2021年暑期檔:彰顯中國電影發展新格局
摘要:用網友的話說,青春電影長大了。觀眾對國產片的信心與日俱增,只要我們懷揣信念,一起努力,電影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就在腳下。經此一役,我們從電影大國邁向電影強國的步伐將更加穩健。
在“五一”檔票房、人次、場次三項指標均創歷史新高的情況下,人們對今年的暑期檔更加期待。截至7月24日,中國電影市場2021年總票房突破300億元,進一步提升了人們對電影行業的信心。電影人不負眾望,在暑期檔交上了一份亮眼的答卷:新主流創作形態各異,紅色信念與燃情浪漫比肩齊飛;類型供給豐富多樣,商業文藝均衡發展;為慶祝建黨百年,各種經典重映活動如錦上添花,在銀幕上連綴起電影史和革命史,積極推進了現實與影像的多重互動,為銀幕注入一股獨特韻味??傮w來講,隨著發展理念在創作實踐過程中不斷調整進化,暑期檔呈現出一種新發展格局,需要我們持續不斷地觀察和認識。
新主流電影集體發力,實現藝術與敘事的雙重革新
新主流電影集體發力,成為暑期檔的票房主力。中國電影產業化以來連年攀升的票房和日趨拓展的大盤,促成了當下新主流電影創作形態的不斷更新和創作數量的井噴之勢。創作理念的轉換帶來了令人矚目的效果。立意巧妙格局磅礴、敘事手法推陳出新、視聽語言勇于探索、角色塑造玲瓏豐滿、價值傳遞有的放矢,凡此種種已經成了這批新主流大片的共同特征。尤其是暑期檔涌現的幾部作品,將主流價值的傳播訴求和觀影邏輯的商業訴求熔于一爐,實現了社會價值與商業價值的平衡。
同樣是為慶祝建黨百年拍攝,回望那段崢嶸歲月的革命歷史題材影片,《1921》和《革命者》的創作者卻在藝術表達上選擇了不同路徑。《1921》以奮進蒸騰的青春姿態撲面而來,將革命歷史與青春類型的影像敘事熔于一爐,從青年革命者的內部視角還原了中國共產黨建黨的艱辛歷程,拉近了當代青年觀眾與歷史的距離,增加了青年觀眾對主流題材的用戶黏性,生動形象地展現了理想信念之于青年成長的重要價值。而《革命者》則以李大釗被執行絞刑前的時間線為依托展開敘事,用神秘優雅的布光創造出復雜的心理戲劇空間,以朦朧顯影般的溢光效果詮釋革命先烈“背黑暗而向光明”的青春宣言,從類型雜糅的角度拓寬了新主流電影的影像表現空間。
同樣是聚焦現實,影片《守島人》《中國醫生》也采取了不同的敘事維度?!妒貚u人》以王繼才夫婦為了國家利益駐守開山島的真實經歷為內容,通過全景展示與世隔絕的嚴酷環境,將王繼才與自然的搏斗和與自我的博弈上升為尋找生命價值的撼人過程,回答了個人與國家、小我與大我、個體生命與理想信念的永恒命題?!吨袊t生》則在主流類型當中奉獻了一組令人過目難忘的“中國醫生”群像,將極端語境下共產黨員身先士卒的政治覺悟和職業操守演繹得淋漓盡致,為和平年代共產黨員的先鋒性做了最好的詮釋。無論是從敘事維度拓展,還是影像美學革新,這批新主流電影都彰顯了中國電影自覺踐行“講好中國故事”理念的自我期許與深切訴求。
類型供給豐富均衡,青春、國漫并駕齊驅
多類型電影亮相暑期檔,為觀眾提供了豐富的觀影選擇。其中,青春電影和動畫電影表現尤為突出。青春電影曾風靡銀幕,卻常因視野局限于三角戀、墮胎等負面內容,情緒中不乏灰色消極傾向而遭人詬病。這個夏天集體亮相的幾部青春電影則跳出了這一創作窠臼,不再拘泥于以情愛為主導的男女關系,而是在青春敘事上做文章,描寫青少年獨立人格的養成完善和精神層面的成長強大,挖掘青春類型應有的健康積極的核心價值。用網友的話說,青春電影長大了。
《燃野少年的天空》充溢全片的積極能量令人印象深刻。作品沒有采取成人視角敘事的慣例,以干凈純粹的敘事基調,講述一群“咸魚少年”不向現實處境低頭,勇于追逐夢想的過程。片中雖然也表現了少年之間的朦朧情愫,卻沒有將其處理成濫情浮夸的橋段。人物表達情感的方式,是通過彼此鼓勵實現跳舞的共同夢想實現的,這就將影片的立意引向了一個更高的境界?!妒⑾奈磥怼冯m然講述的故事與男女情感相關,但主人公之間微妙的情感以清醒地確認自我和敢于正視人生的不完美來結束,為這一代青年人的心理成長做了冷靜的判斷和評價。
從《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到《哪吒之魔童降世》,國漫風動畫電影的成長有目共睹。這一類型在今年夏天也給我們帶來驚喜?!栋咨?:青蛇劫起》場景設計氣勢恢宏又細節滿滿,角色塑造也在經典形象基礎上實現了創新,做到了既熟悉又陌生,給人驚喜不斷又渾然一體的感覺。創作者在傳統民間傳說的故事框架下,探討了當代女性所面臨的社會性別與身份焦慮問題,為影片主題賦予了一份當代價值。還有同樣深耕傳統文化題材的《濟公之降龍降世》,以及在延續以往風格基礎上加入科幻元素的《新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4:完美爸爸》等,都為動畫電影創作作出了有益探索。
此外,動作警匪片《怒火·重案》、體育片《了不起的老爸》在視聽和敘事層面的突破,以及在商業、藝術方面的平衡,都凸顯了類型電影之于市場穩定的重要性??陀^講,無論是從類型供給的豐富性還是審美需求的多樣性上講,這個暑期檔的表現都可圈可點。
蓄積創作力量,用主流價值引領行業健康發展
雖然行業準備充分,暑期檔電影市場仍面臨諸多挑戰,比如因疫情反復各地加強電影院精細化防控,臺風、暴雨等天氣對傳統強勢票倉的華東、華南和華北影市產生影響,奧運會受眾分流等。我們可以將這些因素視為外在于產業動力機制的一種考驗。未來,各種不確定性因素還將對電影市場提出挑戰,比如移動終端對影院的沖擊以及對潛在觀眾娛樂方式的改變,這個暑期檔正好可以讓我們在挑戰中嘗試應對、積累經驗。
其實歷史上,電影業遇到成長挑戰的情況并不鮮見。在世界電影史上,二戰后電視大規模進入家庭,很多人不再去電影院。但當時的電影從業者基于寬銀幕技術創作了一批歷史題材,并催生出一種新的美學方向,將人們重新拉回電影院。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戰亂頻仍,百姓生活動蕩,但《一江春水向東流》《八千里路云和月》等電影作品激發了觀者強烈的民族感情和愛國熱情,使民眾觀影熱情高漲。這些事實說明,只要敢于創新,只要有好內容,就無須擔心觀眾是否買賬。
所以,電影人應該抓住當下這次行業調整的歷史機遇,進一步完善電影創作生產結構。要深刻認識到電影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創意產業的長線消費特性,擯棄“過山車”式運作以及過度依賴某個檔期、某幾個爆款的思路。圍繞電影作為文化創意產業核心聚能環的作用,慢慢發酵銀幕的聚光效應,從電影文化的角度深耕外圍市場。同時,我們還要警惕人才儲備的斷層,敢于對老舊IP“斷舍離”,避免對優質IP的低層次重復透支。用多樣的題材和風格及時回應觀眾口味細分化的趨勢,滿足不同觀眾群體的需求,激發觀眾的觀影熱情。要做到這些,電影人必須守住講好故事的底線,用當代的視聽語言講述與現實有深切關聯的故事。
或許多年之后,當我們回望這個暑期檔會發現,現實中各個崗位上的抗疫英雄和銀幕上的革命英雄遙相呼應,已經成就了一個偉大的歷史轉折點。觀眾對國產片的信心與日俱增,只要我們懷揣信念,一起努力,電影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就在腳下。經此一役,我們從電影大國邁向電影強國的步伐將更加穩健。
(作者張斌寧,系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