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28年老排練廳 全體入駐813創意園 北京交響樂團搬進“新家”
摘要:在能提供排練空間的同時,813創意園還滿足了樂團的其他訴求:“第一,新排練廳不能離現團址太遠,否則大家多年的出行和工作習慣都要改變;目前,包括813創意園4號樓的聲部排練廳、行政辦公區域等保障用房,以及6號樓的排練廳在內,新團址的面積接近3000平方米。
走進緊鄰地鐵7號線化工站的813創意園,直行片刻,向左一拐,便能看到小樓外墻上“北京交響樂團排練廳”的金色字樣。推門而入,兩層高的排練廳通透寬敞,20余盞吊燈照明充足,一排排座椅碼放得整整齊齊。
在北京交響樂團的歷史上,這是了不起的新起點。從貝斯手到樂務總管,至今,趙雁山已經在樂團工作了44年。他見證了樂團的兩次“搬家”: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樂團從中國政法大學的一間庫房搬到雙井,一待就是28年。不久前,趙雁山重訪故地,那間庫房已經是中國法制出版社的倉庫了,而眼下樂團也有了“新家”。
作為樂團藝術總監,李飚最為直觀的感受之一就是新排練廳的明亮寬敞。副團長張干興給出了更為直觀的數字,此前,樂團位于雙井的排練廳凈高不到4.5米,使用面積為220到230平方米,一旦要排練大編制作品,廳里就塞得滿滿當當。
在李飚心中,陪伴樂手們度過最長時間的排練廳不僅是樂團的家,某種程度上也是一個城市的象征。2019年,李飚就任樂團首席常任指揮,找到新排練廳,是他未來規劃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市文旅局等多方關注的問題。
到訪過北交老排練廳的人們應該都曾留意到,位于雙井橋東南的院子門口同時懸掛著“北京交響樂團”和“北京歌劇舞劇院”的牌子。2004年,為支持北歌轉企改制,北交主動放棄的排練廳自此屬于北歌。從2013年開始,考慮到拆遷等現實因素,北交就在醞釀尋找新團址,排練廳則是其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樂團不像其他很多單位,找到合適的房間就可以辦公,它對藝術生產場所的要求很高。”張干興說。東至中國傳媒大學,西至首鋼園,南至大觀園,北至798藝術區,這個偌大的范圍,大家看過的場地足有百余處。
找排練廳為什么這么難?北交事業發展部工作人員熊周易是“看房團”的一員,他解釋說:“比如在聲場效果上,混響太大,就成了澡堂子,但如果一點兒混響都沒有,干巴巴的聲音聽起來也不舒服。”僅“高度”一條要求,就排除了他看過的不少“房源”。“為了保證聲場,排練廳的高度不能低于6.5米,大部分達到這個要求的寫字樓或縱向空間都被隔成了兩層。另外,幾百平方米的空間里也不能有柱子或其他遮擋,很不好找。”
經過公開招投標,今年年初,813創意園被確定為北交的新團址。2019年,熊周易曾考察過這片場地。在能提供排練空間的同時,813創意園還滿足了樂團的其他訴求:“第一,新排練廳不能離現團址太遠,否則大家多年的出行和工作習慣都要改變;第二,要有足夠大的停車場,滿足樂團這么多人同時排練的需要,而且最好要通地鐵。”
隨后,前期準備工作緊張進行。6月初,樂團搬進“新家”。不久前,樂團在新排練廳進行了大型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修改部分的錄音。在比從前大出一倍的排練廳里,80余名樂手、60余位合唱團員和十幾位行政工作人員秩序井然。“錄音條件也是老排練廳無法滿足的。”李飚說,“我相信在這里工作,大家的心氣會有很大的提升。”
告別固然充滿不舍,但為了樂團的長遠發展,一切已然箭在弦上。目前,包括813創意園4號樓的聲部排練廳、行政辦公區域等保障用房,以及6號樓的排練廳在內,新團址的面積接近3000平方米。張干興透露,接下來,新排練廳的聲場效果還將繼續完善,“現在混響的時間還有點兒長,屋頂等部分還可以再做調整。”而813創意園也并非北交的最終駐足之地。將來,樂團要進駐通州臺湖演藝小鎮,助力副中心的文化發展。 本報記者 高倩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