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火輝煌
燈是夜的眼睛,在黑夜里給我們光明。
少年時代的燈,主要是煤油燈。
沒有電的日子,夜是黑的,是暗的,甚至是恐怖的。過去有句話是,風高月黑殺人時,說的是那時的夜。如果沒有月亮和星星,經常是伸手不見五指,對面看不見人臉。
每到夜晚,男人們去串門找人聊天,女人點著煤油燈做針線,小孩子們呼朋引伴,三五成群在月光下瘋玩。
曾看到一種燈,一個鐵碗伸出一個嘴,有的有底座,有的沒有座,嘴里有一根捻燃著。碗里是豆油或蓖麻油,還有用香油的,這種燈我見過,但沒有用過。
我用過最多的是煤油燈,煤油燈早些時候也叫洋油燈。燈的形狀各異,大多是玻璃的。最常見的是有底座,底座往上是一細腰,再往上有鼓肚。鼓肚是裝油的地方。油肚旁邊有旋扭,捻子快點完時可以往上升。為了防風上面還有一個玻璃燈罩。
我們用的自制的煤油燈,很是簡單。找來一個墨水瓶,在瓶蓋鉆一個洞,把線捻子從洞里穿過即成。由于瓶蓋是塑料的易燃著,在瓶蓋上加一個鐵皮墊子。
這樣的煤油燈,陪伴我度過了許多的夜晚。在它的陪伴下,我從小學一直讀到高中畢業;在它的陪伴下,我看了許多小說,《烈火金剛》《平原槍聲》《林海雪原》《青春之歌》《三千里江山》等;在它的陪伴下,我認識了巍巍、劉白羽、楊朔和朱自清等許多著名作家;在它的陪伴下,我明白了許多道理;在它的陪伴下,我考上了學、參加了工作。
煤油燈,不僅給黑夜以光明,也給我的人生帶來了光明。
進入高中,我開始緊張學習的生活。煤油燈,幾乎夜夜陪伴在我身邊。
學校為了讓學生們更好地看書學習,購置了汽燈。汽燈,顧名思義就是以氣為燃料的燈。一個教室一個汽燈,和小煤油燈比起來,簡直是亮如白晝。學生們在汽燈下做著功課,汽燈在我們頭上吱吱地響著、亮著。
為了用好汽燈,每班還有一個燈長,由他專門負責管理汽燈,燈長很是驕傲,一臉的自豪樣。其他同學上前碰一下汽燈,他就嚷嚷,說能看不能摸,摸壞了你可賠不起!那同學只好悻悻地離開。
公社里晚上開大會,或者有個演出都是用汽燈。天一黑就有人給汽燈打氣。打好后,用繩拉起高高吊起,可以照亮很遠很大一塊地方。
后來有了電,電是機器發的,定時輸送到各家各戶。每晚準時送電,晚上十二點準時停電。剛開始的白熾燈十五瓦,昏黃昏黃的,好像還沒有汽燈亮。
有了大電,大電就是高壓線送的電,家家戶戶、大屋小屋都用了電。電燈開關是拉線的,進屋一拉線,啪的一下就亮堂了,各個角落都照到了。
沒有電的時候,人們出門用的是馬燈。馬燈封閉很好,玻璃罩著,風刮不滅,鐵制的,遠遠望去就如夏夜里的螢火蟲。
剛開始手電都是大人用,不讓小孩用。小孩用廢舊電池,用硬紙卷成筒,用銅絲接上正負極,小燈泡就亮了,這就是我們自制的手電筒。
手電筒普及了,人們嫌不夠亮,兩節接成三節、四節,長長的用布綁上斜挎在腰間,一摁開關,長長的一束光,照亮前方的路。
有頑皮的孩子突然用手電對著你的眼,猛照一陣,又忽然關了手電,你會馬上陷入一片黑暗,不敢挪動一步。
再后來,手電可以充電。手電的形狀也發生了變化,不再只有長的、圓的,有方塊的、手提的,電量足,光線更好。
如今人們出門根本用不著手電,到處都是燈光輝煌,亮如白晝。
責任編輯:劉銀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