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永立:河南村的領路人
摘要:余永立清醒地認識到,只有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才能從根本上鞏固脫貧成果,增強河南村的發展后勁。通過采取“黨群創業服務社+公司+合作社+扶貧工廠+光伏發電”的發展模式,發展林果種植大戶120戶,戶均增收2萬元。
余永立。
擔任村黨支部書記10年,他帶領干群綠化荒山3000多畝,將一個昔日貧窮落后的偏僻山村,變成了花果飄香、產業興旺的美麗鄉村。他,就是泌陽縣馬谷田鎮河南村黨支部書記余永立。
文/圖 全媒體記者 周心放通訊員 王有震
近日,獲得“國家森林鄉村”殊榮的泌陽縣馬谷田鎮河南村,又被授予“河南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村民說:“俺村翻天覆地的變化,得益于我們有好帶頭人余永立。”
1973年,從部隊復員的余永立任村干部,一干就是近40年。2011年初,他開始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帶領村“兩委”班子,通過抓黨建、興產業、促脫貧、求發展的工作主線,讓河南村實現了由窮到富、由差到美的華麗轉變。
黨員干部結對幫扶暖人心
2011年,余永立從發揮黨員示范引領作用入手,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破解河南村的發展困局。通過開展“雙培雙帶”活動,把黨員培養成致富帶頭人,把致富帶頭人中的先進分子培養成黨員,帶領群眾致富。
黨員致富能手蔡文水和41戶貧困戶簽訂幫扶協議,免費為他們代耕代種;黨員余海臣是種梨大戶,發展帶動種梨專業戶15戶,并免費為他們提供技術指導,每戶年增收3萬余元;黨員余永遠成立種植合作社,把有發展種植業意愿的群眾納入合作社,帶領他們增收。在村干部和黨員的幫扶下,該村不少困難群眾擺脫了貧困。
發展優勢產業 引領群眾致富
依托享譽全國的馬谷田“瓢梨之鄉”的優勢,余永立大力發展林果業。為解決資金難題,他找到本村外出經商成功人士余強。在多次聯系溝通后,余強免費為群眾整地挖坑、提供果苗,解決了產業啟動資金難題。
如今,河南村林果產業發展迅速,目前全村林果種植面積3000多畝,戶均增收2萬多元,昔日的荒山野嶺變成了“花果山”。
發展集體經濟 增強發展后勁
林果業的發展,使大部分群眾的“錢袋子”鼓起來,但村級集體經濟收益還是零。余永立清醒地認識到,只有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才能從根本上鞏固脫貧成果,增強河南村的發展后勁。
為此,他引進河南洛陽億盟實業有限公司,采取“黨群創業服務社+公司+農戶”模式,公司為農戶改坡改梯400余畝,援助林果樹苗20余萬棵,并提供技術服務,統一管理、統一銷售,實現三方共同收益。
此外,他通過采取“黨群創業服務社+合作社+農戶”模式,申請到集體經濟項目扶持資金150萬元,以參股的形式與當地文水合作社合作發展糧改和林果項目,年分紅15萬元,用于扶持貧困戶發展產業;通過采取“黨群創業服務社+扶貧工廠+農戶”模式,籌建扶貧工廠,收益用于幫扶貧困戶;通過采取“黨群創業服務社+光伏發電+農戶”模式,建設光伏電站,年收益25.5萬元;通過采取“黨群創業服務社+公司+合作社+扶貧工廠+光伏發電”的發展模式,發展林果種植大戶120戶,戶均增收2萬元。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突破50萬元。
河南村變了,變得越來越美,8個自然村晚上全部亮燈,4個文化活動廣場成了村民文化娛樂的好去處。村“桃花隊”“梨花隊”兩支舞蹈隊經常代表馬谷田鎮去縣里參加比賽……如今的河南村變成了一個春賞花、夏戲水、秋摘果、冬養生的生態休閑旅游村,成了泌陽縣鄉村旅游的一張亮麗名片。
責任編輯:劉銀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