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市博物館慶祝建黨100周年紅色記憶——館藏紅色文物系列介紹(十)
摘要:馬燈靜靜地陳列著,它依然是那樣的平凡而簡陋,卻又是那樣的明亮和溫暖。
駐馬店市博物館慶祝建黨100周年紅色記憶——館藏紅色文物系列介紹(十)
紅色記憶 馬燈
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使用的馬燈,通高30厘米,底徑10厘米,鐵質,銹蝕,2013年征集,現藏駐馬店市博物館。
馬燈因夜行時可掛在馬身上而得名,主要用于戶外照明。燈的主體是一個鐵的筒架,下端有一油皿,一般以煤油作燈油,配以棉布燈芯。全封閉螺絲蓋,油不滴漏。上端有兩個鐵蓋,分層有空隙,便于出氣。中間是一塊玻璃罩,燈罩外防護鐵絲防止打破。馬燈最大的特點是價廉耐用,防風防雨,能夠在快速顛簸的行動過程中保持穩定照明。
馬燈是一件普通的日用品,但是,在江西中央紅色蘇區,它卻被蔣介石列為禁運物資。當時瑞金城僅有的一批馬燈還是周恩來在上海主持中央工作時輾轉弄到的,長征后只有主要首長才能配發使用上一盞馬燈。
今天給大家講述一個與馬燈有關的歷史事件:茍壩會議。
1935年1月召開的遵義會議,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被載入史冊。大多人都知道遵義會議,其實真正確立毛澤東正確路線和領導地位的是遵義會議結束兩個月后的“茍壩會議”。
1935年3月10日,遵義以南50多公里的小山村里,深夜緩緩移出一襲微弱的燈光。那是一盞馬燈,它的主人是時年42歲的毛澤東。這是一條再普通不過的山村小道,誰也想不到,在那盞馬燈伴隨著那個身影在那個夜晚走過之后,這條小道就和未來中國的命運緊緊相連。
兩個月前的遵義會議上,毛澤東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一個月前的扎西會議上,他在常委分工中成為周恩來“軍事指揮上的幫助者”;一個星期前,他被任命為中央紅軍前敵司令部政委。幾個小時前,在這個叫做茍壩的小村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史稱茍壩會議)上,與會者討論進攻打鼓新場(今貴州金沙)的作戰計劃,毛澤東提出不能強攻固守之敵,要在運動中消滅敵人的建議,這個建議卻遭到與會者的一致否決。
毛澤東認為進攻打鼓新場國民黨黔軍的決議,過于倉促,過于武斷。他完全能夠理解紅軍指戰員一心要擴大戰果、渴望戰斗的心情。甚至,他也贊同有些領導人的考慮,占領物產豐富、商業繁華的打鼓新場使紅軍得到更多的后勤補給,有利于開辟新的革命根據地。問題是,諸多的不利因素被大家忽視了。一方面,紅軍經過長途奔襲特別是遵義戰役之后,人困馬乏比較疲憊,而且處境孤立,缺少外援;另一方面,打鼓新場的國民黨黔軍固守多時,外有城墻,內修工事,而且各方援軍就近機動,召之即來。如果兩軍對壘,紅軍將很快陷于南北夾擊、腹背受敵之境,甚至面臨全軍覆沒的危險。
深夜,毛澤東提著一盞馬燈去找周恩來進行最后的說服,作最后的努力。一盞昏黃的馬燈,帶著堅定的理念,在漆黑的山道上移動。
次日,茍壩會議繼續進行,會上否決了攻打打鼓新場的作戰計劃。毛澤東重新掌握了軍事指揮權,由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的新“三人團”也由此成立。
歷史湮沒了很多細節。在八十多年的春秋更替中,我們已無從得知那天晚上毛澤東同周恩來分析戰況時的神色和情景,只能從后來成為國務院總理的周恩來口中,約略地親近那個獨特的夜晚——“毛主席回去一想,還是不放心,覺得這樣不對,半夜提著馬燈又到我那里來,叫我把命令暫時晚一點發,我接受了毛主席的意見,一早再開會,把大家說服了。”
很難想象,如果沒有那個亮起一盞馬燈的夜晚,紅軍與中國革命的命運會是如何。
歷史選擇了毛澤東。毛澤東沒有辜負歷史的選擇,在此后的軍事生涯中,他指揮紅軍“四渡赤水出奇兵”,把戰爭藝術演繹得出神入化。最終,他和他的戰友們擺脫了國民黨40萬大軍的圍追堵截,乘著勝利一路北上,直到黃土高原的吳起小鎮“鑼鼓響,秧歌起”,直到“三軍過后盡開顏”……
革命的道路上,絕不能沒有毛澤東,絕不能沒有那盞馬燈。這是思想的燈盞、智慧的燈盞,這是為真理而不顧小我、勇于擔當的燈盞,這是為了革命事業隨時可以奪門而出、沖向暗夜的燈盞。
馬燈曾陪伴著辛勤工作的革命先輩度過無數個不眠之夜,也曾陪伴著圍坐在磨盤旁的革命領導人商討國家大事。馬燈無言,但它為解放戰爭的勝利貢獻出了自己的光和熱,也見證了那段日子里革命領袖們為革命、為人民,嘔心瀝血、不辭勞苦的光輝形象。
馬燈靜靜地陳列著,它依然是那樣的平凡而簡陋,卻又是那樣的明亮和溫暖。( 劉文明)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