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伏”持續(xù)40天 當心中暑
摘要:如果第一個“庚日”出現在夏至后的5天之內,那么從夏至到立秋的45天中便會出現5個“庚日”,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距進入中伏的第4個“庚日”,要有20天的時間,民間俗稱“倆中伏”。
新華社天津7月11日電(記者 周潤?。?ldquo;入伏”啦!7月11日,“三伏”大幕正式開啟。專家提醒,“入伏”后,全國多地將會進入持續(xù)高溫模式,公眾要注意防暑降溫。
歷史學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介紹,我國古代以“干支”法記錄年、月、日,即用“十天干”配“十二地支”,所以,每隔10天就會出現一個“庚日”。
依傳統(tǒng)歷法規(guī)定,夏至后第三個“庚日”起進入頭伏,第四個“庚日”起進入中伏,立秋后第一個“庚日”起進入末伏,合稱“三伏”。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中伏有時是10天,有時是20天。
什么情況下中伏是10天或是20天?羅澍偉說,這與夏至后第一個“庚日”出現的早晚有關。測算發(fā)現,如果第一個“庚日”出現在夏至的5天之后,那么從夏至到立秋的45天中,只能有4個“庚日”,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距進入中伏的第4個“庚日”,只有10天時間;如果第一個“庚日”出現在夏至后的5天之內,那么從夏至到立秋的45天中便會出現5個“庚日”,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距進入中伏的第4個“庚日”,要有20天的時間,民間俗稱“倆中伏”。
具體到今年的“三伏”來說,7月11日至20日為頭伏,7月21日至8月9日為中伏,8月10日至19日為末伏,前后長達40天。
“‘隱伏避盛暑’,公眾需做好防暑降溫措施,老、弱、病、幼等體質較弱人群盡量減少外出活動時間。若外出,一定要采取防暑措施,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等,并隨身攜帶一些防暑藥物。”羅澍偉結合民間傳統(tǒng)和養(yǎng)生專家的建議說。
責任編輯:劉銀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fā)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