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透視高質量發展驅動力
摘要:新華社上海7月9日電 題:智能“頭雁”增動能——從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透視高質量發展驅動力 新華社記者周琳、董雪、龔雯
新華社上海7月9日電 題:智能“頭雁”增動能——從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透視高質量發展驅動力
新華社記者周琳、董雪、龔雯
當AI遇見“X”,會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人工智能產業的應用正在世界范圍內引發高質量發展的“回響”,讓城市更聰明,讓企業更高效,讓生活更便捷……
7月8日至10日,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召開。這是一場AI領域的國際盛會,集聚上千位來自國內外的“最強大腦”、舉辦近百場高端論壇頭腦風暴。這還是一次源頭創新和前沿研究成果的驚艷亮相,柔性腦機接口、仿人機器人、人工智能芯片、無人駕駛車等成果首發首展。這更是一場“智聯世界,眾智成城”的協同共治大會,以技術“向善”為目標,描繪人工智能世界共治共享新藍圖。
7月8日,參觀者(中)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展覽現場體驗體感機器人玩具。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新驅動:瞄準源頭前沿“攻堅戰”
當鏡頭對準AI@SH主題展的“芯片軸”,17款智能“芯”次第展開,“量產一代”“點亮一代”“探索一代”,在人工智能關鍵硬件基礎和核心技術的“芯”賽道上,技術突破的能力正不斷提升。
7月8日,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開幕式上,主持人和AI虛擬主持互動。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當今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日新月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需要大量顛覆性科技來開路。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代表,人工智能的顛覆性色彩已經顯現。
“我們一直認為,人工智能的終極狀態不是人工智能取代人,而是人機共存、人機共融,而腦機接口正是大腦與外界設備直接溝通的渠道。”植入過程不再像以往那樣需要進行開顱手術,柔性電極器件可以漂在大腦中并能避免排異反應,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陶虎一邊說,一邊向記者展示柔性植入式腦機接口新成果。在他身旁,已被植入腦機接口的小白鼠行動自如,最長連續記錄腦電信號的時間已超過8個月。在陶虎的設想中,下一步是人體臨床試驗,既有望為漸凍癥等疾病患者帶來福音,也為更多未來研究打下基礎。
7月8日,參觀者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展覽現場與使用仿生機械手的展方工作人員握手。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既敢于伸手觸摸國際最前沿的技術競爭,也不忘俯首探底、筑牢芯片等人工智能產業之基。
從思元100云端推理芯片等“量產一代”,到天數智芯7納米通用并行圖形處理器(GPGPU)、地平線征程5車規級智能芯片等新發布的“點亮一代”,再到未完待續的“探索一代”,一顆顆人工智能芯片如同星光匯聚。
“我們設計可靠的底層架構,以低的供應鏈遷移成本,實現可靠的算力性能,讓每一份算力都能‘用在刀刃上’。”上海天數智芯董事長刁石京說,目前天數智芯的處理器已應用于國內多個主流服務器廠商,適配結果良好,為自有產業生態建設邁出第一步。
7月8日,觀眾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參觀。新華社發(胡智軒 攝)
行走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展覽現場,一個個有著中國傳統文化色彩的全新名字,正在關鍵技術發展路程中,鐫刻出更多中國印記:凝聚了320萬名程序員的百度深度學習平臺“飛槳”、千億級大參數量的中文預訓練大模型華為“盤古”,“鎮館之寶”之一的擴博智能則用“不啻微茫,造炬成陽”來介紹自己。
工信部部長肖亞慶在致辭中表示,在產學研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圖像識別、語音識別等技術創新應用進入了世界先進行列。人工智能發明專利授權總量全球排名第一,核心產業的規模持續增長,已經形成覆蓋基礎層、技術層和應用層的完整產業鏈和應用生態。
7月8日,一款名為Walker X的大型仿人服務機器人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展覽現場演示按摩功能。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新動能:深度融合實體經濟“新主線”
人工智能已經悄然融入當今世界,為治理、制造、生活等領域賦能,成為數字化轉型浪潮中的新動能。
7月8日,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參觀者在一個展示城市智能管理的大屏前交流討論。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AI+治理,讓城市更聰明。黃浦江畔燈光秀流光溢彩,5天時間340萬人次到場觀看,大客流人群如何做到聚而有序、多而不亂?背后全靠“一網統管”的“城市大腦”在運作。7月7日,上海數字治理“最小管理單元”二期成果正式發布,上海迎來12個城市智能體創新場景、58家城市數字化轉型生態伙伴。“我們致力于高效處置一件事,讓市民更有獲得感和安全感,也讓這座城市更加宜居,更有溫度。”上海市城市運行管理中心主任徐惠麗說。
——AI+制造,讓企業更高效。同樣是在7月7日,華為發布“全棧一體化仿真平臺”解決方案,為汽車等制造行業企業提供了強大的數據基礎設施。智能語音領域的龍頭企業科大訊飛將聲音用到了工業領域,例如判斷工業壓縮機故障,過去靠“人耳”聽,而對于“順風耳”圖聆工業云平臺來說,解決問題效果更顯著。
7月8日,參觀者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展覽現場體驗一款智能座艙的仿真自動駕駛功能。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AI+生活,讓生活更便捷。在世博源旁的“AI賽道”,2021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自動駕駛應用體驗有序開展。由小馬智行和商湯科技兩家企業提供的自動駕駛車輛,沿著總長2.8公里的體驗路線行駛,途經12個路口。駕駛中,安全員雙手離開方向盤,把行駛重任交給了人工智能系統。
7月8日,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參觀者在一輛無人駕駛卡車前交流討論。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轉換場景來到世博源的AI智慧商街,AI元素隨處可見。在書店隨手拿起一本書,智慧書架便會實時顯示書籍的介紹信息;不知道選用哪種護膚品,拍張照來檢測膚質情況;站在試衣鏡前,不用換衣服就能把美美的新衣虛擬試穿一遍……
7月8日,觀眾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展覽現場體驗三維上肢康復機器人。新華社發(胡智軒 攝)
新藍圖:全球協同治理共享“成果”
2020年4月,當疫情為“無人經濟”提出更高要求時,首批來自上海的港區無人車隊Q-Truck“逆行”出海,來到泰國林查班港,賦能“一帶一路”智慧輸出。
如何共享AI發展,如何利用AI協同共治?大會上,多個國際組織的代表表示,人類運用科技力量共建美好家園的愿望是一致的。
7月8日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拍攝的密苑云頂樂園三維全息投影圖。新華社發(胡智軒 攝)
AI好比生活中的柴米油鹽——“如果把算力水平和應用場景,看作AI在生活領域的兩條腿,‘算力’這條腿很粗壯,呈指數級增長,但‘應用場景’這條腿仍相對細弱,還處于線性增長中,有大量吃穿住行、線上線下的細分新場景待開拓。”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伙人沈南鵬說。
它還可以賦能百業——“通過實踐,格力電器已實現‘黑燈工廠’——無人化工廠目標,原來要上萬人的工廠現在只需要1000多人。數字化建設帶來精度、質量和效率的顛覆性變化。”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說。
它同時也在追逐星辰大海——騰訊和國家天文臺在大會上共同發布“探星計劃”,將AI技術用于尋找脈沖星,探索宇宙。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馬化騰說,該計劃基于上海騰訊優圖實驗室的計算機視覺技術、騰訊云的計算能力,用“云+AI”幫助“中國天眼”(FAST)處理每天接收到的龐大數據,并通過視覺AI分析找到脈沖星線索。
7月8日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拍攝的交互機械裝置。新華社發(胡智軒 攝)
萬物有“AI”,方可“眾智成城”。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