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水利民潤天中
記者 梁靈芝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國家長治久安和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全局高度擘畫治水工作。
按照“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駐馬店水利人大筆如椽,書寫出一篇篇利國惠民的錦繡水文章,一座座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的水利工程,與天光云影交相輝映,映射出駐馬店興水治水所取得的輝煌成就。
如今,漫步天中大地,一座座防洪堤壩護衛河湖安瀾、一道道水渠通向田間地頭、一縷縷清泉流進千家萬戶潤澤百姓心田……
新成效
農民吃上“放心水”
歷屆市委、市政府從歷史的總結與現實的決策中,把發展水利作為駐馬店長治久安的根本大計,連年大力進行了水利建設,從小水大災到大水小災,從看天望收到穩步增產,從能吃上水到要吃好水,從服務農業到保障經濟,從人水相爭到人水和諧,描繪出水潤天中、百業興旺的絢麗畫卷。
長期以來,我市部分地下水匱乏區群眾飽受“吃水難”的困擾,同時季節性缺水時常造成農村飲水階段性困難,隨著飲水解困工作的開展,農民飲水困難得到了明顯改善。進入第十個五年規劃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因工農業生產及養殖業發展造成了水源污染,對農村飲水形成新的安全威脅,保障人民群眾飲水安全,已成為水利部門義不容辭的第一要務。
2005年以來,全市建成各類農村集中供水工程1192處,受益人口629.5萬人,農村集中供水率93%,自來水普及率91%,供水保證率在95%以上。1985年至2005年,國家累計投入我市移民扶持資金4819.47萬元(不含糧食補貼);2006年至2020年,下達駐馬店扶持資金285808.47萬元,實施項目2680個,發放移民直補292萬人次。
在政府的扶持下,移民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促進了移民區的經濟社會發展。至目前,移民人均純收入增長到12179元,基本達到當地農村居民純收入水平。打配機電井規模以上14.34萬眼、規模以下22.49萬眼,規模以上灌區49處,泵站122座,發展有效灌溉面積830.2萬畝,節水灌溉面積259.5萬畝,除澇面積486.4萬畝,糧食安全保障基礎進一步夯實。
幾十年來,駐馬店水利人接續奮斗,用苦干實干的拼搏精神換取人民群眾的滿意笑容,決勝脫貧攻堅水利基礎得到有效夯實,全市飲水安全問題不斷得到解決。
大手筆
工程建設如火如荼
興水利,惠民生。
破解瓶頸補短板,水利基礎設施網絡日臻完善。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市先后建成水庫186座,其中大型水庫4座、中型水庫10座,實施了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不僅防洪效益顯著,灌溉及供水能力也有了較大提高,總蓄水能力32.89億立方米。建成老王坡、楊莊和蛟停湖三處滯洪區,總滯洪能力4.3億立方米。建成河道堤防(兩岸)1355公里,水閘334座。對洪汝河2條大型河道進行了初步治理,對46條中型河道中的13條和76條支溝進行了整治,對四大水庫水電站進行了增效、擴容、改造。列入省十大水利工程的宿鴨湖水庫清淤擴容和洪汝河治理、列入國家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的淮河流域滯洪區建設等工程深入推進,南水北調供水工程完工后平輿、正陽、新蔡和遂平四縣人民還將喝上甘甜的丹江水,初步建立了一個以防洪、除澇、灌溉為主,兼顧發電、養殖等綜合利用的較為完善的水利工程體系,發揮了巨大的防洪減災效益。
宏偉規劃繪藍圖,“四水同治”成效凸顯。以“四水同治”規劃駐馬店現代水利藍圖,加快實施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統籌治理,編制完成了《駐馬店市四水同治建設規劃(2019~2035年)》,謀劃項目20類、103項,精準破解水問題。在全省率先完成了“8+1”規劃,形成頂層設計框架體系。謀劃全市“四水同治”重點項目及十大水利工程并強力推動實施,全面開啟新時代水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2020年實際完成年度投資73億元(省認定項目投資52.1億元,新增項目投資20.9億元),占省認定投資的161%,占2019年全市GDP的2.6%。
新典范
水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水生態文明建設正日益成為綠色發展理念在駐馬店的生動實踐。
綠色發展筑屏障,水生態文明底色更加鮮亮。市委、市政府把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根據市中心城區現有河道水系條件和地形地貌,結合城市總體規劃,按照打造“山水園林、生態宜居”,實現“水清岸綠、山水相映、河湖相通、生態美景相依托的美麗駐馬店”的目標,規劃市中心城區河渠19條,呈八縱九橫二渠分布狀態,水系按功能分為“七帶五連四濕地”。
為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規劃在水系最低處建提水泵站,將下游河水管道輸送到西部高位水系中,形成水體循環。總計規劃市中心城區生態水面面積2.9萬畝,城市水域面積率7%。先后實施了生態水系引水(西水東引)、練江河城東段綜合治理、驛城大道防洪排澇溝工程、駿馬河提水鋼壩、薛莊河五里河連通補源、雙高樓水庫擴容、開源河帶狀公園攔水壩、六支渠生態修復、開源河防洪調蓄工程等百城建設提質工程,構建練江河、小清河、五里河、開源河和駿馬河水體循環生態水系,持續向中心城區調水供補水源。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139.59平方公里,昔日的“洪水走廊”已成為踐行綠色發展的鮮活樣本,“山—城—水—田”的水生態建設格局初步顯現。2019年12月,我市成為全省第一個通過省級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驗收的省轄市。
大氣度
讓水利造福天中
科學調度保安全,水旱災害防御能力顯著提升。在防洪工程體系加快建設的同時,水情、通信等非工程措施也有很大改進,預案體系不斷完善,最大限度地減輕了災害造成的損失。特別是二十一世紀以來,采取“攔、泄、蓄、分、行、排”等綜合措施,連續戰勝了2000年、2003年、2004年、2007年洪水,實現了由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的轉變;加快抗旱應急水源工程建設,抓好抗旱水源管理調度,戰勝了2001年、2014年發生的嚴重夏旱,2009年、2011年發生的特大秋冬連旱,為保障防洪安全、糧食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作出了重大貢獻。2020年,對板橋和宿鴨湖水庫等實施精準聯合調度,水庫削峰率達100%和91%,降低下游汝河遂平段水位3米和淮河干流王家壩段水位0.2~0.3米。
節水優先抓基礎,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全面實行。堅持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實施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在資源管理的制度體系建設上,建立了取水許可、水資源論證、水資源有償使用等制度,編制了用水總量控制、節水型社會建設、飲用水源地安全保障等規劃,構建了覆蓋全市的最嚴格水資源管理體系,加大水行政執法力度,大力推行節水型社會建設。
河湖面貌換新顏。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工作,建立市、縣、鄉、村四級河長體系,出臺了市、縣、鄉三級工作方案,設立了市、縣、鄉、村四級河長,豎立了2130塊河長公示牌,全市532條河流全部有了河長,3627名河長到崗到位,完成流域面積3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管理范圍劃定,全市河湖面貌煥然一新,河流水質持續向好改善。
因水而興、因水而美。一座座水利工程從無到有、巍然屹立;一個個水利項目拔地而起、潤澤山川;一條條河流清澈見底、歡快流淌;一股股清泉進村入戶、潤澤萬家;一幅治水興水、節水護水、人水和諧的美麗畫卷正在天中大地徐徐展開。 (本版圖片為資料圖片)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