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三農”迎蝶變
記者 劉華山 周 由
“從預產和收獲的情況看,今年夏糧增產已成定局,總產、單產均創歷史新高,將實現‘十八連豐’。”市農業農村局負責同志表示,這些數字,不僅意味著今年全市夏糧取得產量、質量雙提升,更體現了駐馬店作為農業大市,在奮進現代化建設的道路上展現出的農業擔當。
翻開駐馬店的農業歷史,糧食產量從1950年全市小麥畝均產量不足40公斤,增長到2021年均畝產為531.1公斤,從“填飽肚皮吃飽飯”到“中原糧倉“”中州油庫”,從扛穩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到邁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新境界。天中兒女敢于爭先、團結拼搏、克難攻堅、善作善成,走出了一條延伸糧食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不斷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的探索之路。
如今,行進在全面建設現代化新征程的道路上,全市上下以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把學習教育中激發出來的工作熱情和進取精神轉化為克難攻堅、干事創業的強大動力,勇扛糧食安全重任,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力推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著力培育農業新業態,持續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一幅鄉村振興的絢麗畫卷正在希望的田野上徐徐展開。
抓實糧食生產 扛穩安全重任
日前,記者來到西平縣二郎鄉的高標準農田。道路兩旁,一邊是現代農業氣象科技示范園,另一邊是農業技術區域推廣站。每個區域站服務耕地10萬畝,區域站通過開展科技推廣、病蟲測報、信息服務等綜合服務,讓技術要領直接到人,良種良法直接到田,區域內農田每年增產100公斤左右。
“要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糧食生產年年要抓緊?!薄笆奈濉遍_局之年,穩定糧食生產尤為重要。在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猶在耳邊。
作為農業大市,駐馬店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大力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建成高標準農田838萬畝,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973.5萬畝,并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有效保證了全市劃定的1164.4萬畝永久基本農田面積不減少、質量不降低、生態有改善。
與此同時,我市持續推進糧食作物綠色高產高效創建,大力實施優質糧食工程,通過實施良種、耕地地力提升、全程機械化、綠色植保、高產創建、科技入戶等,大力推動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全面提高小麥生產科技水平,小麥良種覆蓋率基本達100%,為今年夏糧豐產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此基礎上,我市以“四優四化”為重點,著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國重要的優勢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
引導糧食加工龍頭企業實施訂單生產,集中連片種植優質小麥,著力打造優質小麥生產基地;持續擴大優質花生、白芝麻種植面積,著力打造優質花生、芝麻生產基地;通過“公司+農戶”推動食用菌從研發、生產、加工、銷售融合發展,著力打造優質食用菌生產基地;建成全國最大的夏南牛品牌培育基地和萬頭奶牛觀光牧場,著力打造優質草畜生產基地;年出欄萬頭以上的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達124個,著力打造優質生豬生產基地。
“不斷拉長的農業產業鏈條,持續提高的農業附加值,才能實現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的跨越,讓農業真正成為一個強市富民的產業?!笔修r業農村局負責同志說。
緊握如椽巨筆 描繪振興畫卷
6月27日,來到上蔡縣黃埠鎮小王營村,眼前呈現一幅時光靜美的田園詩畫:粉墻黛瓦,綠樹紅花,天藍水清,魚翔淺底,處處透著蓬勃發展的朝氣活力。
而在多年前,小王營村則是另一番景象:村里班子弱,人人各顧各,出門走泥路,垃圾隨處落……
農村的發展,環境變化最能直接反映問題。為了讓農村“翻天覆地”,我市首先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了農村發展的切入點。
強力治理生活垃圾,建立市場化保潔機制,配備能夠滿足需求的垃圾桶(箱),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通過省級達標驗收;
強力治理生活污水,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了30%,根本扭轉長期存在的“臟亂差”局面;
扎實推進戶廁改造,累計改造農村戶廁61.3萬戶,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85.4%;持續深化示范創建,累計建成省級“千萬工程”示范村145個,“四美鄉村”示范鄉鎮33個、示范村914個。
環境變好了,農民群眾的生產勁頭就足了。
我市趁勢而上,大力實施科技興農、科技強農戰略。積極培育、推廣、應用新品種、新技術、新設施和新裝備技術,推動農業發展轉型升級。
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9%,農業綜合機械化率在87%以上,小麥、玉米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花生在正陽等縣實現全程機械化……產業發展起來了、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了,貧困群眾收入上來了。
2020年,全市脫貧攻堅任務高質量如期完成,“十三五”圓滿收官、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7個貧困縣全部摘帽,928個貧困村全部出列,84萬貧困人口脫貧,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從2015年的3179元增加到2020年的13078元,實現了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清零,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這篇“三農”大文章,駐馬店正用自己的如椽巨筆,將它描繪得越來越生動。
強化平臺“磁場” 推動三產融合
6月28日,在遂平克明面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24條生產線運轉有序,一天能生產近1200噸精品掛面,涵蓋300多個風味品類。
“我們生產的掛面第二天就能在全國各大商超新鮮上架。”據該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依托遂平基地,去年公司年產值達12億元?!?
克明面業在駐馬店的快速發展,得益于兩個“平臺”的動靜疊加。
從“默默無聞”走向“聲名鵲起”,中國農產品加工業投資貿易洽談會已與駐馬店“牽手”23年;中國(駐馬店)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自2018年落戶后,如今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建設。
兩大載體平臺的“強磁場”,讓我市持續筑巢引鳳、招大引強,打造千億級農產品加工產業集團。特別是今年省委、省政府賦予駐馬店“國際農都”的戰略定位,更是讓我市迎來重大發展機遇,加速向新目標邁進。
強大“磁場”的培育,讓十三香調味品、大程糧油、久久農科、一加一面粉等一批本地骨干企業日益做大、筋健骨強;
強大“磁場”的吸引,讓伊利、玉鋒、今麥郎、雀巢、徐福記、思念、花花牛、克明面業、五得利、恒都肉牛等一大批國內外知名農產品加工企業紛至沓來、搶灘加盟;
強大“磁場”的推動,讓正陽花生、西平小麥、平輿白芝麻、確山黑豬、泌陽夏南牛等一批批駐馬店農業品牌走出中原、走向全國、叫響世界。
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和不斷壯大的農產品加工業集群,讓我市的農業田野里長出了“工業大樹”,走出了一條以“農”定“工”、以“工”促“農”、工農互動和諧發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路。
如今,駐馬店的農產品加工企業達1710家,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65%,重點龍頭企業達86家,62個農業產業化集群,規模穩居全省第一,全市農產品加工業年產值近1900億元。
不斷延伸的產業鏈、持續打造的供應鏈、著力提升的價值鏈,讓我市在全面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有了更牢固的抓手、更深厚的潛力、更廣闊的空間。
開啟“十四五”,踏上新征程。在農業領域迎風領跑的駐馬店,正以爬坡過坎、滾石上山的奮斗精神,堅持艱苦奮斗、擔當作為的干事激情,在農業高質量發展之路上,步伐鏗鏘、疾步奮進。
(本版圖片為資料圖片)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