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想牽你手走過花開四季
為了英特納雄耐爾,為了信仰,他撇下年邁的父母、賢淑的妻子和年幼的兒女,義無反顧奔向革命圣地延安,那一年他25歲。他是我的姥爺,在族中的名字叫楊德運,學名楊五辰。《西平縣志》(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0年9月第一版)第552頁記載:“楊五辰,又名德運,男,出山鄉吳堂村委吳堂人,1911年2月生,八路軍386旅戰士,1939年4月犧牲于陜西省秦嶺。”民政部開辦的《中華英烈網》中也有同樣的記載。
姥爺年少時跟隨父輩學習中醫兒科,15歲考入信陽高師(河南省立第三高等師范學校)。畢業時,姥爺作為村里第一個大學生,鄉鄰們給他披上大紅花,讓他騎上高頭大馬,放著鞭炮,把他迎入村中。之后,姥爺在出山鎮的縣立第五小學當教師,業余時間兼做小兒科大夫,既教書育人,又懸壺濟世。再之后,姥爺結婚生子,過著令人羨慕的殷實生活。姥爺為人善良,對家庭貧困的患者少收或不收診金藥費,還常常拿出家中財物接濟吃不上飯的窮苦人。
縣五小被稱為“紅色小學”。1927年3月,在這里成立了中共出山直屬支部;1928年3月,在這里成立了中共出山直屬區委;同年7月,在這里成立了中共西平縣委。也是在這里,姥爺接觸并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思想,他積極在鄉鄰中傳播革命火種,宣傳人人平等,宣傳窮人不是天生就要被剝削和受壓迫的,號召窮人反抗地主的欺壓。1934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實行戰略轉移,開始了偉大的長征。長征的壯舉進一步激發了姥爺的革命熱情,共產黨人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革命斗志,讓他在黑暗中又一次看到了光明。為了救國救民,為了災難深重的中國得到解放,姥爺不顧家人的苦苦勸阻,拋家棄舍,毅然決然于1936年前往延安。姥爺的行為,鄉鄰們很不理解,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參加隨時會掉腦袋的革命,紛紛稱他為“楊瘋子”。
姥爺離家時,母親不滿5歲。那天清晨,背著簡單包袱的姥爺走出了家門,母親緊緊地追在自己父親的身后,稚嫩的聲音喊著:爹、爹,你去哪,帶我一起呀,爹等等我。姥爺沒有回頭,母親因跑得急,摔倒在地上,還在哭喊著自己的父親。姥爺停下腳步,回轉身將母親抱了起來,拍了拍她身上的泥土說:爹出去是為了讓窮人們都吃飽飯的。母親眼中噙著淚水緊緊拉著自己父親的衣角,姥爺輕輕扯下母親的手說:回去吧。便轉過身向前走去。這一走他就再也沒能回到親人身邊,再也沒能回到生他養他的這一片熱土。姥爺臨走告訴母親的話,像一顆種子在母親幼小的心里扎下了根。母親長大后也走上了革命道路。解放初期鎮壓反革命,年僅18歲的母親已經當上區長,在一次公審大會上,她宣判并指揮槍斃了十幾個惡霸地主。
姥爺走后,給姥姥寄回過一封信,信是從西安寄回的。信中說自己一切安好,讓家人毋掛念,他會回來的。這封信讓家人知道了姥爺在西安,所以,1936年12月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時,家鄉人錯將楊虎城聽成了楊五辰,還以為是姥爺抓住了蔣介石。這封信成了姥爺的絕筆,這以后家中再無姥爺的音訊,母親再也沒有見到自己的父親。直到解放后,姥姥收到政府的烈士證和光榮牌匾才知道,姥爺已于1939年犧牲于陜西秦嶺。
姥爺的忠骨埋葬在了秦嶺的崇山峻嶺之中,他和眾多的革命先烈一起化為了秦嶺那高高聳立的山脊,護衛著中國共產黨帶領中華兒女走過百年征程。
姥爺的英雄事跡,我不得而知,他短暫而戰斗的一生,我也無法細述。但是我知道,他和萬千為革命、為新中國建立、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犧牲的革命烈士一樣,是一個大無畏的共產主義戰士。可以告慰姥爺的是,您的鮮血澆灌了祖國大地的四季花開,您的信仰成就了中華民族最動人的故事。姥爺,今天的祖國變得美麗如詩,今天的祖國就是你想要的樣子。
姥爺,值此舉國歡慶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之際,我多想牽你手走過花開四季。
責任編輯:劉銀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