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在黨 初心不改五十年(一)
朱安勤:一片丹心永向黨
記者 鄭付生 邱學忠 文/圖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時刻牢記黨的號召,一心一意跟黨走,和黨一條心;作為一名退役軍人,我永遠保持退伍不褪色,以服從命令為天職。”6月28日,記者在天騰盛世小區見到“光榮在黨50年”的老黨員朱安勤時,老人懷著激動的心情道出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朱安勤,男,漢族,1937年12月出生,1960年4月入黨。1956年3月參軍入伍,并作為一名中國人民志愿軍戰士到朝鮮參加基礎設施建設。1958年11月出席第二次全國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大會,因在備戰訓練中成績突出,被原廣州軍區記二等功一次。1970年8月從西安炮兵技術學院退役后,先后在駐馬店地區柴油機廠、駐馬店市一中、駐馬店三中工作,1984年8月任駐馬店四中校長、黨支部書記。他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恪盡職守,臻于至善,為駐馬店四中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10年4月,被驛城區委組織部、驛城區老干部局評為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2016年7月,榮獲中共河南省委50年以上黨齡榮譽紀念章;2020年,榮獲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
光陰流逝容顏改,最是風雨見初心。雖然已84歲高齡,但朱安勤老人精神飽滿,思路清晰,對當年的事情仍然記憶猶新。
時刻感念黨恩,牢記黨的教誨,朱安勤老人對黨的感情深深地感染著自己的家人。老人的一言一行,在潤物細無聲中影響和改變著整個家庭的風氣。他一輩子聽黨話、跟黨走,也希望兒孫們把紅色基因永遠代代傳承下去。
魏獻超:牢記使命獻余熱
記者 丁繼坡 文/圖
“幾天前,我作為50年以上黨齡的老黨員代表,參加了我市’兩優一先’表彰大會,我很受鼓舞和教育,我將以此為動力,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聽黨話跟黨走,繼續發揚退伍退休不褪色的精神,為家鄉建設繼續貢獻力量。”有著52年黨齡的老黨員魏獻超說。
魏獻超1946年出生于遂平縣,1963年12月入伍,1969年2月光榮入黨。魏獻超在部隊肯吃苦,積極要求進步,各方面表現優異,當年就被獨立高炮營提干為排長,隨后又被提為獨立高炮營指導員。1978年底,魏獻超轉業到地方,先后在遂平縣委組織部、縣直黨委、縣電業公司等單位工作。變得是崗位不變的是初心,魏獻超無論在哪個崗位工作都認真負責,兢兢業業,時時牢記黨員身份,處處發揮榜樣作用。由于工作業績突出,他多次被表彰為優秀黨務工作者。
2001年,魏獻超退居二線。隨后,他被縣委組織部抽調到縣學教活動辦公室任副主任,負責“三個代表”三講、駐村工作教育等主題學習教育活動。2004年,他被評為“省委省政府駐村工作先進個人”,《河南日報》對他的先進事跡進行了報道。2009年,被抽調到遂平縣老區建設促進會任秘書長后,魏獻超認識到身上的責任重大,他堅持學習,深入調查研究,撰寫各類宣傳稿件,先后在國家、省、市級刊物發布70余篇,促進了老區建設和發展。2020年,配合駐馬店市老促會編寫《遂平縣老區村革命斗爭史遺書》。2020年,他編寫了 《遂平老區歷史故事和英烈人物事跡教材》,挖掘紅色資源26處,對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遂平革命老區的歷史,提高遂平革命老區的知名度、影響力發揮了重要意義。
王永收:平凡之中見偉大
記者 許 靜 文/圖
“不用寫我,寫寫其他人吧!”6月28日,盡管電話中王永收老人一再推辭,正在遛彎的他還是來到西平縣委宣傳部愉快地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王永收出生于1941年11月,1958年9月至1959年12月在權寨公社任通訊員,1959年12月入伍,1961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我志愿加入共產黨……”入黨在儀式上是一陣子的事情,但在信仰上卻是一輩子的事情。1961年至2021年,六十載光榮歲月悄然流過,這一位“光榮在黨50年”的老黨員也從意氣風發的青年到了古稀之年。
王永收憶起當兵趣事,因為每次演習發電報要用密碼,在解放軍某部任報話班班長、指揮排排長、司令部通訊股參謀、司令部通訊股股長期間,王永收除了自己將這些密碼背得滾瓜爛熟以外,還要求身邊的戰士不能有一絲一毫的誤差。因為這些數字將會破譯成文字的形式向“前方”播報。他打趣說,工作必須認真嚴謹,否則,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啊!
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國家允許部隊搞農業生產,擔任后勤處處長的王永收帶領戰士們在海邊荒涼的地方建立了農場。他帶頭刨地、育秧、種稻子,自給自足,給后方提供了充分保障。
1985年,王永收轉業回到了故鄉西平,任工商局副局長。當時正值改革開放初期,百廢待興,工商局負責市場管理工作。當時,縣里正在修建棠溪商城,王永收幾乎長在工地上,每天督促工作進度,解決困難。最終,棠溪商城建成后成為豫南最大的成衣批發市場。20多年過去了,棠溪商城至今生意紅火。工商局也成了最早創建的省級文明單位。
告辭時,記者送他下樓,在門前的一棵大樹下,他輕撫胸前的黨徽微笑著告訴記者,這枚黨徽就是責任,不管是對國,還是對家。
黨文華:崢嶸歲月守初心
記者 陳 司 劉永奇 文/圖
6月28日,在位于上蔡縣城北大街與白云觀大道之間一處僻靜的家屬院里,一位滿頭銀發的老人正在自家小院伺候花草?!斑@是市里剛剛給我頒發的‘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你們看看!”在一樓西側的一間屋子內,黨文華就拿出了一枚金色的獎章給記者看,面色紅潤的他滿臉自豪。
黨文華,1942年出生于上蔡縣黨店鎮一個農民家庭。1961年,正是國家三年困難時期,又趕上了全國“大下放”,各行各業支援農業第一線。這年7月,家庭經濟困窘的黨文華沒能繼續升學。后來,校方根據他在校期間的表現,將其留校。黨文華由此踏上了工作崗位。因勤奮好學、工作積極,1966年黨文華被批準入黨。他先后擔任中國銀行上蔡支行職員、縣政府機要秘書、縣委辦公室秘書、縣委辦副主任、縣委組織部副部長、宣傳部副部長、鄉鎮黨委書記、縣土管局局長等職務。作為一名有著5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風雨兼程,春華秋實,黨文華愛崗敬業,履職盡責,甘于奉獻,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對黨的事業的忠誠。
黨史學習教育以來,黨文華按照縣自然資源局機關老年黨支部的部署和要求,認真學習,做好每份筆記。從3月26日開始,這名近80歲的老人堅持學習,寫下了近40多篇學習筆記和心得。
在上蔡縣,黨文華還是知名的書法家。走進他家二樓的創作室,老人現場揮毫潑墨。很快,“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的行書條幅便躍然紙上。案幾上,還鋪展著老人前不久用行楷書寫抄錄的毛澤東同志的名篇《為人民服務》等書法作品。自2002年退休以來,他利用自己的特長,積極參加縣里組織的各種書畫比賽,還堅持每年為群眾義務寫春聯,送祝福。
楊志中:愛心護苗助成長
記者 閆海峰 王朝朝 文/圖
6月24日,在駐馬店市“兩優一先”表彰大會上,汝南縣退休干部楊志中作為全縣代表,接過“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他說,收到這份意義特殊的禮物,感到非常自豪。這是黨對老同志的關心和關愛,不僅是榮譽,更是責任。
71歲的楊志中,銀發飄然,精神矍鑠,談笑風生,充滿活力。他堅守初心,永葆軍人本色,發揚軍人作風。退休前,在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做事、勤勤懇懇做人,對黨對人民對事業絕對忠誠;退休后,憑著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心工作標準不降、工作熱情不減,關心下一代健康成長,積極發揮了老黨員作用,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
“部隊是個大熔爐,是部隊培養了我。”談起軍營生涯,楊志中感慨萬千。1969年入伍的他,埋頭苦干,表現優秀,于1971年6月光榮入黨。
1978年軍校畢業后,任團政治處正連職宣傳干事。他下連隊抓典型,總結經驗。由他調查采訪和戰友們共同撰寫的擁軍模范段蘭英的事跡報道轟動全國,受到部隊嘉獎,被調到原北京軍區196師政治部任正營職干事。他總結加強軍地文明建設的經驗,被選為天津市武清縣第八屆人大代表。
1986年,楊志中轉業到汝南縣委宣傳部,后任縣廣播電視局站長、副局長。2010年,他調到縣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發揮余熱。
前不久,由王德明撰稿、楊志中策劃并導演的電視專題片《陽光灑向下一代》,在全省關工委工作會議上播放受到好評,汝南縣關工委又一次進入全國關工委先進行列,獲全國關工委“創建五好基層關工委優秀組織獎”,楊志中也被授予“全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稱號。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