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人物 英烈丹心耀天中(一)
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讓我們重溫歷史,追尋紅色足跡,賡續紅色血脈,傳承革命薪火,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推向前進,以優異成績向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獻禮!
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
1926冬,楊靖宇接受黨組織的派遣,和同學張耀昶一起離開開封,回到家鄉確山從事農民運動,迎接北伐軍入豫。1927年4月,楊靖宇等領導了著名的“確山暴動”,成立了共產黨領導下的全國第一個代表農工利益的縣級革命政權——確山縣臨時治安委員會和縣治安總隊,開創了全國農工建立革命政權、掌握政權的光輝先例。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了“八七”會議,確定了發動土地革命、組織武裝起義、以革命武裝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1927年11月1日,楊靖宇等人成功領導確山起義,打響了我國北方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從此拉開了河南土地革命的序幕。
“九一八”事變后,楊靖宇任中共哈爾濱市委書記兼滿洲省委軍委代理書記,積極領導東北人民的抗日斗爭。1932年秋,他被派往南滿,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32軍南滿游擊隊,任政治委員,創建了以磐石市紅石砬子為中心的游擊根據地。1933年9月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1軍第1獨立師師長兼政治委員。1934年4月聯合17支抗日武裝成立抗日聯合軍總指揮部,任總指揮;同年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1軍軍長兼政治委員。1936年6月任東北抗日聯軍第1軍軍長兼政治委員,7月任東北抗日聯軍第1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
楊靖宇率部長期轉戰東南滿大地,威震東北,配合了全國的抗日戰爭。日偽軍連遭打擊后,加緊對東北抗日聯軍的軍事討伐、經濟封鎖和政治誘降,同時對楊靖宇懸賞緝捕。在極端艱難的條件下,他以“頭顱不惜拋掉,鮮血可以噴灑,而忠貞不貳的意志是不會動搖”的崇高氣節,繼續堅持戰斗。中共六屆六中全會曾致電向以楊靖宇為代表的東北抗日武裝表示慰問,贊之為“冰天雪地里與敵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艱難奮斗之模范”。
1939年,在東南滿地區秋冬季反“討伐”作戰中,他與魏拯民等指揮部隊化整為零、分散游擊。1940年1月,他率警衛旅轉戰濛江一帶,最后只身與敵周旋5晝夜,以難以想象的毅力,堅持和敵人進行頑強斗爭,直至彈盡,于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濛江縣(今靖宇縣)三道崴子壯烈犧牲,時年35歲。
駐馬店第一個黨支部書記孔劍舞
1927年9月在城關柏樹林召開了黨員代表大會,選舉成立了中共正陽縣特別支部委員會,孔劍舞任書記。
1928年8月,中共正陽特支召開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代表全縣黨員140余人),選舉建立中共正陽縣委員會,孔劍舞當選為縣委書記。此后,孔劍舞先后在中共信陽中心縣委工作,任職中共商城縣委書記,信陽中心縣委任秘書、中心縣委常委,中共京漢(信陽)區特委常委,1930年8月8日,孔劍舞研究策劃了龔灣武裝暴動,打死后程樓的惡霸程萬祿,然后將暴動隊伍帶往陡溝,開展游擊活動。
1931年12月24日,豫南特委擴大會議在蘇區召開,改組了豫南特委,孔劍舞被留在中共鄂豫皖蘇區“受訓”。次年3月在“肅反”中被錯殺。
駐馬店特支書記張家鐸
1927年1月,駐馬店特支改組,張家鐸任宣傳委員兼農民運動委員。張家鐸一方面發動農民群眾組織農民協會,準備發起大規模農民起義。另一方面聯系當地開明紳土張立山、歐陽丙炎等擴大武裝力量,使農民組織迅速壯大,發展到1萬多人。農歷正月十四,確山農民協會成立,張家鐸被選為農民協會執行委員。1927中4月4日(農歷三月初三),由張家鐸、馬尚德和張耀昶等同志率領確山縣各鄉5萬余農民,在確山城東關操場舉行全縣農民武裝大示威,領導確山暴動。
1927年10月,張家鐸帶領確山暴動的革命武裝,包圍了劉店大惡霸李廣化的住宅,全殲敵人一個班。其后,成立了張家鐸任大隊長的豫南工農紅軍游擊隊,擁有長、短槍30余支、50余人。游擊隊在張家鐸、馬尚德等同志帶領下,在明港、張板橋、獨山帶活動打擊土豪,開倉放糧,救濟貧苦農民,建立起以劉店為中心的革命根據地。
1927年11月下旬,張家鐸在指揮“確汝”邊境王樓戰役中身負重傷。1928年5月,河南省委派張家鐸去中共正陽縣委工作,發展共產黨員百余人,建立了8個黨支部,發展農民游擊隊30余人(槍),開展打擊土豪劣紳的斗爭。
1929年1月,張家鐸奉上級指示,說服土匪李老末服從共產黨領導,接受共產黨改編。2月2日,張家鐸途經息縣康區武廟集時被國民黨縣民團大隊逮捕,壯烈犧牲,時年27歲。
鄂豫邊游擊根據地主要創始人張星江
在家鄉開展秘密武裝斗爭期間,張星江建立了唐河東部第一個中共黨支部,并擔任支部書記。1930年11月,率領地方武裝配合鄂北紅九軍第二十六師攻占唐河縣城,建立唐河縣蘇維埃政權。1933年7月,中共鄂豫邊工作委員會成立,張星江任書記。同年底,經上海去中央革命根據地瑞金。1934年1月,張星江在瑞金列席了黨的六屆五中全會,并出席中華蘇維埃全國第二次代表大會,受到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朱德同志親切接見。4月,返回鄂豫邊,遵照朱德同志的游擊戰爭方略,繼續積極擴大黨的組織,大力發展農民武裝。11月,紅二十五軍北上抗日途徑泌陽,引起周邊國民黨反動派高度警覺。為了保證紅軍順利北上,張星江不但積極發動泌陽沿途群眾為紅軍過境提供服務、支援,而且親自擔任紅軍向導,使紅二十五軍沿著泌陽山區,徹底避開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圍追堵截,不費一槍一彈順利北上,開赴抗日前線。
1935年,鄂豫邊工委與豫南黨組織合并建立中共鄂豫邊省委,張星江任省委書記。1936年1月,中共鄂豫邊紅軍游擊隊在信陽吳家尖山小石嶺成立,張星江兼任政治指導員。1936年3月27日,張星江率紅軍游擊隊到桐柏縣平氏鎮孤峰山廟會奪取反動民團槍支。轉移途中遭遇國民黨軍隊和民團夾擊,張星江不幸犧牲,時年29歲。
農民領袖王國華
1927年4月,王國華積極參加了由馬尚德(楊靖宇)、李鳴岐、張耀昶等人領導的確山縣農民暴動。1931年9月,王國華被調往中共河南工委,負責信陽、汝南、確山、正陽等地的工作,兼任中共確山縣委書記。同年11月,王國華代表中共確山地區黨組織,前往江西中央蘇區列席中共六屆五中全會,并參加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1935年2月,河南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王國華在與仍堅持斗爭的共產黨員肖章、劉茂林等人聯合起來建立中共鄂豫邊省委。1936年1月,與周駿鳴等一起,在吳家山成立了只有7個人、3支槍的鄂豫邊紅軍游擊隊,并成功暴動。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鄂豫邊紅軍游擊隊改編為豫南人民抗日獨立團,王國華任政治委員,周駿鳴任團長。1938年1月,中共鄂豫邊省委移駐確山縣竹溝鎮,豫南人民抗日獨立團改編為新四軍四支隊第8團隊。8團開赴皖中后,王國華任8團竹溝留守處主任。1939年11月11日“竹溝慘案”發生,王國華等帶領軍民英勇反擊,組織突圍,前往信陽四望山根據地。1940年2月,王國華到革命圣地延安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七次代表大會,受到毛澤東和其他領導人的接見。1947年10月,隨晉冀魯豫野戰軍10縱隊南征大別山。之后在桐柏區工作,其間,曾參與指揮宛西、宛東戰役并成功策反國民黨張軫部起義等。
在長期革命斗爭中,王國華豪爽大義、敢作敢當,不僅功勛卓著,而且與人民打成一片,群眾親切叫他“王老漢”。中共領導人稱贊他是“河南不倒的紅旗”(朱德)、“改造土匪的博士”(劉少奇)、“中國的夏伯陽”(彭雪楓),毛澤東稱他為“河南農民領袖”。
創辦郵傳圖書社的李渭濱
1924年7月,李渭濱回到汝南,聯絡在開封省立一中、信陽三師等學校的學生鄧國本、溫其旭、溫仁齋、王俊、張肇西等人,在自已家中創辦郵傳圖書社,積極組織青年學生閱讀《向導周報》《新青年》等進步書刊,傳播進步思想,宣傳馬克思主義。
1927年4月,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公開屠殺共產黨人和工農革命群眾。為保存革命力量,黨組織將在黃埔軍校工作的中共黨員分散隱蔽,李渭濱被派回汝南從事黨的地下工作。9月任中共汝南城關區支部書記。1928年,由于叛徒告密,李渭濱被捕入獄。在獄中,李渭濱利用廢紙創辦《鐐聲報》,給難友傳遞消息,鼓勵斗志。
1929年被組織營救出獄后,李渭濱以特派員身份到新蔡、息縣、潢川等縣指導黨的工作,先后在新蔡、息縣、潢川邊區建立17個黨支部。1931年4月,指導召開中共新蔡縣第一次代表大會,選出縣委領導班子,為鄂豫皖邊區革命形勢好轉付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努力。
1931年7月,新蔡、息縣洪水成災,致使廣大民眾生活極度困難。他根據中共鄂豫院省委的指示,組織發動群眾向囤糧的地主豪紳開展勻糧斗爭,組建了14人的新蔡縣紅軍游擊隊。
1933年7月 4日,時任中共鄂豫皖省委特派員的李渭濱在新蔡縣小李莊組織召開新蔡縣委會議。由于叛徒出賣,會場被國民黨保安團包圍,李渭濱等7位同志被捕,并于次日被殺害。
農運骨干張耀昶
1927年4月,張耀昶與張家鐸、馬尚德(楊靖宇)一起成功領導了確山暴動,解放確山縣城,建立了全省較早的縣級工農革命政權——確山縣臨時治安委員會,組建了國民黨確山縣黨部(第一次國共合作掛國民黨的牌子,實由共產黨領導),張耀昶任執行委員兼農工部部長,同時也是確山縣臨時治安委員會七名委員之一。革命政權撤出確山后,張耀昶受黨組織指派,到汝南、遂平、上蔡、信陽等地進行革命活動。1927年11月29日在王樓戰斗中,王克新犧牲,馬尚德、張家鐸受傷離隊,張耀昶和李鳴岐帶領部隊轉移到小樂山和申莊。12月,帶領部隊南下四望山和王伯魯領導的農民軍會師,共同建立四望山革命根據地。
1928年2月3日,信陽民團師長熊繪糾集信陽、羅山民團及反動紅槍會等1000余人“圍剿”四望山。張耀昶等率領豫南工農革命軍浴血奮戰突出重圍,轉移至鄂豫皖蘇區堅持斗爭。1930年,黨組織先后在正陽中心廟、龔灣和確山柏溝廟(白狗廟)領導3次武裝暴動,組織400余人,與紅一軍配合消滅了國民黨新編十二師補充團百余人。這支武裝參加紅軍后與正陽、息縣、羅山3縣起義部隊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先遣隊(即紅二十五軍)。
1935年,在鄂豫皖蘇區反“圍剿”斗爭中,張耀昶不幸犧牲,年僅31歲。
統戰模范王恩九
1938年,王恩九受命來到確山竹溝,擔任新四軍八團隊駐竹溝留守處交際副官。其間,他卓有成效地開展了對國民黨汝南公署專員張振江、泌陽國民黨六十八軍軍長劉汝明等人的統戰工作,使汝南民眾迅速掀起了抗日救亡高潮,竹溝地區得到了安全保障。1939年8月,王恩九任河南省委統戰部部長。1939年11月“竹溝慘案”發生后,他受新四軍軍部之命,赴確山縣城與國民黨政府交涉,在通往確山途中于孤山沖遇害,年僅38歲。2009年,王恩九被河南省評選為“6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
(本版文稿整理:李志強 李運成 張 楠)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