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梁祝故里
文/圖全媒體記者 李賀建
1995年,劉康健騎著自行車,在汝南遍訪鄉民,追尋梁山伯、祝英臺的足跡,拂去千年風塵,挖掘梁祝獨特的文化魅力。1996年,他在《中州今古》發表了一篇關于梁祝故里的考察文章,在國內文化界、戲曲界、歷史學界產生了巨大反響。日前,記者跟隨我市知名文化學者劉康健再次來到梁祝故里,感受這里的新變化。
梁祝故事家喻戶曉
一千多年來,梁祝愛情故事久傳不衰。這一東方版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不知被多少文藝作品作為經典愛情題材競相傳揚。小提琴協奏典《梁祝》可謂人間仙樂,千古絕唱,聽來蕩氣回腸,多年來一直蜚聲中外。以這一故事為背景的地方戲、民間小調、評書小段、剪紙、繪畫以致民風民俗流傳甚廣。逢年過節,當地群眾都會到梁祝墓焚香燒紙,舉行各種文娛活動,以示紀念。
1997年中央電視臺《文藝采風》欄目又以《千古絕唱出中原》為題對梁祝故里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報道,該臺著名節目主持人周濤與軍事天地節目主持人張莉曾來此采訪。
2005年12月,汝南縣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梁祝之鄉”。2006年6月,汝南梁祝傳說又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了更好地保護和開發梁祝文化,擴大駐馬店和汝南在全國的知名度,汝南縣特申請將馬鄉鎮更名為梁祝鎮。2007年4月3日,河南省民政廳下發文件:“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同意汝南縣馬鄉鎮更名為梁祝鎮”。原馬鄉鎮行政區域,整體劃歸梁祝鎮管轄。這是中國首個也將會是唯一以梁祝命名的地方行政區。
2007年7月19日,梁祝故里河南省汝南馬鄉鎮更名為梁祝鎮揭牌慶典儀式在當地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研究梁祝文化的專家學者,駐馬店市、汝南縣有關方面的領導以及當地干群2000余人冒雨參加了慶典。
打造梁祝小鎮引來八方游客
梁祝故事在汝南經過1600多年的發展,已經演變為獨具特色、博大精深的梁祝文化體系。以梁祝愛情故事為背景的民間藝術也豐富多彩,主要包括地方戲、民間小調、評書、剪紙、繪畫等。隨著國家對傳統文化的重視,汝南縣梁祝文化得到各級政府的關注,對外影響力也日益擴大。汝南縣就勢而動,積極開展發掘梁祝文化,創編了戲劇《梁祝情》,榮獲河南省“五個一”工程獎;通過央視大型文藝電視片《梁祝故里采風》,向全國人民進行宣傳;舉辦了梁祝文化藝術節和高層次的學術研討會,對梁祝文化進行深度專業的藝術挖掘和價值研究;積極申報并獲得了中國文聯授予的“中國梁祝之鄉”稱號,并使得“梁祝傳說”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汝南縣通過打造梁祝文化園,建造梁祝故事專區,展列與梁祝有關的書籍、出土文物、考察組照片、藝術設計品;建設文物保護區,對梁祝遺址進行文物修復保護;開發花卉景觀,打造梁祝旅游節;使游客更深入的了解梁祝故事,感受汝南梁祝文化的深厚底蘊。
梁祝文化是一座豐厚的寶藏,是民族精神的歷史積淀。在文化旅游高度融合發展的時期,汝南縣積極保護開發創新梁祝文化,滿足游客多元化的精神生活需求,提升文化實力和經濟效益。
目前,汝南縣以資源為基礎、市場為導向、文化為靈魂,全面加強旅游景區整合,逐步形成以“一心、一帶、四區、兩環、多點”的旅游發展格局。
“一心”即汝南城區旅游綜合服務中心(新增建游客集散中心)。“一帶”即汝河古城水上休閑觀光帶。“四區”即南海禪寺宗教文化旅游區、天中山文化旅游區、梁祝故里旅游區、宿鴨湖生態旅游區。“兩環”即汝南繞城水系旅游觀光環和繞城鄉村旅游觀光環。“多點”即梁祝文化點、汝南古城文化點、環湖美麗鄉村景觀點等。通過這些區、帶、點的有機結合,積極推進“旅游+”,使旅游業與多業融合,帶動第三產業發展,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
千年古縣,風光如畫,伴隨著厚重的歷史底蘊,用文化解讀古今。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