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念養牛經“犇”向小康路
文/圖 全媒體記者 許靜
近年來,西平縣大力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堅持把發展肉牛養殖作為群眾致富增收的重要產業來抓,積極培育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大力扶持肉牛養殖企業,走出了一條脫貧致富的“牛”路子。
6月21日,記者走進西平縣蘆廟鄉可蘭牧業養殖專業合作社,一棟棟標準化牛舍整齊排列,膘肥體壯的肉牛或悠閑地休息,或探頭仰望。可蘭牧業負責人趙浩然指著這些“寶貝兒”給記者介紹,這些牛大多是引進國外的品種,公司也是去年剛剛成立,現肉牛存欄量600多頭,年出欄 800 多頭,特別是從國外引進的優質品種“西門塔爾”“安格斯”“夏洛萊”等,養殖前景非常可觀。僅去年一年,年產值就達到2000萬元,純收入300多萬元,給附近村民發放工資50多萬元。趙浩然一邊介紹,一邊摸摸大黑牛的額頭,再伸手摸摸黃花牛滾遠的肚子,獲得感、幸福感滿滿。
2017年,大學畢業的趙浩然在安徽做銷售,因不懂經商之道,摸不準行情,常常虧本。因父輩一直經營宰牛生意,在父親的指導下,趙浩然摸準行情,熟悉了肉牛經營之道。
致富不忘鄉鄰。養殖、收購與銷售渠道暢通后,2020年,趙浩然毅然和父親一起回到家鄉,在成立和壯大養殖合作社的同時,把自身發展與帶動當地群眾增收作為“雙贏”目的,利用產業優勢,雇傭當地村民來廠里務工,幫助30多戶群眾實現養牛致富,同時合作社還利用土地流轉、就業務工等方式,多渠道增加農戶收入,帶動村民致富,促進鄉村振興。
“我在這個養殖場上班一年了,一年下來掙了3萬多元,減輕了家里的經濟負擔。在這里工作能照顧家,也能掙到錢,既經濟又實惠。”工人劉輝對記者說。
值得一提的是,可蘭牧業每年要用大約0.43萬噸小麥秸稈、1.97萬噸玉米秸稈和紅薯秧等,使蘆廟鄉8000畝的農作物秸稈得到合理利用,增加農民收入500萬元。同時,通過農作物秸稈的還田,每年向社會提供優質有機肥500多噸,相當于200多噸碳氨,可節約農民農田投資16萬余元,每年可使200多畝耕地得到生態改善,不斷提高地力,提高耕地的可耕種性,實現農牧良性循環。
責任編輯:劉銀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