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的演變
文/張馳原
1973年,我們一家街坊的家里來了一位當官的親戚,開來一輛吉普車,也不知誰喊了一聲:你看,小車!隨著一聲喊,滿街的人群把一輛綠色吉普圍了個水泄不通,這個拍拍車身,那個拉拉車門,你擠我扛,都想看一看、摸一摸,膽大些的還拉開車門,上去扶住方向盤摁摁喇叭,大人小孩聞著小車屁股后面散發的汽油味都覺著是新鮮的。
也是從那時起,我對小汽車有了最初的印象,但還沒有萌發擁有它的幻想。
不久,我家里與鄰居合伙分到了生產隊里的一輛架子車,看著大人們喜悅,我們也跟著高興。四個家庭的兩個架子車搭在一起,一個把朝前、一個把朝后,就組成了我們兒時的一輛“四輪小卡”,再把前后兩個車子的袢繩系在一起,你掌“方向”、我鳴“喇叭”,有推有坐,一大群孩子歡樂著、瘋癲著,做起了駕駛小汽車的夢想。
真正摸到機器帶動的車輛,是到了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后。1980年,我家里花了一千多塊錢買回了生產隊的一部手扶拖拉機,一時成了前后鄰居間最值錢、最氣派的家當,我也有了上去小試身手的機會。
后來,家里的小手扶又換成了小四輪,我已基本懂得機動原理,算作一名編外的農機駕駛員了。
再后來,我家里又從小四輪換成載貨汽車用于長途貨運,一共用了十多年光景。
1999年,我以個人名義購買了一輛面包車,在感受柴油機動向汽油機動轉換的同時也感受到了小汽車與載貨汽車的乘坐差別。
2008年,我擁有了第一輛真正的轎車,雖然只是一輛普通的桑塔納,但兒時擁有小轎車的夢想總算得以實現。
不幾年,我家的桑塔納又換成了大眾3000,減震、隔音、空調等多種功能都比“普桑”高了一個層次,駕駛和乘坐的感覺也更加舒適了。
如今,我和我的大家庭已經擁有十幾輛不同牌子的轎車。每每看到這些,總在想,我從六七歲時對“轎車”初有印象,并錯把那個時代的吉普車也當成了“轎車”崇拜,在經歷了小手扶、小四輪、載貨汽車和面包車的更新換代之后,忽然在十多年間完成了對于轎車的真正圓夢,這夢一圓,看見滿街甲殼涌動,滿眼車影靚麗,看見了國人對小轎車的擁有從實用到享用的概念轉換;這夢一圓,是我們家和家族事業不懈努力的使然,也是“大河漲水小河滿”的民意所愿;這夢一圓,是社會平穩、和諧發展送給我們的貼身福利,更是共產黨人為民謀福、為民謀利,初心夙愿的具體實現。
責任編輯:劉銀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