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時代呼喚凸現攝影責任 類型化手法展示增強價值認同
摘要:類型化手法展示對紅色題材呈現有天然優勢,中國有眾多的紅色事物,單純的一張和一組攝影作品都不能反映紅色實物的全部,類型學的手法展示對紅色實物進行系統的整理、分類,從而有目的的拍攝大量的同一類型事物,呈現出事物的本身原有的模樣可以從中找出事物之間的規律與聯系,更大程度發揮他們...
黃淮學院文化傳媒學院 張琦
駐馬店市委宣傳部、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市文化廣電和旅游部主辦,市攝影家協會、確山縣宣傳部、市文化館承辦、確山縣教育局協辦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陳滿倉攝影《豐碑》作品展在文化館舉行,作為駐馬店基層攝影工作者前去觀展,感慨頗多,為陳滿倉的攝影實踐喝彩。
回應時代呼喚凸現攝影責任。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講好紅色故事,搞好紅色教育,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并身體力行在多種場合帶頭講有內涵、有溫度、有共鳴的紅色故事,生動闡釋黨的奮斗歷程、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深刻揭示黨的領導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歷史邏輯和道義支撐。作為一個基層攝影工作者,陳滿倉有情懷、有責任、有擔當,積極主動作為,十多年利用節假日尋訪革命舊址、老紅軍,實地了解、拍攝紀錄紅色印跡,自覺融入大局回應時代呼喚。
類型化手法展示增強價值認同。類型化手法即攝影中的類型化,是指將具有相同特征的同類事物,按照一定規律制作一系列客觀真實的影像,用分組、歸類和梳理的方式去對拍攝物進行分類拍攝的一種表達方式,貝歇爾夫婦的杜塞爾夫學派即為其代表性人物,多在工業、考古、建筑中使用。隨著攝影的發展,類型化攝影手法被攝影愛好者發揚光大,如曾力的《北京照片》用類型學呈現出一個建筑和空間形志糾結的復合性空間,攝影師羅永進《新民居·杭州》和《新民居·洛陽》表現了對舊城、傳統以及過去和時代更替的復雜情感,洪浩《我的東西》表現了對生活經驗的理解,揭示了當代文明的本質,姜健《主人》以類型化多張圖的形式詳細描述了農村深處的人,也展現了農民生活空間的寫實景觀。
基于紅色題材的類型攝影,在近階段攝影中也有不少呈現,攝影家黑明《100個人的戰爭》以抗戰老兵為表現對象,用5年時間走遍布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及海外,拍攝了100名抗戰老兵現在的真實生活狀況,以積極介入歷史和當下的姿態揭示和展現了抗戰老兵真實影像。攝影家曾毅拍攝《紅色檔案》以黑白紀實攝影風格展現了沂蒙山區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加入中國共產黨的老黨員,為中國最后一代老布爾什維克的群體留下了珍貴影像。
類型化手法展示對紅色題材呈現有天然優勢,中國有眾多的紅色事物,單純的一張和一組攝影作品都不能反映紅色實物的全部,類型學的手法展示對紅色實物進行系統的整理、分類,從而有目的的拍攝大量的同一類型事物,呈現出事物的本身原有的模樣可以從中找出事物之間的規律與聯系,更大程度發揮他們的文獻價值和藝術價值。
陳滿倉的攝影作品《豐碑》來源于他近十多年走遍中共一大、八七會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的多處舊址、革命紀念館、烈士陵園,尋訪大批老紅軍、老八路,用鏡頭紀錄下來的一手黨史資料。以革命烈士的豐碑為主題精選出130張,按照“紅船起航、星火燎原、中流砥柱、勝利曙光”四個系列進行展示,所選照片大多數采用稍微仰視的角度,體現了對革命豐碑的敬仰和崇拜的感情,正面視角全景構圖沒有刻意追求光影的效果,讓我們的豐碑自然、真實呈現于我們的面前,和我們凝視、對話,在對話中沉,睡在大地上的革命豐碑都“活”起來,為講好紅色故事提供文本支撐和陣地支持。受眾看得見,愿意看,用新的話語新概念,生動闡釋黨的光榮傳統、優良作風和崇高精神,講好了我們黨不懈奮斗的故事、讓紅色故事穿越時空、直抵心靈、與受眾形成良性互動,引發情感共鳴,增強價值認同。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