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非遺“抖”起來孵化產品賣全球
文/圖全媒體記者 郭建光
896項國家省市縣級非遺項目,558名非遺傳承人,古老的天中文化滋養著生活在這里的900多萬人民,如何傳承好,發展好這些傳統的文化,是擺在各級文化工作者與非遺傳人面前的一道亟待破解的難題。
目前我市擁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2所、省級生產性示范保護基地2所、省級社會傳承基地1所,各級各類保護中心、傳習所、展示館32個,全市共有非遺傳承老藝人3000多人。
非遺產品賣全球
“我是確山紅薯姐白軍敏,來我直播間,給你們送福利嘍!鎖定直播間,我等著你。”6月13日,非遺傳人白軍敏正通過抖音侃侃而談。如今她已經是一個抖音達人,每年通過電商直播帶貨,將紅薯加工成黃中透紅、筋甜可口的紅薯干,銷售全國各地。她扶持100多家貧困戶種植指定的紅薯新品種,帶動農戶踏上致富路。
“駐馬店非遺項目種類繁多,如何挖掘其中的文化元素與人們現代生活進行有效鏈接,是很多非遺傳承人正在研究解決的難題。”市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我市,通過抖音、直播帶貨、網店等途徑進行網上銷售非遺產品已成常態。
丈夫忙著在外掙錢,身邊兩個正在上學的孩子,在鐵路東租房居住的牛艷鳳,除去接送孩子外她一直為不能為家庭分擔經濟壓力而苦惱。好在如今的網絡發達,一次她通過抖音看到非遺項目余氏鉤編傳承人余水云正招聘兼職編織女工消息,于是第一時間通過電話聯系上對方,從此開啟了自己邊看孩子邊工作的模式。一個星期除去成本凈賺300多元,一個月賺1000多元錢,這對于過日子非常仔細的牛艷鳳來說,無疑是及時雨。
“我制作一件滿意的產品后都會在抖音上傳一段視頻,往往能博得很多粉絲的關注與點贊。”牛艷鳳表示,“現在不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了,人人都可以搭乘互聯網的快車曬出自己的絕技,從而更容易把非遺產品變現。”
在牛艷鳳的手下,一件件構思巧妙、表情豐富的編制玩偶作品呼之欲出。“這一對結婚的用手工編制作品,需要一個月時間才能完成。這些作品都需要提前定制,價格不菲。”看著牛艷鳳創作的一件件編制作品,作者不禁為她依靠自己的雙手,依靠多元化市場,在陪在孩子身邊的情況下,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感嘆。
在余水云眼里,牛艷鳳手藝精湛,腦瓜靈活。“如果讓她大批量定制大路貨,對她的才能是一種埋沒。”余水云說。
余水云創辦的駐馬店市恒美工藝編織有限公司,帶動了全市各縣農村400多名留守婦女在家就業,而這些人作為一個點,將輻射周邊更多的人。
余水云通過互聯網平臺使產品遠銷美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十幾個國家。帶領團隊注重傳承技藝,免費培訓農村剩余勞動力,主動投入“百企幫百村”活動。近3年來,她獲得外觀發明專利3項,組織培訓活動60多次,培訓2000多人,吸收職工300余人。通過鉤編技能培訓,采取公司農戶方式,幫助20多個貧困村建立脫貧長效機制,有力地推進了產業扶貧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2017年獲全市第一屆創新創業大賽三等獎。主持申報并獲得外觀專利3項,極大地提高了企業在業內的知名度。
除此之外,余水云積極創造平臺,培養人才隊伍,6年來充分發揮員工創新工作室的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優勢。她積極組織技術培訓,先后培養優秀編織工藝人員16人,其中9人拿到技術等級證書,為企業發展和后續人才隊伍的延續發揮了重要作用。
“國外一些奢侈品市場的手工編織作品往往上層人士青睞,其實在我看來,一些手工藝品大都是先期采取機器編織后后期縫制的,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純手工作品。如果我們的產品走向發達國家的奢侈品市場,一定能給這些有著巧妙構思的姐妹們帶來更大的回報。”余水云說。
駐馬店非遺“抖”起來
前不久,由駐馬店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主辦,駐馬店市非遺保護中心、駐馬店市政務講解員服務中心、市藝術攝影學會、各縣區文化廣電和旅游局承辦的“駐馬店非遺抖起來”暨“豫坡杯”攝影大賽活動舉行。活動旨在以抖音為主要宣傳方式,搭建一個多媒體傳播平臺,融合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駐馬店文旅官方抖音等媒體,充分展示駐馬店非遺保護成果,推動非遺更好地融入群眾、融入生活。
“駐馬店非遺抖起來”走基層宣傳月系列活動,從6月9日至7月9日舉行,宣傳內容包括我市的市級非遺項目、省級非遺項目和國家級非遺項目,活動范圍遍及9個縣區。我市各縣區將先后開展豐富多彩的以表演展示為主的非遺項目展示活動,以及《非遺法》普及宣傳、非遺培訓班、非遺進景區、非遺進校園、非遺進鄉村等活動。通過系列活動的開展,讓更多的人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讓傳統文化再次綻放新的生機和活力。
據悉,2020年駐馬店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率先在全省舉辦非遺直播專題培訓班,成為全國非遺領域的試水者與首創者。全市非遺從業人員、非遺項目單位負責人、非遺傳承人等近200人參加了培訓。
目前,駐馬店市共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9項、省級36項、市級208項、縣級643項,國家級傳承人5人、省級傳承人20名、市級傳承人110名、縣級傳承人423名。經過前期培訓,很多非遺傳人都掌握了現代化的傳播手段,紛紛開通抖音賬號,讓非遺項目通過視頻形式傳播出去。
記者從駐馬店市文廣旅局獲悉,我市將推行“天中非遺”點亮計劃:運用專家、媒體、市場、設計、創意等力量,支持非遺傳承人設立“天中工匠”非遺工作室和游客體驗空間。支持相關企業及機構,依托天中麥草畫、泌陽烙畫、剪紙、木版年畫、鉤編、香包、葫蘆雕刻、寶劍、桃符等傳統工藝項目設計一批既有天中韻味又有時代特色的旅游產品,統一打造“駐馬店非遺禮物”品牌。到2025年,我市至少培育1家資產過百億元、營業收過10億元的文旅龍頭國有企業,形成2~3家營收過億的文旅民營企業,引進10家國內知名的文化創意、文化演藝企業。
非遺傳承任重道遠
今年六一兒童節前夕,市文聯、市民協組織藝術家走進確山縣第十二小學,開展“民間文藝進校園”活動。
80歲高齡的非遺傳人吳文彥為確山縣十二小的孩子們帶來了火筆畫。他向孩子們介紹了火筆畫的歷史和制作工藝。非遺傳人朱俊為孩子們帶來了中華傳統文化——剪紙。一把普通的剪刀,一張薄薄的紅紙,在巧手和紙張的相互成就中,誕生出一幅幅鮮活的作品。非遺傳人王彩紅為孩子們帶來了河南布老虎、端午節香包。非遺傳人張新芳為孩子們帶來了面塑。非遺傳人郭芳芳為孩子們帶來了麥草畫技藝。與非遺產品零距離接觸,有助于中國傳統文化在孩子們的心中生根發芽,對發揚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我市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工作方針,健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體系,加大全市非遺保護力度。實施“駐馬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記錄工程”,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深度普查工作;完善代表性項目及代表性傳承人名錄制度,推動“絲弦道”“十三香”和新蔡雜技等高品質、具有駐馬店地域特色的各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和代表性傳承人申報、認定工作;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所的建設工作,繼續推動數字非遺和非遺數據庫建設。
非遺保護任重而道遠。我市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整體性保護,全面推進“非遺在社區”工作,加強歷史文化名村、傳統村落、特色景觀旅游名村等空間非遺保護、傳承與利用。支持在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富集的區域建設綜合性非物質文化遺產場館,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非遺傳承研習所,形成包括傳承、體驗、教育、培訓、旅游等功能于一體的非遺基地體系,推動竹溝、皇家驛站等特色小鎮非遺街區建設。推動高校、科研機構及省級非遺研究基地開展學術研究,積極參加河南省非遺科研課題申報與實施,促進優秀研究成果的發布與轉化,舉辦各類非遺講座,完善駐馬店非遺保護專家隊伍。
責任編輯:劉銀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