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紅色資源 傳承紅色文化
——讓信仰之光照耀天中大地
摘要:一棵石榴樹的故事,是廣大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教育的生動教材,是從竹溝革命史中孕育出來的紅色基因,折射出一種竹溝軍民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用鮮血和生命孕育形成的革命精神--竹溝精神。
楊靖宇將軍塑像。
竹溝革命紀念館內劉少奇,李先念塑像。
竹溝北窯軍事會議舊址。
文/圖 全媒體記者 郭建光
每一次對革命英雄的緬懷,都是精神的洗禮;每一次對紅色故事的回眸,都是信念的傳承。
在我市召開的河南省文聯八屆三次全委會上,市領導在致辭中表示,在加快推動高質量跨越發展的過程中,我市高度重視文學藝術工作,加快推動天中文化繁榮發展,深入挖掘天中紅色資源,依托革命老區優勢,規劃建設竹溝特色小鎮、楊靖宇將軍紀念館及故居、雷崗戰役遺址等紅色文旅項目,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切實把駐馬店的紅色資源利用好、紅色傳統發揚好、紅色基因傳承好。第一批河南省紅色教育基地名單上,確山竹溝革命紀念館、楊靖宇將軍紀念館赫然在咧。
火紅石榴映射魚水深情
六月的天中大地,麥浪翻滾,機器轟鳴;六月的革命圣地竹溝,竹影婆娑,人流如織。在竹溝革命紀念館劉少奇辦公室舊址門前,有這樣一棵石榴樹,年年榴花盛開如霞似火。這棵上了駐馬店名木重點保護名錄的石榴樹是劉少奇同志1939年來竹溝后親手栽下的。
“竹溝慘案”時,反動官兵聽說這棵石榴樹是共產黨的大官栽的,就連根拔起。敵人走后,竹溝百姓又偷偷把石榴樹栽回原處。
1966年,劉少奇遭受迫害,這棵石榴樹也被連根拔起,被造反派抬著游街。竹溝鎮的張金明老人,冒著生命危險,偷偷在石榴樹根上掰下一條根苗,種在自家的院子里。
1978年,確山竹溝革命紀念館重新修復,張金明老人把院子里的石榴樹又移栽到當年劉少奇栽種的老地方。
1998年,在紀念劉少奇誕辰100周年暨中共中央中原局成立60周年之際,劉少奇的夫人王光美前來參觀。當講解員講完劉少奇與石榴樹的故事后,王光美急切地問:“那位同志在不?”當了解到張金明老人的家就在附近后,王光美說:“快把他請來,我要當面向他表示感謝。”很快張金明被請來。王光美上前拉著他的雙手表達謝意。
一棵石榴樹的故事,是廣大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教育的生動教材,是從竹溝革命史中孕育出來的紅色基因,折射出一種竹溝軍民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用鮮血和生命孕育形成的革命精神--竹溝精神。這種革命精神同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脈相承,是中國革命勝利的法寶,也是新時代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強大思想武器。“烏云之中見青天,竹溝就是小延安;一聲號令震破天,千軍萬馬上前線。”劉少奇曾說過:“延安有黨的領導,竹溝也有黨的領導;延安有窯洞,竹溝也有窯洞;延安有抗大,竹溝有黨訓班;延安有延河,竹溝有大沙河,竹溝就是小延安。”從此,竹溝“小延安”美名傳遍天下。竹溝革命紀念館內,一張張珍貴照片、一件件革命文物鮮活再現了昔日激情燃燒的歲月。
“今年是建黨100周年,最近又恰逢清明,前來參觀的游客比平時更多了。”90后的段金玲從事館區講解工作已經10年了,對竹溝革命歷史如數家珍。“每一次講解都是一次心靈洗禮,尤其隨著大家學習黨史的意識不斷增強,竹溝的影響力不斷擴大,我也更有干勁兒了。今后,我會以更加專業的講解,講好紅色竹溝故事,把革命先輩的奮斗精神傳遞給更多人。”段金玲說。
紅色資源大市孕育紅色基因
竹溝革命烈士陵園中央,革命紀念碑巍峨聳立。72名在竹溝英勇戰斗過、為共產主義事業建樹不朽功勛的烈士長眠于此。每年清明時節,人們凝神瞻仰、齊唱國歌、鞠躬默哀、敬獻花籃,向革命先烈表達深切緬懷和崇高敬意。
故土復館祭英雄,忠魂猶在瞰山河。今年清明節,楊靖宇紀念館正式復館。楊靖宇將軍紀念館總占地160畝,建筑面積19000平方米,包括將軍紀念主展館、將軍故居和將軍紀念公園三個部分。主展館大門朝北,雙檐斗拱,青瓦石墻,建筑宏偉壯觀,整體呈豫南傳統民居的風貌特征。廣場正中央,10米高的楊靖宇將軍漢白玉雕像巍然而立。
“十路大軍攻打確山城”“五四運動”“秋收起義分糧”等半景畫和景觀模型,與實物展示結合,生動再現了楊靖宇將軍生天中、出中原、越黃河、跨長城、奔赴白山黑水的傳奇一生。
紅色基因是共產黨人永葆本色的生命密碼,體現了共產黨人的使命擔當,是我們黨在長期奮斗中淬煉出的精神品質和優良作風,是我們攻堅克難、取得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的強大武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黨同志不能忘記紅色政權是怎么來的、新中國是怎么來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來的,要“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
位于汝河南岸的正陽縣油坊店鄉雷崗村,1947年8月25日劉鄧大軍南下強渡汝河時,“雷崗戰役”在這里打響。當時,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途徑汝河雷崗渡口時,與國民黨軍隊遭遇,在敵人的重兵圍堵下,劉伯承司令員提出了“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戰斗口號,激勵全軍斗志,取得了雷崗戰役的重大勝利,促使中國解放戰爭發生了巨大的轉折。2009年,雷崗戰役遺址被列為全國重點紅色線路之一。
駐馬店是一方孕育紅色基因、富有革命傳統的熱土,是中國共產黨開展革命活動、建立黨組織較早的地區之一,是紅色資源大市。據有關方面調查統計,目前駐馬店的革命遺址、遺跡、紀念館等物質類紅色資源多達253處,非物質類紅色資源800余件。駐馬店全境屬于大別山革命老區,也是大別山精神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是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將軍等重要歷史人物的故鄉;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打響了雷崗戰役,形成的"狹路相逢勇者勝"斗爭精神至今激勵著天中兒女披荊斬棘、砥礪前行;在確山、泌陽、遂平等縣,老一輩革命家留下了許多難以磨滅的戰斗足跡和令人感動的經典故事。
駐馬店的每寸土地都流淌著可歌可泣的紅色故事。
記者從市文廣旅局了解到,我市正依托駐馬店市深厚的革命歷史和豐富的紅色資源,重點推進相關文物保護單位和紅色遺址的保護、維修、展示、利用工作,公布駐馬店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錄,推介一批革命舊址保護利用優秀案例。支持確山竹溝革命紀念館、泌陽縣鄂豫邊省委革命紀念館做好改擴建工程。推動中共中央中原局舊址環境整治項目、泌陽縣鄂豫邊省委革命紀念館改造提升工程建設項目、正陽縣劉鄧大軍強渡汝河雷崗血戰紀念館建設項目、大別山(駐馬店)紅色文化體驗中心項目。
同時,圍繞黨建系列活動大力發展紅色旅游。提高傳承活力,分級分類建設完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博物館、紀念館、陳列館、展覽館等展示體系,建設完善一批教育培訓基地、社會實踐基地、研學旅行基地等。在推出"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的大形勢下,打造駐馬店紅色旅游精品線路。以體驗和互動為主,形成楊靖宇將軍紀念館——竹溝特色小鎮——孤山沖革命舊址群景區——焦竹園革命舊址(鄂豫邊革命紀念館)“四點一線”的紅色旅游線路。推動確山、泌陽區域聯合,打造跨區域的大別山紅色旅游精品線路,讓全市革命文物資源整體“活起來”。推出紅色研學旅行、舉辦大學生紅色旅游策劃創意大賽等活動,積極引導青少年追尋先輩足跡,切身體驗奮斗歷程。
“革命先烈是歷史天空中最閃亮的坐標,他們的精神如同熊熊燃燒的火炬,始終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規劃建設竹溝特色小鎮、楊靖宇將軍紀念館及故居、雷崗戰役遺址等紅色文旅項目,從黨的百年偉大奮斗歷程中汲取繼續前進的智慧和力量,進一步統一思想和行動,激發干勁和斗志,切實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工作動力,加快推動高質量跨越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駐馬店,以優異成績向黨的百年華誕獻禮。”市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局正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學習外地經驗,制訂紅色旅游精品線路,提升紅色文旅項目的質量,推動該項目的穩步實施。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