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主義佳作已成為網生精品主流
摘要:《中國視聽新媒體發展報告(2021)》指出,網絡劇已走向追求品質的良性軌道,對反映時代變遷、人民生活、內心需求的現實題材的追求已經深入創作者內心。觀眾看網絡綜藝也同樣愿意花錢,2020年總上線網絡綜藝229檔,其中僅限會員付費觀看的多版本和衍生節目占比60%,達到137部。
昨天,上海電視節主要板塊互聯網影視峰會上發布的《中國視聽新媒體發展報告(2021)》等數據顯示,互聯網影視內容呈現三大新趨勢——現實題材大幅增長、付費習慣已經養成、精品化成剛需。
業界人士指出,隨著廣電總局新時代精品工程的深入實施,網絡原創視聽節目必將以更強的歷史自覺和時代自覺,加強精品內容創作,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迎來更加美好的發展前景。
現實題材佳作激增,日益受到網民歡迎
“除了醫護人員之外,疫情期間還有一批為百姓生活作出巨大貢獻的人物——快遞員。《中國飛俠》這部劇能把目光聚焦在這群人身上,我很佩服。”昨天下午舉行的2021年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互聯網影視峰會主旨論壇上,蜻蜓FM總編輯韓清對坐在身邊的董冠杰說道。后者的奇樹有魚公司除了出品反映抗疫題材的《中國飛俠》外,還有展現脫貧攻堅成就的《毛驢上樹》等多部作品。2020年網絡電影生產能力水平取得突破,“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的現實題材作品層出不窮,成為聚焦新時代主題創作的重要新生力量。
《中國視聽新媒體發展報告(2021)》指出,網絡劇已走向追求品質的良性軌道,對反映時代變遷、人民生活、內心需求的現實題材的追求已經深入創作者內心。2020年有230部網絡劇上線,相比2019年的202部呈顯著上揚。其中,現實題材網絡劇依然受到創作者的青睞,比例達70%,包括《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沉默的真相》《我是余歡水》等作品,均收獲不俗口碑和出圈熱度。此外,2020年的網絡劇相比以往顯得更加精煉——上線的230部網絡劇中,12集短劇占比最高,數量達到80部,占網絡劇35%的體量;24集的劇集占比20%,共46部;相形之下,曾經常見的“40+劇集”只有6部,占比僅為2%。
同時,網絡綜藝正在擺脫“有意思沒意義”的創作慣性,制作生產機構反思純娛樂化的綜藝創作思維,更加注重正能量的傳播。如《戲劇新生活》《這!就是街舞3》《樂隊的夏天2》等高分節目從不同領域切入,印證“初心”的珍貴;網絡紀錄片快速發展,反映社會現實和文化藝術類題材成為熱門;網絡動畫片表現出更大的張力,打破了觀眾的圈層。
付費習慣的養成,使得精品成為剛需
“Z世代的年輕人從小生活在為內容付費的環境下,他們對超前點播的接受度很高。”身兼論壇主持人的青年演員梁植分享了他自己的一個觀察發現。2020年,網劇在培育用戶消費習慣方面進展顯著,30%的網絡劇、59%的網絡首播電視劇實現了超前點播,調查中更有66%的觀眾表示使用過超前點播功能,累計花費10-50元的觀眾占比達到30%。觀眾看網絡綜藝也同樣愿意花錢,2020年總上線網絡綜藝229檔,其中僅限會員付費觀看的多版本和衍生節目占比60%,達到137部。
一方面是觀眾樂意為內容付費,另一方面精品已成為網絡文藝的剛需。“院線電影只要不是太差,大多數觀眾即使事后會罵但也會先看完;但觀看網絡電影的觀眾棄劇率高達25%。”騰訊在線視頻影視內容制作部的常斌透露了這樣一個數據。對于網絡用戶而言,如果內容不佳,他們不僅不會付費,還會跑得特別快。
那么,什么才是精品內容呢?北京大學視聽傳播研究中心主任陸地認為,精品要有形有神、入眼入心,有感染力、爆發力,又要可長可久,“精品,不但我們本民族的人喜歡看,不但我們這代人喜歡看,不同國家的人也喜歡看,我們下一代人仍然喜歡看”。同時,專家也指出:新網民的入網轉化是一大增長點,尤其當新網民的生力軍是青少年和60歲以上老人時,行業應更積極思考如何為這“一老一少”的群體布局適合他們的視聽文化內容。記者 衛中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