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森 耿耿忠心照雪山
摘要:一次下鄉,孔繁森碰到了一位因肺病發作危在旦夕的老人,立即把聽診器的膠管伸進老人喉嚨,將濃痰一口口吸出來,隨后運用早年在部隊當兵學過的醫術,給老人打針服藥,直至病情好轉。在藏工作期間,他幾乎沒有給家人寄過錢,工資絕大部分用在了補貼困難藏族群眾身上。
新華社記者 李 鍵
6月的獅泉河烈士陵園,不時有人來到孔繁森烈士墓前,為他掃墓。
“一塵不染,兩袖清風,視名利安危淡似獅泉河水;二離桑梓,獨戀雪域,置民族團結重如岡底斯山。”墓兩側石碑上,鐫刻著人們的崇敬。
孔繁森,1944年7月生,山東聊城人,生前兩次進藏工作,1992年底被任命為阿里地委書記,工作期間跑遍了全地區106個鄉中的98個,行程8萬多公里,與藏族群眾結下了深厚情誼。
長期在阿里地區工作的唐文明,對當年的一個場景仍然記憶猶新:寒冬時節,下鄉途中,孔繁森看見路邊有一個帳篷,走進后發現,一個單身母親在里面撫養著4個孩子。孔繁森掏出身上僅有的80多元錢,留給了這個母親,臨走前還把大衣脫下給一個孩子穿上。
“孔書記當時就對我們講,如果老百姓繼續這樣生活下去,我們上對不起天,下對不起地,中間對不起老百姓。”唐文明說。
平均海拔4500多米的阿里地區,氣候惡劣,高寒缺氧,是西藏最艱苦的地區之一。長期貧窮的局面,致使當地衛生條件比較落后,醫療人員短缺。粗通醫術的孔繁森,每次下鄉都要提前買好藥,裝在隨身攜帶的小藥箱里,隨時為群眾看病送藥。
一次下鄉,孔繁森碰到了一位因肺病發作危在旦夕的老人,立即把聽診器的膠管伸進老人喉嚨,將濃痰一口口吸出來,隨后運用早年在部隊當兵學過的醫術,給老人打針服藥,直至病情好轉。
沒有人知道,他幫助了多少人。熟悉他的同事記得,對于農牧區老百姓,孔繁森十分慷慨。在藏工作期間,他幾乎沒有給家人寄過錢,工資絕大部分用在了補貼困難藏族群眾身上。
為了真正改變當地貧窮落后面貌,孔繁森認真學習中央精神,把國外高原地區開發和其他省、市現代化建設經驗與自己的調查研究相結合,為阿里地區的發展描繪藍圖,其中一項就是要努力搞活當地邊貿市場。
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前往新疆塔城考察邊貿事宜,途中因車禍不幸以身殉職,時年50歲。他身上的遺物只有兩件,其中一件是他去世前4天寫的關于發展阿里經濟的12條建議。
他用生命踐行了自己最喜愛的那句話:“一個人愛的最高境界是愛別人,一個共產黨員愛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
孔繁森離開20多年了,當地干部群眾仍然忘不了他。孔繁森小學副校長強巴次仁說:“他的故事被寫成了歌曲,很多不懂漢語的藏族老百姓都會唱。”
“冰山愈冷情愈熱,耿耿忠心照雪山。”這首孔繁森生前留下的詩句,是長期默默無聞、堅守高原的黨員干部群像的真實寫照。
(新華社拉薩6月8日電)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