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的翹街
記者 杜平
六七年以前,我曾在電視上看到一檔旅游節目,說的是貴州省黎平縣城有一個叫翹街的地方,因為這條街中間低凹兩頭翹高,行如翹起的扁擔,所以當地人稱這條街為翹街或是扁擔街。當時心里就想,什么時候也去那里看一看。沒有想到,就在農歷辛丑年的季春,因為自己參加了駐馬店市畫家們《重走長征路》油畫寫生活動竟真的實現了這個心愿。4月13日11時左右,經過4個多小時300多公里的路程,寫生車隊來到了貴州省黎平縣翹街所在地二郎坡。
翹街不長,大概一公里左右,一看就知道這是明清建筑。街道兩邊白墻青瓦,雕梁畫棟,顯得莊重與奢華。這對于過去幾百年前貴州這樣的貧瘠山區來講,確實十分罕見。
然而,翹街之所以有名,不僅是擁有中國歷史文化名街這個頭銜,更重要的是,這里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路上危難之中召開的第一次中央政治局會議的所在地,它的意義在于被后人稱為歷史性偉大轉折的起點。
黎平會議的會址就坐落在翹街的中部,是一座晚清時期的古式木樓。整個建筑前低后高,分為三進,一進為店鋪,二進為住宅,三進為后院花園。紅軍打到黎平后,也把這里設置為紅軍總司令部。
1934年12月18日,黎平會議召開,這是紅軍離開江西后召開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議,在緊要關頭改變了紅軍的戰略方針,變被動為主動,并為遵義會議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和組織基礎。更為重要的是,這次會議的決議,是接受了毛澤東的正確意見,避免了陷入重圍的危險,使紅軍爭取了主動,并為遵義會議的召開作了重要的準備。
在參觀了黎平會議會址之后,我們來到了黎平會議紀念館。紀念館內設施齊全,各種聲光電設備時尚而現代,充分顯示了黨和國家對紅色教育的重視。身在其中,一方面感覺到時光荏苒,如白駒過隙;另一方面,你會忽然覺得,如果沒有了這些革命斗爭的遺跡讓我們回望歷史,又有誰能牢記那么遙遠的過去、感嘆如今的幸福來之不易呢?
然而我這樣想,并不代表和我一路同行的畫家們心中的感受。但是一路走來,我從他們的言談舉止和油畫寫生活動當中,看到了他們越來越強烈的使命感。
毛澤東在長征路上寫了不少詩歌,從什么時候開始寫的卻有許多的說法和猜測。不過,后來有人認定長征期間毛澤東寫的第一首詩歌《16字令三首》就是在黎平:
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瀾。奔騰急,萬馬戰猶酣。
山,刺破青天鍔未殘。天欲墜,賴以拄其間。
紅軍長征從失敗走向勝利黎平會議是一個重要節點,而毛澤東的《16字令三首》也就是在這個節點上驚現人間的。
很快,又要到一個新的地方。雖然一路走來馬不停蹄、夜難安寢,但走在先烈長征的路上,我們和他們一樣:向著前方。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