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寶藏歌手》難接《歌手》班
摘要:不過,雖然節目以“推薦人”代替“導師”,節目也不設淘汰環節,但七位推薦人與參與歌手之間仍然是“點評”和“被點評”的關系,從節目觀感來看,兩者存在著明顯的權力不對等。不過,這些圍繞“流量”的爭論反而模糊了節目的重點,讓本應是節目主角的“寶藏歌手”們缺少關注。
從4月23日起,湖南衛視音樂綜藝節目《誰是寶藏歌手》于每周五20:10播出。該節目匯聚了湖南衛視最懂做音樂綜藝的一批人:《聲入人心》總導演任洋擔任該節目的總制片人,《歌手》總導演洪濤擔任節目監制并直接出鏡。節目與去年完結的《歌手》在同一個檔期播出,加上洪濤的加盟,因此被一部分人視為《歌手》的“接班人”。不過,《誰是寶藏歌手》并沒能取得預想中的成績:節目已播出5期,豆瓣評分僅為6.7分,標記“看過”的人數不到4000人。為何《誰是寶藏歌手》沒法成為爆款?
“隱名”新賽制,形式大于內容
音樂綜藝節目近年越來越細分。有按音樂風格垂直細分的《說唱新世代》《中國新說唱》《即刻電音》,有主打唱作能力的《我是唱作人》,有強調綜藝感的《蒙面唱將猜猜猜》,有瞄準懷舊市場的《我們的歌》……若論《誰是寶藏歌手》的定位,應該就是“發掘樂壇遺珠”。
事實上,這個定位與最初的《我是歌手》有點相似:黃綺珊、林志炫、羅琦等歌手都通過《我是歌手》的舞臺煥發了事業的第二春。但《誰是寶藏歌手》不設淘汰和晉級環節,重在展示而非競技,這種改變有利有弊。一方面,參與的歌手有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避免出現“一輪游”的尷尬情形;由于沒有淘汰壓力,飆高音、快節奏等炫技歌曲的比例大幅下降,以第一期為例,除《困獸》《Mr.Man》之外,娓娓道來的走心派歌曲占了大多數。但另一方面,節目也因此少了些緊張刺激,折損了對觀眾的吸引力。
在節目設置上,《誰是寶藏歌手》的一大特點是隱去出場歌手的名字,只用“除號”“括號”“省略號”等符號代替。歌手需要先在“展示舞臺”上向推薦人表演,獲得他們的認可后再登上“推介舞臺”,面對500位現場觀眾進行公演,最終依據觀眾投票來判定成績。不過,參與的歌手既不需要蒙面也不需要背對觀眾,除了隱去名字之外別無遮擋。
總制片人任洋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談道,這種以符號代替名字的賽制要突出一個“藏”的概念:登上該舞臺的都不是活躍在幕前的當紅歌手,節目將通過“揭名”環節,凸顯他們從“無名”到“有名”的轉變。但這更多的是一種抽象的節目立意,對觀眾而言,這種賽制幾乎無法制造神秘感和懸疑感。錘娜麗莎、李莎旻子等人雖不以歌手身份為人熟知,卻時常出現在各種節目中;金海心、江美琪、滿江等人雖然“過氣”,但在樂迷心中仍有一定地位。這些歌手一出場就暴露了真實身份,讓“隱名”賽制顯得十分多余。
選手夠“寶藏”,但知名度偏低
在參與歌手的選擇上,《誰是寶藏歌手》沿用了《歌手》的基本邏輯:老牌實力歌手搭配新生代潛力派。但正如有網友戲稱,《誰是寶藏歌手》的陣容是“上不了《歌手》的歌手”——參與該節目的歌手,其知名度和號召力都不高,節目自然也難以讓觀眾第一時間“入坑”。
不過,隨著節目的播出,仍有一些歌手逐漸綻放光芒。金海心、江美琪、滿江、蔣凡等經歷過傳統唱片時代錘煉的歌手,他們被無修音、磁帶直錄等老一套錄音工藝鍛煉出一身過硬的實力,加上多年來人生的浮浮沉沉,其唱功和閱歷都是新一輩歌手無法企及的,每個人都是實打實的“寶藏”。
比如以“括號歌手”身份出場的金海心,她在初舞臺上帶來一首爵士風味的《把耳朵叫醒》,穩如CD的唱功贏得滿場贊嘆。二次登臺時,一首《有沒有一首歌會讓你想起我》更讓身為推薦人的陳粒現場淚奔。陳粒直言自己的音樂受到了金海心的影響,并懇求:“請你多演出,好嗎?”
國內知名電子樂隊“與非門”的主唱蔣凡“消失”多年,從去年開始終于重回大眾視野。一向低調的她竟然登上音樂綜藝的舞臺,不少樂迷對此倍感驚喜。在節目中,蔣凡將一首《東山上》唱出了“直達宇宙能量場的通透感”,讓更多人認識到了她的優秀。
除了老牌歌手之外,節目也費心挖掘了凡宇、魯懷德、裘德、閆澤歡等新生代音樂人。他們都是頗為優秀的音樂人,有些人在短視頻平臺上有過億的播放量,有些人是在網易云音樂里排名非常靠前的音樂人,有些人更是得到金曲獎提名的肯定……他們等待著一個“破圈”的機會,可惜從舞臺完成度、播出反響和國民度來看,年輕歌手的表現仍舊不及“老前輩”。
“推薦人”有流量,反而喧賓奪主
影響《誰是寶藏歌手》口碑的,還在于其“推薦人”的人選。節目中,由張亞東、荒井十一、劉柏辛、陳粒、大張偉、羅永浩和王源組成了“推薦人”陣容,七人輪番坐鎮,按照自己的音樂偏好選擇歌手。不難看出,節目試圖從這七個年齡、背景、音樂口味都大相徑庭的推薦人之間挖掘出節目的戲劇性。以張亞東、大張偉、羅永浩為代表的“老人組”和以王源、劉柏辛等人為代表的“新生代”在音樂口味和理念上屢屢發生碰撞;年輕歌手和年長推薦人之間的音樂理念也往往相左,一度逼得張亞東甩出“我年輕過,你老過嗎”的金句。
不過,雖然節目以“推薦人”代替“導師”,節目也不設淘汰環節,但七位推薦人與參與歌手之間仍然是“點評”和“被點評”的關系,從節目觀感來看,兩者存在著明顯的權力不對等。而“95后”劉柏辛、“00后”王源這兩位資歷較淺的音樂人擔任推薦人,就引發了一部分觀眾的不滿。在節目彈幕和豆瓣評論中,不時可見劉柏辛“無出圈代表作”“知名度低”、王源“不過是個流量”等批評意見。與此同時,也有粉絲為年輕音樂人辯解,表達了“流量不是原罪”“節目需要關注度”等觀點,又力陳王源是伯克利音樂學院高材生,實力值得信賴。不過,這些圍繞“流量”的爭論反而模糊了節目的重點,讓本應是節目主角的“寶藏歌手”們缺少關注。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