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抗日根據地今日煥發新活力
摘要:1945年5月,新四軍五師決定由河南挺進兵團挺進豫中的部隊二團、四團和地方抗日武裝,遂平獨立團、西平獨立團、葉舞支隊組成豫中抗日游擊兵團,指揮部設在槐樹鄉李興樓村。
游客參觀豫中抗日根據地紀念館。
文/圖 全媒體記者 丁繼坡
日前,記者走進位于遂平縣槐樹鄉李興樓村袁莊村的豫中抗日根據地紀念館,聽著講解員的介紹、看著墻上的圖片,仿佛置身于那段崢嶸歲月。
豫中抗日根據地紀念館建筑面積500多平方米,館內大量歷史圖片和資料系統地反映了革命先輩在豫中抗日根據地這片熱土上建立的豐功偉績。
1944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關于向河南發展方針的指示》,提出發展河南“綰彀中原”的戰略決策。為進一步擴大豫南地區抗日游擊根據地,早日實現中央“綰彀中原”的戰略意圖,1945年2月中共鄂豫邊黨委決定增派主力進軍河南,加強河南挺進兵團的軍事力量,并增派一批干部,隨挺進兵團到豫中。根據嵖岈山地區日偽頑勢力強大的復雜局面,挺進兵團首先集中優勢兵力端掉了新四軍發展的最大障礙——長期盤踞在嵖岈山西北母豬峽的頑軍石品候所部,擊斃日軍聯隊隊長,極大地震懾了豫中地區的日偽頑勢力,鼓舞了敵后抗日軍隊的士氣,打開了豫中地區抗日戰爭的新局面,控制了豫中敵后局勢,使葉縣、方城、舞陽、西平、遂平、泌陽連成一片,一個以嵖岈山為中心,東西寬140公里、南北長200多公里的豫中敵后根據地形成。
1945年5月,新四軍五師決定由河南挺進兵團挺進豫中的部隊二團、四團和地方抗日武裝,遂平獨立團、西平獨立團、葉舞支隊組成豫中抗日游擊兵團,指揮部設在槐樹鄉李興樓村。同時,建立了中共豫中工委。在工委的領導下,舞(陽)西(平)遂(平)泌(陽)邊區抗日民主政府在泌陽丁莊成立。7月,舞西遂泌邊區政府機關遷至尹集,同時成立了舞西遂中共委員會,豫中抗日根據地像一把尖刀插入日偽統治的心臟。
1944年6月,八路軍河南軍區部隊在禹縣神垕鎮與新四軍豫中游擊兵團和葉舞支隊會合,配合八路軍打退了日軍對禹縣根據地的“掃蕩”。隨后,葉舞大隊編入河南軍區第三支隊,協助河南軍區進入嵖岈山地區。第三支隊在司令員陳先瑞的率領下,從禹縣神垕鎮出發,穿過郟縣、平頂山,越過許(昌)南(陽)公路,橫掃敵偽勢力,先期到達遂平縣槐樹街和西平縣儀封街,與豫中游擊兵團主力會合。8月上旬,兩支部隊合編,在槐樹鄉李興樓村新四軍五師豫中游擊兵團指揮部所在地,成立了中共豫中地委、豫中專署和豫中軍分區,形成并建立了以嵖岈山為中心的豫中抗日根據地。
1945年10月,王樹聲率豫西八路軍皮定均、張才千、劉昌毅和王定烈、李士才率領的冀魯豫“水東八團”與新四軍五師豫中部隊會師。三路雄師在豫中抗日根據地勝利會師,全面實現了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綰轂中原”的戰略決策。
李先念所部新四軍五師在豫中創建的根據地是中原大地淮河以北、黃河以南僅有的兩個根據地之一,是實現中共中央“綰轂中原”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和戰略意義。2005年,遂平縣修建修復了豫中抗日紀念館和李先念革命舊址,每年免費接待游客和青少年學生近萬人,被省、市團工委命名為青少年教育基地,被市委宣傳部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市紅色旅游基地。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到紀念館參觀的游客絡繹不絕。“通過參觀,我進一步了解了我們黨的歷史,深刻感受到黨的偉大和光榮,思想上受到洗禮,增強了黨性修養,也更加明確了自己作為新時代共產黨員的使命與擔當。”一名參觀者說。
近年來,遂平縣多措并舉加快革命老區建設,緊緊圍繞老區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兩大主題,以提升產業為基礎,帶動老區群眾致富。豫中抗日根據地紀念館所在地槐樹鄉以老區建設為契機,用好紅色資源、選準主導產業,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在優質企業、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下,打造產業扶貧示范園和千頭肉牛養殖產業園項目,幫助貧困戶實現增產增收,革命老區釋放出發展新動能。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