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波園詩集》與五溝營郭氏
古代文人講究立德、立功、立言,大多有自己的詩文集。然而在中原地區,土地平曠,戰亂之下,人尚且難以存身,文集想要流傳下來也就更加困難了。駐馬店籍的清代文人即便是貴為三朝元老、雍正寵臣的程元章,他的《溯落堂詩文集》也沒有留存下來。清代理學家張沐的《前川樓文集》雖然僥幸流傳,但也殘缺不全。然而西平縣五溝營一位名位不顯的舉人的詩集卻流傳了下來,就是郭峻和他的《帶波園詩集》。
郭峻與《帶波園詩集》
《帶波園詩集》的作者郭峻,字子嶙,號育甫,是清代著名理學家、上蔡人張沐的學生。郭峻年少聰慧,年紀輕輕就遍覽唐人名作,二十出頭中順治辛卯科舉人。由于才能卓越,順治壬辰他入都參加會試。當時四海名士云集京師,論文說詩,無人能出其右,不少人認為他一定可以考中進士、沖擊狀元。然而就在入場考試前夕,他卻突然決定棄考回鄉,在汝河南岸筑帶波園,詩酒其中,終身不仕。為此,他寫有《下第寄公翼謝年兄》:“與君同去羨屠隆,學就屠隆那可庸?落羽逢人漫說命,開樽對客且酬胸。盧綸暫許林下約,李薦何須怨恨重。自是明公懸只眼,披圖偏愛牡丹濃。”詩寫得很隱晦,從內容上看,他確實參加了會試,但因為某種原因名落孫山,這讓他對功名心灰意冷。而其中原因,西平人張五服在《帶波園詩集》弁言中卻有交代:“乃于場事之前……有皇冠者造其室,與先生晤。語者良久,詞多深隱,一時不能悉解,及去,靜思之,憬然有悟。翌日,遂卜歸期不復。”是一位權貴人在考前找到他,對他說了一些話,讓他放棄科考、打包還鄉。遠不是陳金臺《郾城縣記》所說的黃冠道人突然來訪讓他看破紅塵、不樂入仕那么玄乎。
郭峻一生酷愛詩歌,尤其喜歡陶淵明、白居易的詩,見物抒懷,題詠甚多,但由于沒有整理,散佚很多。康熙五十七年,西平人張五服在郭峻長子郭云襄那里見過《帶波園詩集》手抄本,并欣然命筆,為這本詩集寫下弁言。據民國二十三年陳金臺纂修的《郾城縣記》記載,現存《帶波園詩集》為郭峻裔孫郭正誼所輯,共收有詩八十二首、詞二首、記一篇、講學三則。陳金臺《郾城縣記》收錄有郭峻詩十三首以及《性說》《論人心惟危》《亦亭記》,均摘自《帶波園詩集》。郭峻的《帶波園詩集》現存有康熙手抄本和民國新民社石印本。手抄本的原持有者郭子廉是郭峻的后裔,曾參與陳金臺《郾城縣記》的纂修,在新中國成立前后是五溝營當地一位著名的教書先生。
五溝營壘與山西鹽商
五溝是商周井田制的產物,最早見于《周禮·夏官·司險》記載:“設國之五溝、五涂,而樹之林以為阻固。”鄭玄說五溝是指“遂、溝、洫、澮、川”,宋代孫奕在《履齋示兒編·經說·司險》中說設五溝其實就是“設壕塹五重以捍患防盜也”。郭峻出生地的五溝營所以稱五溝與此并不相干,它因粉溝、紅溝、滾溝、石界溝、沱溝五溝交匯于此而得名,但五溝稱營確實與軍事有關。早在唐朝吳元濟割據蔡州時,五溝營便是重要軍事堡壘,是其手下防守洄曲的大將董重質的駐扎地,在蔡州兵與唐王朝官軍洄曲對峙的前沿。元和十二年十月,唐朝平叛前線總指揮裴度到沱口查看赫連城構筑情況,董重質從五溝大營突然出兵,要不是李光顏奮力拼戰,裴度差點被包了餃子、成為俘虜。因為這一戰太過經典,先后被收錄在新舊《唐書》《太平御覽》《資治通鑒》里。之后岳家軍、金人、李自成、捻軍都曾駐兵或路過這里,讓這里成了實實在在的軍營。當地人為了安全,利用獨特的地形和水系先后于明朝崇禎十一年在鎮南洪河灣構筑過水寨、在清咸豐年間建設過土寨。同治五年五月捻軍攻寨,雙方僵持月余,最終因寨有水護,捻軍被迫撤退。于是,當地人改稱寨名為“源聚寨”。
五溝營連通上蔡、西平、郾城,素有“雞鳴聞三縣”之稱。元明時曾稱黃趙店,有不少山西人在此開店販鹽,銀號也開有分店。當時的五溝營有東、西、南、北、中五條街,在1954年劃歸西平縣前,一直是郾城縣南部的重要集鎮。清康熙九年,山西鹽商還在此修建了大王廟,立建廟碑。據《西平縣志》記載,新中國成立前,五溝營街還有鹽店40余家。
移民郭氏與五溝營
五溝營郭氏祖籍在山西洪洞縣郭灣村,明成化、弘治年間才遷到五溝營。據鄉廟碑記記載,遷居五溝營的郭俊(此為舉人郭峻的祖上)祖父曾施地修橋,足見他家計豐裕,顯然不是來此討生活的一般人家,是否是來此販鹽的鹽商也未可知。
五溝營郭氏因其始遷祖名字失傳,尊有名可考的郭俊為始遷祖。郭氏世代耕讀、樂善好施,郭俊的兒子郭孜、孫子郭鯨分別被推舉為社正。《明會要·社倉》說:“令各撫、按設社倉。令民二三十家為一社,擇家殷實而有行義者一人為社首,處事公平者一人為社正。”推舉為社正,說明郭家在居民中口碑甚好。郭家第四代郭九成為省祭官,是縣里負責執法監察的小吏。也就是從這代起,郭家開始通過科舉求取功名,九成的弟弟郭巖(本名九一),字芳林,入縣學讀書為生員。五世郭我明,字惺初,中順治甲子副貢;六世郭峻為順治辛卯科舉人,郭希銓以新安籍中康熙甲午科舉人,郭文華以登封籍中康熙辛卯科舉人。而家族第七代還出了一名進士,即郭沆。郭沆,字印季,號靖思,為康熙辛未進士,歷任四川西充縣、陜西千陽縣知縣,雍正年間還出任鄉試同考官。他的兒子郭植亦為候選州同。在陳金臺的《郾城縣記》里,五溝營郭氏有六人有傳,足見其在當地的影響力。
位于五溝營寨南門外一里的廣濟橋是郾城通往上蔡的重要通道,經常被水沖壞,附近的郭家便把修護這座橋作為家族大事。從六世郭峻始修此橋,先后在康熙五十八年、乾隆十九年、同治十年三次對大橋進行整修。八世郭承寧、十一世郭桂枟分別撰有《重修廣濟橋碑記》。在五溝營,作為書香世家,郭家子弟為當地留下不少文化記錄,六世郭沆在康熙五十三年寫有《重修白衣大士閣碑記》、十一世郭桂枟另撰有《重修通利橋碑記》、十二世郭茂林在光緒五年有《重修興龍寺碑記》。作為五溝營郭氏一位著名的詩人,郭峻也寫有《村園即事》詩:“春光何以見,日日煙浮村。欹竹多礙路,扁舟直到門。開溪引細水,移柳種荒園。門依太湖石,苦吟無一言。”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