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北去
又是和蒙蒙細雨一路同行。
4月11日下午1時30分,從江西汝城出發,經過4個多小時的長途旅行,《重走長征路》油畫寫生隊伍終于來到了號稱紅軍湘江第一渡的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全州縣鳳凰鎮大坪渡口。
大坪渡口位于全州縣城30公里的湘江上,是全州歷史上的古渡口之一。
1934年11月25日,紅軍偵察員發現從全州到興安60公里的湘江無敵軍防守,遂告知中央軍委,于是中央軍委決定在27日凌晨從大坪渡口渡江。
率先渡過湘江的是紅一軍團紅一師第二團。正是他們渡江后先一步占領了屏山、鳳凰咀等5個沿江重要渡口,才為中央紅軍強渡湘江打開了一條生命通道。
令人意外的是,來到大坪渡口,只見一條青石板路直抵江邊,然而路兩邊白墻青瓦的百年老屋殘垣斷壁、破敗不堪,不僅年久失修,更是無人看管。
怎么回事?渡口入口處明明寫著全國重點保護單位,這么重要的地方怎會就沒人來管理和修繕呢?正當大家百思不解、議論紛紛之時,有人忽然看到另一塊立碑上寫著文字,這才恍然大悟。
原來,這些街道和房屋并不是文物,而是1998年為拍攝電影《長征》中突破湘江的戰爭場景而特意修建的,又因為修建得太逼真,當地政府索性就把它們保留了下來。為了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八一電影制片廠在拍攝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影《我的長征》時很多鏡頭就在這里采景。后來,廣西電影制片廠大型專題片《長征從這里走過》,也是在這里取的景。
當然,這場景自然也被慧眼識珠的畫家一眼看中。蜿蜒曲折的青石板路、殘破不堪的百年老屋、寂靜無聲的湘江兩岸……80多年前那殘酷悲愴的戰爭畫面仿佛一下子都呈現在畫家的眼前。顧不上長途旅行的疲勞,畫家各自選好位置,開始了湘江岸邊的寫生。
這也是我第一次近距離走近湘江,以往的湘江都是藏在書本里和影視劇當中,如今身臨其境,心中猶如滔滔江水洶涌澎湃。
突破湘江是紅軍長征以來打得最慘烈的戰役,沒有之一。8萬多人的隊伍,這一仗打下來只剩下3萬多人,無數紅軍戰士橫臥江中,血流成河。當地百姓曾流傳這樣一句話: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
來到湘江岸邊,其實是有兩個議程:一是對紅軍突破湘江古渡口進行觀摩寫生,二是參觀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紀念館。第一個任務完成后,當天晚上我們來到全州縣,隨便找了一個酒店住下。第二天一大早,全體人員一起來到位于興安縣雙擁路56號的湘江戰役紀念館參觀。
整整一上午的參觀時間,讓我們有機會全面了解了有關湘江戰役的全貌。雄關漫道,血雨腥風,這是一次心靈的震撼。
下一站,我們的目的地是貴州黎平。一路上,有首詞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里,那就是1925年秋毛澤東寫下的《沁園春·長沙》: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湘江,湘江,它書寫了歷史,它鑄就了輝煌,它是秉承紅色基因的我們永遠的凝望。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