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歲月的琴弦上歌唱 ——劇作家周明理戲曲唱詞簡析
摘要:別忘了——娘懷你一個月經氣停怠,娘懷你二個月食難咽舌,娘懷你三個月父母喜樂,娘懷你四個月身疲體衰,娘懷你五個月行不爽快,娘懷你六個月忌葷吃齋,娘懷你七個月羞出門外,娘懷你八個月腳步懶抬,九個月你在娘腹微微動擺,十個月來人世離了娘懷”……這唱詞的結構是借鑒古裝戲戲串子的結構...
河南省越調劇團演出越調《老兵國輝》。
□ 陳 嶺
和明理有情分、有緣分,多年來的良好合作,一來二去,近了、親了,他稱我嶺兄,我喊他明理弟。
情緣始于1992年。那一年,是駐馬店地區豫劇團最忙碌的一年,也是打翻身仗的一年。《紅河綠柳》的排練演出,在地區文化局的大力支持和主創團隊、全體演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獲得省第四屆戲劇大賽編劇、導演、作曲、舞美、演出五項大獎,并被省文化廳推薦參加國家藝術節匯報演出。此劇可謂一炮走紅。作為主創團隊之一,他編劇,我作曲,大有豐收之喜悅。在之后的多年里,我們又合作排練上演了豫劇《喜姑娘》《老河灣》《郭了凡》《文王跪母》,情景劇《梁祝》《朱氏橋傳奇》,絲弦道《輿鄉妹子》等。排練中,我中有他,他中有我,少不了為一句唱詞或曲譜的設計磕磕碰碰,卻碰出了友情、磨出了戲理,暢懷大笑,收獲滿滿。除《輿鄉妹子》尚未公演外,其余劇本或上演,或發表,甚至還在省、市拿了大獎。
此生能結識明理老弟,我深感幸運。20多年來,在戲曲舞臺上,我們頻頻合作,臺上臺下、戲里戲外從未間斷。可細想起來,故事多多,不知該從何說起,腦海中縈回的一段段出自他手的戲曲唱詞在記憶里一一回放。字如其人,就仿佛看到明理那真誠、智慧、詭譎、詼諧有趣的靈魂在歲月的琴弦上歌唱,律動蕩漾起一朵朵藝術浪花,流光溢彩、熠熠生輝。
大雅大俗通俗易懂接地氣
生活是創作之源,但是這個“源”不會自動變成藝術品,需要有心人去開發。就像明理老弟常說的那樣,“地里長啥咱種啥”。是的,農民種莊稼想獲得好收成,不育好種、不施好肥、不精耕細作就不會豐收。想寫好唱詞,讓劇中人物“活”起來,就得深入生活、善于發現,才能產生靈感,創作出“這一個”來。周明理有個特點,常往鄉下跑,泡在農戶家,泡在業余劇團里,我看這是他的一“精”一“能”。“精”,便于近距離體察鄉情;“能”,便于快捷積累素材資料。
正是這一“精”一“能”,他才能寫出那一段段膾炙人口、通俗易懂又接地氣的唱詞。
如《紅河綠柳》——
柳青:(唱)申同志你消消氣海量放寬,
且聽俺推心置腹再進一言。
因處理搶場事我來的遲慢,
照顧不周多包涵。
小柳枝出言不遜心地善良,
要知她一片真情在心田。
俺姐妹辦工廠歷盡艱險,
就因為技術不過關。
自那日看報紙把你的事跡見,
就有心到鄭州拜師求賢。
求技術調包計把你哄騙,
求技術把你鎖到紅河灘。
騙你把包換,鎖你紅河灘,
崇你把新房獻,敬你把電扇安。
俺騙你鎖你崇你敬你,
件件都為把廠辦。
你想想,你看看,
這幾個法盲多么瘋癲。
該劇通過柳青三姐妹為了興廠而“搶”技術人員的故事,表現了當代農民對知識和人才的尊重。這段唱詞朗朗上口、情真意切,成功塑造了柳青“這一個”精明、果敢、開拓、奮進的新型農民形象。
再如該劇中第三場水根、柳青這一對戀人的對唱——
水根:我問你,這新房啥時騰,咱啥時候結婚?
(唱)你領人在外把人搶,
小白臉住進咱的房。
拉拉扯扯啥影響?
就不怕人家搗脊梁。
我憋在肚里一再忍讓,
你不該蹬著鼻子上臉膛。
柳青:你!禁不住打水根一拳。
(唱)水根你惡言語刺傷俺,
字字句句透心寒。
咱二人論感情知心的話兒說有千百遍,
兄妹情也不是一年兩年。
嵖岈山給咱無限留戀,
紅河水竊聽過咱娓娓情言。
一幕幕一樁樁眼前再現,
你的情你的意銘記心間。
誰料想廠子倒閉有困難,
人心浮動起事端。
多虧了申剛同志來指點,
塑料廠起死回生換新顏。
誰知你小肚腸處處懷疑俺,
翻臉無情吐狂言。
你橫挑鼻子豎挑眼,
說話就像巴掌扇。
找借口又把申剛趕,
你不顧大局與我為難……
這段唱詞,從字面上看,流暢通俗,近似大白話。可音樂中的輕輕一拳,隨著唱腔旋律的層層遞進,字字情,聲聲怨,極富情感的唱詞立馬化到了觀眾心里。唱詞寫到這份上,如果藝術家不留意生活、不感悟人心,怎能寫出這通俗易懂又接地氣的段子?
還有柳青“電閃雷鳴風雨緊”中四個“你為俺”接著疊加進四個“恨不能”的排比句,把主人公又急又痛又愧又悔又恨“結草銜環難報恩”的心情刻畫得淋漓盡致。
走筆至此,想到了藝術評論,往往有雅俗之爭。什么叫“雅”,什么叫“俗”,好像一聽就明白,但可惜的是一問就糊涂。我個人認為,所謂“雅”與“俗”都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其目的只能是在美的享受中,動情、感人。周明理的戲曲唱詞做到了雅俗共賞,恰到好處。正如他所說:“戲是讓觀眾看的、聽的,我寫唱詞,既要雅致耐品,更需通俗易懂。”
亦莊亦諧 人物塑造性格化
清人李漁在《閑情偶寄》中談道“:‘機趣’二字,填詞家必不可少。機者,傳奇之精神;趣者,傳奇之風致。少此二物,則如泥人土馬,有生行而無生氣。”他還指出,戲曲的科諢是看戲者的人參湯,能讓人提精益神。
老弟明理,生性詼諧、愛說愛笑,打渣子,能讓你笑噴;講故事,能讓你入神。他的這本事,我佩服得五體投地,這是智者慧者的潛質啊!這潛質,一旦用在了造劇、塑造人物的創作中,活靈活現的人物性格立馬就閃現在你的眼前。
請看《紅河綠柳》——
搗包叔:(唱)如今的風氣就是壞,
有一些青年男女胡亂來。
吃著碗里肉還看著鍋里菜,
談對象能談一個加強排。
你說他風流他說這才叫愛,
你說他丟人他說學外國(方言,讀guai)。
老農民守本分傳宗接代,
身子正來影不歪。
青年人還得靠咱傳幫帶,
要不然水澆草垛要壞柴。
柳青娘:別說了,真要這樣,我打斷她的腿。(怒沖沖下)
搗包叔:老嫂子,說是說,可不能打呀!(追下)
每當讀本譜曲時,我都忍俊不禁。演出時,劇場觀眾反響也非常強烈。為什么?搗包叔為一己之私,要攆走技術人員申剛,以達到要回集資辦廠款的目的,挑撥離間、無事生非,還旁敲側擊地對柳青娘“青年人還得靠咱傳幫帶”的假正經、“要不然水澆草垛要壞柴”的大實話,戲演到這里,觀眾不樂、不笑,那才怪哩!
還有《小鎮風情》中的對唱——
大力丸:(唱)如今的形勢咱看不透,
跟不上上世紀八十年代新潮流。
青年人頭燙哩像動物園里卷毛獸,
皮鞋尖哩像刀鰍。
那褲子瘦哩不能再瘦,
脫不掉褲襠里只好抹點潤滑油。
那口紅涂得像吃了生狗肉,
那眉眼描得好像烏眼猴。
你要是批評他他反說你保守,
沒事兒看螞蟻上樹管他弄球。
甘委員:(唱)咱祖墳沒埋在風水寶地,
又和上面沒關系。
炸碉堡掂只破鞋底,
長不長圓不圓咱算啥東西。
有味!有趣!有戲!按戲曲行當分,上面的人物似乎介于不忠不奸不好不壞的蕓蕓眾生類。現代的說法,中間人物,幾句唱詞就把人物性格、人物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沒有生活積累,沒有人生體驗,能背出這文字天書?正如作家劉康健評周明理劇本《小鎮風情》所言:“他把散發出墨香散發出豫南風情散發出玉蜀黍芝麻葉味兒的劇本《小鎮風情》給我時,讀罷拍案,真有戲!”
有戲,離不開生活。準確地說,應該是離不開感悟了的生活。評論家郭光宇如是說:“天然的生活,是無法進入創作過程的。感悟了的生活,如果又有獨特的發現、清醒的認識并伴有強烈的情緒,對于創作產品的獨特性、深刻性,都會大有好處。”
是明理老弟感悟了生活,對筆下人物有清醒的認識,才有了《郭了凡》一劇中我黨地下工作者郭了凡女士智斗國民黨駐新蔡騎兵旅旅長婁風西那段有亮色的唱詞——
郭了凡:(唱)婁風西陰一套陽一套,
借飲酒我把他麻骨敲。
婁兄,這頭杯酒師妹敬你了。
婁風西:不敢當。
郭了凡:(唱)宴前菜上頭一道,
了凡舉杯慰功高。
愿兄抗日把國保,
腳蹬玉階穿紫袍。
婁風西:好,這杯酒我喝了。
郭了凡:(唱)宴前菜上第二道,
這鯉魚一面清蒸一面紅燒。
它本該在黃河龍門跳躍(方言,讀yao),
花園口決了堤它順水而漂。
婁風西:(尷尬)是,是。
郭了凡:(唱)宴前菜上第三道,
清蒸黿魚香湯澆。
這王八在水中脾氣蠻好,
一上岸趁人不備偷把人叼。
這弦外有音一語雙關的唱詞,機智、形象、耐品、有趣地刺向不斷與新四軍、八路軍制造摩擦的婁風西。解氣!怡人!不難想象,沒有清醒的認識,沒有感悟了的積累,這極具個性化的唱詞,一般人如何能想出來、寫出來?
戲里戲外 世俗生活鄉土情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的周明理,被業界譽為鄉土劇作家,實至名歸。
小時候,周明理全家被下放到農村。周明理放過豬、喂過牛,上街拾過西瓜皮,路上撿過煙屁股。長大后,他打鐵、燒窯,臟活累活都干過。生活的酸甜苦辣,豐富了他的人生閱歷,讓他愛上了生他養他的那片鄉土,更愛不嫌不棄他的父老鄉親。正如他說:“在我的曲藝、戲曲、小品等作品里,全部表現的是農村、是農民,因為我要用這桿筆報答他們。”
感恩,是他的寫作動力;生活,是他的創作源泉;毅力,成就了一個不平凡的劇作家。
1992年演出200余場,受到地區文化局通報表揚,省文化廳為其頒發現代戲百場演出萬元獎的《老河灣》,是他在平輿與正陽交界的馮家老灣采訪完成的初稿。
被著名戲劇評論家荊樺稱贊并指出:“人的競爭有時是野蠻的競爭,但人性的光輝終究會洞穿野蠻的黑暗。”這一深刻主題的《小鎮風情》劇本,就是明理老弟在平輿縣廟灣鎮扶貧一年發現的素材,經過思考提煉寫出的鴻篇巨制。
還有《喜姑娘》《苦嬰淚》《郭了凡》等戲,大都是他下鄉時寫出來的。
山得水而秀,水得云而麗。浸潤于鄉音、鄉情、鄉土、鄉愁劇作中的唱詞,豈能不“紅薯味”“芝麻葉味”?這味兒,香甜;這味兒,迷人。
請看,《老河灣》中封建守舊、重男輕女、不惜逼兒子近親結婚的胡蘭生和老伴的一段話白及對唱——
胡蘭生:(唱)胡蘭生我心喜歡,
得了孫進城去請縣劇團。
要是得個丫頭片,
我把這禮品扔進老鱉潭。
火車頭:孩他爹,生啦、生啦!
胡蘭生:快說,是男是女?
火車頭:帶“雞雞”的。
胡蘭生:(突然跪下)蒼天有眼,沒絕我胡門后代。
火車頭:他爹,別太高興,我咋看這孩子不全備哩?
胡蘭生:只要帶“雞雞”就行。
火車頭:(唱)我看這小孫孫五官難看,
胡蘭生:(唱)人有怪相必有怪才當官不難。
火車頭:(唱)那耳朵好似芭蕉扇,
胡蘭生:(唱)帝王家誰不是大耳垂肩?
火車頭:(唱)你看他眼咋大的像牛眼,
胡蘭生:(唱)眼大有神必做高官。
火車頭:(唱)這胳膊一只長一只短,
胡蘭生:(唱)長拿槍短執筆文武雙全。
孩他娘你別把孫孫小看,
十不全還能登金鑾。
真過癮!夸張、有趣,鄉土味特濃。譜曲時,面對這充滿動感的大白話,旋律立馬蹦出來,我攤開稿紙一氣呵成,演出時的反響可想而知。
再如該劇中的二路角色諸葛明,知道胡蘭生重男輕女急要孫子的心病,為騙錢財乘虛而入,送所謂“換胎藥”吹牛皮道,“等個一年半載,保管四個媳婦不生四個‘虎子’,也少不了兩個‘龍胎’”——
諸葛明:(唱)沒有錢不敢買張三牛犢,
沒有田難收成米糧五谷。
諸葛明我不是吹牛噴虎,
掌八卦能算出吉兇禍福。
這生動質樸、泥土芳香的四句唱詞,就像老百姓的順口溜,或者是河灣、田野里的牧歌民謠,就把招搖撞騙為錢財、能掐會算胡亂來的“噴子”形象揭個底兒朝天。
寫古裝戲,他也非常注意域情、鄉音的表達,把產生于民間的語匯恰當地融入唱詞中。
如獲駐馬店地區首屆戲劇大賽編劇一等獎、河南電影制片廠拍攝成電視藝術片上下集、在中央電視臺和20多家省級電視臺播出的《戴枷的欽差》一劇中,面對武則天,欽差常亮為庶民申冤、為新法申義,撕圣旨、拋烏紗帽的那段詞“:烏紗帽激起我心中怨恨,常亮我不愿做這樣的官。陛下呀,為平息朝中事你改了法典,袒武修豈不是縱虎歸山。勸桑麻獎是你親頒,國家法難道說——也能長、也能短,也能正、也能偏,也能深、也能淺,也能直、也能彎?天下人都照此你哄我騙,行新法豈不是一紙空談。”
還有古裝劇《苦嬰淚》公堂上胡氏哭求新科狀元女兒(武則天時代)苦嬰的一大段唱:“雖然說你兄弟人已學壞,看在我老臉上你貴手高抬。雛燕離窩留情在,咱母女畢竟是骨肉情懷。別忘了——娘懷你一個月經氣停怠,娘懷你二個月食難咽舌,娘懷你三個月父母喜樂,娘懷你四個月身疲體衰,娘懷你五個月行不爽快,娘懷你六個月忌葷吃齋,娘懷你七個月羞出門外,娘懷你八個月腳步懶抬,九個月你在娘腹微微動擺,十個月來人世離了娘懷”……這唱詞的結構是借鑒古裝戲戲串子的結構,運用得當,賦予新的內容,這原汁原味且又口語化、情緒化、極具民風鄉韻的精言妙句,對觀眾,尤其是農民觀眾,有強烈的認同感和親和力。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無言一岸紅。
周明理在他的寫戲雜談中提道:“我常將作者深入生活中比作打井,井越深,水越清,你敢打個千兒八百米沒準礦泉水會冒出來。當然,這須好眼好手。我是笨人,不敢有更高的奢望,只求能守著井臺常飲清泉足矣。”
由此,我想到了一個人的事業成功,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慶幸的是,明理遇到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好時代,這是天時;遇到了縣、市識才用才的文化部門領導,這是地利;他樂于助人、與人為善、謙虛隨和、有人緣、朋友多,這是人和。就是這些必備的因素,才有了他的用武之地,才有了那源源不斷的甘泉收獲。
無疑,明理老弟是一個勤奮、實干、多產的劇作家,近幾年是他劇目創作的井噴期。《桃花村》《追夢》《老兵國輝》《嫘祖》等三十多臺劇目分別被省、市、縣專業劇團搬上舞臺參加賽事,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另有十幾部戲曲電影深受群眾喜愛,《家有賢妻》《鄉村警官》《農家妹子》均獲河南省“五個一工程獎”,《梨鄉妹子》獲河北省“五個一工程獎”。期望明理老弟繼續發揚“守著井臺打水喝”的精神,撰寫時代風云,提煉生活甘露,創作出更多通俗易懂接地氣、人物塑造性格化、世俗生活鄉土情的劇作,為戲曲事業的發展繁榮作出更大的貢獻。
(作者系國家二級作曲、黃淮學院客座教授、樊粹庭戲劇文化促進會常務理事)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