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扶貧織錦繡
記者 陳 司 通訊員 宋永亮 肖喜鋒
每當春和景明、春暖花開的大好時節,上蔡縣東洪鎮萬莊村的700畝圍村林基地,碧桃樹綻開粉紅的花朵,樹下套種的豌豆郁郁蔥蔥,大片白色的豌豆花隨風輕舞。遠遠望去,一幅“粉如胭脂白似雪”的田園美景盡收眼底。
上蔡,一個平原農業大縣、省級林業生態縣。近年來,為壯大扶貧產業、助力農戶增收,該縣依托縣域資源優勢,將國土綠化提速行動與生態扶貧有機結合,確立“鄉鄉布局主導林業、村村建設特色林地、戶戶發展林下經濟”的生態扶貧工作思路,采取“林業產業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在全縣有農業用地的433個行政村建設“圍村林”,建立健全利益聯結機制,形成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脫貧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雙重效應,有力推動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協同發展,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的生態扶貧之路。
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把林業生態扶貧作為縣域精準扶貧的重要抓手,上蔡縣委、縣政府并非心血來潮,而是對自身優勢分析研判后的審慎決策。天然的地理優勢。上蔡縣地處亞熱帶向暖溫帶的過渡地帶,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照適中,無霜期長,適宜桃、李、杏、梨等優質雜果種植,是北木南移、南花北植的理想馴化帶,經過上蔡這一特殊地區馴化栽培的花木雜果適宜南北方栽植,成活率高。
傳統的種植優勢。上蔡縣種植花木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尤其是和店鎮、蔡溝鎮等鄉鎮是全國知名度頗高的花木種植專業鄉鎮。全縣花木種植面積達6萬畝,重點培育發展了雪松、國槐、紅楓、紫薇、廣玉蘭、北海道黃楊等幾十個品種,并集中連片種植形成基地,是全國花木種植大縣之一。
暢銷的市場優勢。上蔡縣花木生產以木本綠化類為主,注重花色品種多樣化,目前全縣花木雜果有300多個品種,“上蔡樹”與“鄢陵花”“潢川草”成為河南三大花木品牌,有一支穩定的經紀人隊伍,花木俏銷全國各地。
良好的政策優勢。該縣以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認真貫徹落實《森林河南生態建設規劃(2018—2027年)》,搶抓國土綠化提速行動和國家生態扶貧機遇,出臺林業扶貧產業扶持政策,助推林業產業邁上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看準的事情毫不動搖抓落實
上蔡人勤勞智慧,善作善成,只要認準的事情,就會毫不動搖抓落實,干下去。從2018年冬開始,為加快推進“圍村林”項目建設工作,該縣縣鄉兩級分別成立領導小組,上下聯動、專業作戰,確保建設任務落到實處。該縣科學制定《上蔡縣林業扶貧規劃》,突出規劃引領作用,確保項目落實到村、精準到戶;研究出臺《上蔡縣林業產業扶貧行動方案》,明確“圍村林”建設的總體目標、重點任務、建設內容、利益分配、時間安排及補貼標準,為“圍村林”建設工作提供遵循。層層壓實責任。該縣縣委、縣政府及時研究、協調、解決遇到的問題;縣四個班子領導及時深入各自分包鄉鎮(街道)督促指導工作;各鄉鎮(街道)黨政正職負總責、親自抓;縣自然資源(林業)局作為主責部門牽頭,相關成員單位積極配合,在全縣形成“圍村林”建設齊抓共管的局面。
該縣堅持因村制宜,高標準推進“圍村林”建設。全縣各鄉鎮(街道)把每村不少于100畝的“圍村林”作為村級集體經濟項目,結合土壤及種植傳統,科學規劃發展經濟林、永久苗木基地或防護用材兼用林,積極引導各鄉村種植品種盡量統一,力求規模,形成市場效益,著力解決因散小造成的栽植難、管理難、銷售難問題。同時,嚴把苗木質量關,推進育苗、設計、施工、監理、驗收、管護的專業化,確保林木成活率和綠化率,實現道路兩側、房前屋后、空閑宅基、溝塘周圍的果樹成林,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林業產業扶貧新格局。該縣強化資金保障。對于發展林業扶貧產業的鄉村,每畝補助1000元;集中連片發展30畝以上的,每畝再補助土地流轉費用200元;凡成立村級林業專業合作社發展集體經濟項目的,每畝在補助1000元的基礎上再上浮30%,補助資金連補3年。同時,鄉村在如期完成土地流轉任務后,縣財政開通預撥資金“綠色通道”,按照每畝1000元標準撥付“圍村林”建設啟動資金,保證工作順利開展。該縣明確獎懲措施。通過開展集中觀摩點評,對工作滯后、推進不力的鄉鎮(街道)掛黑旗,對連續2次以上墊底的鄉鎮(街道)進行責任追究,對項目運行良好、實績成效明顯的(街道)予以通報表彰、加分獎勵、懸掛紅旗。
“一林三收”美了生態富了百姓
堅持以貧困戶精準脫貧為主線,把貧困戶嵌到林業產業鏈上。上蔡縣將“圍村林”建設、經營和管理與貧困戶緊密相連,著力構建“一林三收”的利益聯接機制,真正讓“綠水青山”變成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脫貧的“金山銀山”。林下經濟促增收。村集體或種植大戶將“圍村林”建成后,林下空地原則上交給貧困戶自主經營。按照每戶不低于1畝的標準,無償提供給村內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自主發展種植養殖等林下經濟,收入全部歸貧困戶所有;對沒有勞動能力、無自主經營能力的貧困戶,將林下空地交由合作社托管統一經營,合作社按照入股比例給予貧困戶收益,實現全縣貧困戶發展林下經濟全覆蓋,年戶均增收1000元以上。目前,全縣初步形成以“和店、蔡溝等鄉鎮的林苗種植,五龍、洙湖、楊屯、崇禮等鄉鎮的林藥種植,無量寺、大路李等鄉鎮的林禽種養,黃埠、邵店等鄉鎮的林油、林菌種植,東洪、西洪、塔橋等鄉鎮的林果種植,韓寨、小岳寺等鄉鎮的林菜種植,華陂、朱里等鄉鎮的林農種植”等不拘一格的林下經濟模式。
吸納就業促增收。一方面,各村(居)按照每村配備2人的原則安排生態護林員崗位,全部聘用建檔立卡貧困戶,每年每戶勞務增收6000元,真正發揮“一人護林、全家脫貧”的政策扶貧效應;另一方面,林業產業合作社按照每20畝用工1人的原則,優先聘用貧困家庭勞動力,參與務工的貧困戶戶年均增收2000元左右。
集體經濟促增收。各村(居)將投入林業專業合作社的財政補助資金作為村集體股權進行入股,每年村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以上,80%用于扶持貧困戶增收脫貧。
據了解,目前上蔡縣共建設“圍村林”52796畝,發展林苗、林農、林菜、林果、林藥、林油、林禽、林菌等林下經濟3萬多畝,選聘871名貧困家庭勞動力從事生態護林員公益性崗位,帶動24110戶貧困戶戶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形成了“生態美、產業興、增收穩”的良好局面。
如今,一處處“圍村林”成了上蔡農村的“生態屏障”和廣大群眾持續增收的“綠色銀行”,古蔡大地舒展一幅生態扶貧的優美大畫卷。 (本版圖片均為資料圖片)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