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觀眾加入戲曲電影“粉絲團”
摘要:傳統戲曲電影如何突破圈層吸引到年輕觀眾的目光?當戲曲之“虛”遇上電影之“實”,《白蛇傳·情》進行了一場兩者之間結合、轉換的探索之旅,傳統戲曲電影煥然一新。正因為此,這樣一部植根于傳統、古老戲曲文化的電影才能獲得當代年輕觀眾的喜愛。
電影《白蛇傳·情》實現了對傳統戲曲電影的創新表達,在全國范圍掀起觀影熱潮。其中尤以年輕人的呼聲最高。
根據貓眼數據顯示,30歲以下“想看”《白蛇傳·情》的觀眾超過七成,其中,20至24歲的年輕觀眾占比達到41.5%,為所有年齡段中占比最高。
而早在影片上映之前,其終極預告片在B站播放量已經突破200萬次,點贊數突破15萬,“絕美”“驚艷”之聲刷爆彈幕。傳統粵劇文化在年輕族群成功“出圈”。“一部方言戲曲電影,能夠讓全國的年輕觀眾這么喜歡,這是傳統文化美的力量。” 有業內人士這樣評價。
戲曲電影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也同樣受到年輕觀眾的喜愛。這在以往的戲曲電影里實屬少見。傳統戲曲電影如何突破圈層吸引到年輕觀眾的目光?這對古老的粵劇文化在傳承與發展方面又有什么啟示?《白蛇傳·情》做出了有益嘗試。
畫面:氣韻靈動,“國風范兒”擊中年輕觀眾審美點
影片伊始,山如眉黛,霧鎖重樓,江南獨有的水墨氣息氤氳開來。一葉蓮舟劃過水面,小魚在紅蓮碧波中游弋,白素貞與許仙在杭州西湖邂逅相遇,四目相投,怦然心動。曲橋、荷花、油紙傘,雅趣十足,佳人的一顰一笑,更是惹人心醉。
《白蛇》的故事發生在中國美學的巔峰時期宋代。導演張險峰力求將宋代繪畫的質感融入電影,畫面突出了宋代繪畫簡約、含蓄、氣韻、留白的藝術精髓,精致感十足。時下,“國風”在年輕族群深受喜愛。《白蛇傳·情》對東方電影美學的“返璞歸真”,恰恰打中了時下年輕觀眾的審美點。
然而,僅有好看的畫面遠遠不夠。從1905年中國人自己拍攝的第一部電影《定軍山》,到新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梁山伯與祝英臺》都是戲曲電影。可以說,每一次電影技術的革新,都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白蛇傳·情》同樣以技術為突破口,打破舞臺和電影之間的“次元壁”,令年輕觀眾更易接受。
在4K技術的加持下,整部電影猶如高清的、流動的宋代名畫,沉浸感體驗十足。最具代表性的“水漫金山”,一改原本舞臺上甩水袖展現的寫意表演,長達6分鐘的特效鏡頭,巨浪滔天、翻江倒海,可以媲美災難大片。音樂方面也別有洞天。在保留戲曲中的經典唱段的基礎之上,融入了弦樂、圓號等西方古典樂器及尺八等傳統樂器,增加了環境氣氛的渲染。
故事: 敢愛敢恨的“大女主”,更加符合年輕人口味
從片名即可看出,《白蛇傳·情》選擇在“情”字上做文章。“鐘情”“驚情”“傷情”“斷情”“求情”“續情”,無論是白素貞、許仙、法海,都實現了人物角色的創新,一切行為邏輯皆因為情之所至。
白素貞一角既美又颯,敢愛敢恨。對感情敢表達,敢追求,敢付出,頗有“大女主”的風范,這一設定對年輕觀眾獨具吸引力。她與小青一同對抗“法海”,小青為姐妹出頭,拔劍怒斥“法海”。一句“人家你情我愿,礙了誰的眼?”,令人拍手稱快!姊妹情深的“閨蜜情”,令女性觀眾感同身受。
當戲曲之“虛”遇上電影之“實”,《白蛇傳·情》進行了一場兩者之間結合、轉換的探索之旅,傳統戲曲電影煥然一新。正因為此,這樣一部植根于傳統、古老戲曲文化的電影才能獲得當代年輕觀眾的喜愛。(記者 黃岸)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