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歲陳薪伊“開彈幕”,問年輕觀眾找情感共鳴
摘要:江奇濤說:“交由姚遠來擔任話劇版的編劇,我很放心。”因此,她必須在《人間正道是滄桑》原有的楊、瞿兩家故事中取一舍一,但在取舍中優先考慮年輕觀眾的情感共鳴。
“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我追了好幾遍,非常喜歡這個劇本。”今年,著名導演陳薪伊時隔24年后再度與編劇姚遠合作,要將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搬上話劇舞臺。這二人曾強強聯手,締造了舞臺經典《商鞅》。
為了了解年輕觀眾的情感共鳴,“最近我特地又開著彈幕看了一遍電視劇,有意思”,83歲的導演認真地說。
話劇《人間正道是滄桑》日前發布的首版概念海報上,“人間正道是滄桑”七個字揮灑出毛澤東手跡的豪邁瀟灑;紅黑白三色奔涌而出的主色調,既像黑夜里燃燒的火焰,又像江河中流淌的鮮血,象征著那個血與火的年代中無數人的犧牲與付出……陳薪伊感慨,用這出大戲來慶祝建黨100周年非常有意義,為觀眾詮釋我們黨歷百年而風華正茂、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的“成功密碼”。
江奇濤“放心”姚遠擔綱話劇編劇
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2009年播出后廣受好評,12年過去了,仍是觀眾心目中的經典。原著作家江奇濤告訴記者,過去十年間有許多人動過將《人間正道是滄桑》搬上舞臺的念頭,前來洽談版權的亦不在少數。然而,對于這部他本人最滿意的作品,江奇濤對改編事宜一直非常謹慎。三年前,上海東方藝術中心首次推出“東藝制造”原創計劃,話劇版《人間正道是滄桑》赫然在列。歷經多次拜訪、溝通和交底,江奇濤被東藝團隊的熱情和真誠打動,決定免費獨家授權給上海東方藝術中心,打造話劇版本的《人間正道是滄桑》。
江奇濤創作的《人間正道是滄桑》以1925年至1949年間楊家三兄妹的人生脈絡為主線,融個人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命運于一體,將重大主題與生動的人物、豐富的故事巧妙相融,再現了中國共產黨順應時代潮流,建立新中國的必然歷史命運。由電視劇改編成話劇,《人間正道是滄桑》所面臨最大的困難在于,如何將50集的電視劇體量,縮減到同一個戲劇空間,并在短時間內完成復雜敘事。姚遠曾與江奇濤共事多年,兩人曾多次參與集體創作。江奇濤說:“交由姚遠來擔任話劇版的編劇,我很放心。”
作為國家一級編劇,姚遠幾乎拿遍了國內戲劇大獎,《商鞅》《厄爾尼諾報告》《李大釗》等扛鼎之作與他本人低調的個性形成了鮮明對比。此次執筆改編《人間正道是滄桑》,他希望用另一種方法把故事說出來。“什么是人間正道?為什么這部劇到現在還有生命力?它不僅僅寫過去的故事,更展現人物在歷史洪流里的翻滾浮沉。”姚遠表示,這部劇不是想告訴觀眾“結論”,而是意圖引發更深層次的思考。
從年輕觀眾的情感共鳴出發講好故事
“我第一次讀到毛主席的這首詩,當時只有20歲出頭,甚至并不知道‘人間正道是滄桑’該怎么理解。我就去問老師、查字典。后來又去理解前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這句詩幾乎成了我的人生觀,遇到困難就會想起它。”陳薪伊說。已耕耘戲劇舞臺60年、迄今有近100部作品的陳薪伊,雖是耄耋之年,對戲劇藝術仍初心不改,近年來創排了話劇《洋麻將》、全女班莎劇《奧賽羅》、話劇交響劇詩《龍亭侯蔡倫》等佳作。跨越近四分之一個世紀后再度合作,陳薪伊和姚遠直言:“這次默契度比排演《商鞅》時更好了。”
50集電視劇即便壓縮到五小時的舞臺呈現,也已非常“緊湊”,但陳薪伊還想再挑戰極限:“對觀眾來說,五個小時坐在劇場里是一種疲憊戰,我不習慣做這樣的戲,我還是想把戲限制在三小時之內。”因此,她必須在《人間正道是滄桑》原有的楊、瞿兩家故事中取一舍一,但在取舍中優先考慮年輕觀眾的情感共鳴。“年輕人和上一代人的理解的確有不同,在楊家兄弟中,他們既喜歡楊立青,但同時會同情楊立仁,年輕人對人物的情感共鳴非常強烈,這讓我決定將話劇呈現的重心放在楊家。”(記者 童薇菁)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