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身體不好還是心情不好呢
摘要: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糾正患者錯誤的認知,認知盲點、歪曲自我的認知。藥物治療:調理患者情緒,調理氣血,緩解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
駐馬店市第二人民醫院 陳穎
李姨家境殷實,兒女孝順,自從退休后有兩年了老感覺心慌、氣短,口干、胃脹反酸,吃不下飯,干什么都沒有力氣,上肢發燙,肌肉緊張。有時候感覺前胸后背忽冷忽熱的。不明原因的頭痛,身體各部位痛,但位置不固定,沒有確切的方向。家人非常緊張,陪同到了許多醫院做了全身檢查,結果都沒有問題,即使是小毛病,也不至于像她描述的這么嚴重,雖然醫生反復解釋,她仍堅信自己得了重病,異常的焦慮,錢花了不少,可問題卻沒有解決。最后醫生建議到心理科,經過規范的治療,病情才得以緩解。
綜上所述,李姨所患的是一種心理疾病,被叫做軀體化障礙,是軀體形式障礙的一種表現形式,也是神經癥的一種,是比較常見的心理疾病。患者表面上是身體不適,實則是精神壓力過大,應激因素、內分泌紊亂,雌激素變化等導致的不良情緒得不到有效表達而導致神經功能失調,從而以軀體不適的形式呈現出來,以此擺脫自我的困境,所以叫做“軀體化”。最常見的是心臟、胃腸道、皮膚所支配的各個器官和系為主的一個疾病。醫學檢查查不出問題,即使有些小問題,也被患者過度關注,很擔心自己的健康問題,對檢查結果存在懷疑態度,越擔憂,就越不舒服,導致焦慮抑郁失眠的惡性循環。診斷必須建立在無器質性疾病的基礎上。
治療以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為主。
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糾正患者錯誤的認知,認知盲點、歪曲自我的認知。患者的疼痛是真實存在的,并不是裝病,所以應給予理解和肯定,多傾聽、少爭辯,少說教。以耐心、同情接納的態度對待患者。教會患者應學會從心理層面來表達情緒。
藥物治療:調理患者情緒,調理氣血,緩解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
鼓勵患者合理安排生活,學會自我調節,培養獨立的人格。堅持按醫囑服藥,避免熬夜,飲濃茶、酒。調整心態,不生悶氣,保持穩定的情緒。鍛煉身體,提高身體素質。培養興趣愛好,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才能有效的預防和治療及防止疾病復發。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