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所有人都相信和平” ——巴以邊境居民期盼停火
摘要:遠處,濃濃的黑煙從加沙地帶升起。如今,納瓦羅夫婦的孩子們已經搬離了基布茲,在以色列中部生活。連日來,巴以雙方襲擊已造成加沙地帶200余人死亡、1300余人受傷。或許是由于身處邊境,基布茲的居民對于雙方停火、實現和平的心愿尤為強烈。
5月17日,以色列國防軍士兵在以色列與加沙地帶邊境巡邏。
防空警報響起,民眾匆忙地躲進防空洞,十幾秒后,天空中傳來“鐵穹”防御系統攔截火箭彈的爆炸聲。在以色列和加沙地帶邊境一個名為梅法爾西姆的基布茲(集體農莊)里,這已經是人們習慣的生活。
一百年前,人們站在這里遠眺,會看到蔚藍的大海一直延伸到地平線,加沙港口的船只來來往往,從開羅出發、駛向大馬士革的火車經過這里,冒出白煙或黑煙。
18日,這里依然能夠看得到白煙和黑煙,但是卻有所不同——頭頂,“鐵穹”防御系統攔截火箭彈的爆炸聲響起,鳥兒驚飛四散,一道白煙慢慢飄散;遠處,濃濃的黑煙從加沙地帶升起。
10日以來,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加沙地帶武裝組織之間嚴重沖突持續,加沙地帶武裝組織持續向以色列境內發射火箭彈,而以軍則對加沙地帶多個目標發動了空襲。
在這場2014年以來以色列與加沙地帶武裝組織間最大規模的沖突中,位于邊境附近的梅法勒西姆基布茲首當其沖。
時值猶太節日五旬節,在這本是猶太人慶祝農作物豐收的喜悅節日里,基布茲里卻不見居民和行駛的車輛,一片沉寂。
“我們距離邊境只有1.5公里,一些火箭彈瞄準我們,一些火箭彈從我們頭頂飛過,襲往更遠的地方。”基布茲居民大衛·皮爾說。
大衛·皮爾說,基布茲與火箭彈已經“共存”了近20年,日常零星的火箭彈并不少見,基布茲的每家每戶都配備有防空洞,以保證安全。
15秒——這是基布茲900多位居民甚至是孩子們牢記于心的一個時間。“由于靠近邊境,警報響起后,我們只有15秒的時間進入防空洞。”基布茲居民埃米利奧·納瓦羅說。最近一周多的時間,基布茲響起了60多次警報,他和妻子赫迪沒有外出一步。
“即使在家里,我也時刻帶著手機,以便及時收到手機的警報提示。”赫迪說。
走進納瓦羅家的防空洞,雙層特制窗戶緊閉,里邊準備了手電筒、急救包、水和收音機等物品。“收音機是為了防止出現極端的情況,至少我們還可以用它收聽最新的信息。”赫迪說。
如今,納瓦羅夫婦的孩子們已經搬離了基布茲,在以色列中部生活。
“許多人離開,特別是火箭彈襲擊對于兒童們而言是難以接受的。但是這是我們的家,盡管有危險,我們還是想留在這里。”納瓦羅說。
連日來,巴以雙方襲擊已造成加沙地帶200余人死亡、1300余人受傷。大衛·皮爾為此深感擔憂。他會時常聯絡身在加沙的朋友,以確定他們和家人是否平安。長期以來,基布茲里都有數名持有工作許可的加沙工人工作,他們或為基布茲維修電力,或在田間地頭從事農業勞作。
“平日里,他們每天早晨穿過檢查站來到基布茲,晚上再回到加沙,但我們已經有很多天沒見到他們了。”皮爾說。
或許是由于身處邊境,基布茲的居民對于雙方停火、實現和平的心愿尤為強烈。
“或許在別的地方,你能遇到支持空襲加沙的人。但是在這兒,我想你不會找到任何一個人說‘讓我們去轟炸加沙,讓我們去炸掉巴勒斯坦人的房子’。在這里,所有人都相信和平。”皮爾說。
納瓦羅則認為,未來的出路“不能依靠武力而必須是通過政治方式、通過對話來尋求”。
“我曾經以為和平會到來,結果卻讓人失望。但我仍希望我們能與巴勒斯坦達成和平,我們必須這樣。”他滿懷期待地說。
(據新華社)
責任編輯:劉銀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