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人筆下的民族英雄楊靖宇 ——《山河傳》新書發布會暨楊靖宇精神研討會側記
文/圖全媒體記者郭建光
2021年5月14日上午,《山河傳》新書發布會暨楊靖宇精神研討會在駐馬店市楊靖宇紀念館隆重舉行。
《山河傳》作者系出生于駐馬店上蔡縣的全國著名作家張新科。張新科現為江蘇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是“我國當代重大紅色革命和諜戰題材創作領軍人物”。
長篇小說《山河傳》以抗日英雄楊靖宇烈士的成長、革命、犧牲為主要脈絡,熱情謳歌了中華兒女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生動講述了東北抗聯在白山黑水間的不朽傳奇。
書中很多資料和故事是首次披露。幾十年來,楊靖宇始終是中國人英雄祭壇上神圣的符號性存在,除此之外,我們對他豐富的、活生生的其他人生面相并不了解,比如他濃烈熾熱的故鄉情結,他好學上進的青蔥歲月,他懵懵懂懂的校園時光……另外,絕大部分中國人至今仍然不知楊靖宇是河南人,不知他在中原大地學習成長和投身轟轟烈烈革命的壯舉。本書詳盡刻畫了他在河南的成長歷程及政治素養的形成過程,找到他精神給養賴以獲取的源頭所在。
活動由中原出版傳媒集團、駐馬店市委宣傳部、河南省文學院、駐馬店作家協會主辦,河南文藝出版社、駐馬店新華書店、楊靖宇將軍紀念館承辦。50多名專家、學者等參加了研討會。研討會上專家們踴躍發言,給予該書高度評價。
博采歷史遺跡 力求嚴謹
作者張新科在會上滿懷深情地表示:“作為河南籍作家,理應為書寫家鄉的英雄人物作些貢獻。這些年,我先后創作了多部描寫英雄人物及敵后英雄的紅色小說,在社會中影響不錯。2014、2015年這兩年間,我就萌發了動筆描寫民族英雄楊靖宇的創作熱情,且開始著手收集涉及楊靖宇將軍的資料和書籍。我利用假期,踏遍楊靖宇將軍生活、求學、戰斗過的地方,多次來到駐馬店、確山、開封、信陽、洛陽、永城及上海,三次遠赴東北,先后到撫順和哈爾濱,又利用一整個暑假,驅車把楊靖宇將軍開始起兵打仗的遼寧東南、吉林南部近二十個縣的抗聯歷史遺跡全走了個遍,沿路采訪了各地的紀念館和史料館,取得大量素材,并購買大量書籍,做詳盡的采風記錄,對照古今地名變化,繪制了楊靖宇率領抗聯部隊作戰線路圖,力求嚴謹、事實再現。”
“張新科現象”值得關注
文學評論家溫潘亞給了《山河傳》高度的評價,他說:“《山河傳》無疑是張新科長篇小說創作的又一個里程碑,是當前革命英烈傳記小說的又一新收獲,是我國軍事題材長篇小說的又一新經典。他所刻畫的民族英雄楊靖宇形象,革命信念和意志始終堅定,革命立場和目標始終如一,性格鮮明、情感豐富、智勇雙全、生命不息、斗爭不已,英雄的成長經歷清晰可感,英雄的奮斗歷程真切可信,英雄的壯烈情懷真實感人。全書讀來令人熱血沸騰,蕩氣回腸,感動感佩。”
“‘張新科現象’值得關注。在當下的文學界,作家張新科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存在。他是理工科專業背景,又有留德經歷,且長期從事高等院校的科研和行政工作。文學創作之于張新科而言,更多是業余的愛好。他用專業的精神從事著業余的寫作。這在當下中國文壇是非常另類的、獨特的存在。這種多重的身份背景、業余的心態,比起職業化,這種寫作狀態更容易切近文學的本質。”南京師范大學教授趙普光如是說。
傳奇性與寫實性相融合
英雄人物在人們的心中早已形成了面目相對定格的標準像,如何在英雄的標準像中“戴著鐐銬跳舞”塑造出鮮活逼真的英雄形象,考量著作家的藝術功力。
河南大學教授劉進才從“從英雄的個體成長與歷史書寫的同構”“傳奇性與寫實性的融合”“草蛇灰線與伏脈千里:《山河傳》對中國古典小說手法的繼承”這三個不同的層面分析了張新科是如何通過藝術的手段克服并超越英雄書寫這一藝術難題的。
著名作家馮杰說:“我看過好幾本關于楊靖宇的傳記,這是呈現得最全面、最立體的一部。小說形式上近似中國章回體,寫得扎實豐厚。沒有走出來這么多里長的路,是不能這么完善的,我看最后落款有十多處地名,知道作者是下過苦功夫的。人物傳記是走出來的,不是寫出來的。寫人物傳記得要命之處在于它一定要有真實的歷史框架,這樣大樓才能堅固。”河南省文聯副主席南飛雁從長篇小說這種文體對英雄人物的呈現上剖析了《山河傳》的藝術價值,他說:“從微觀中,我們看到了楊靖宇作為兒子、丈夫、父親,作為將軍、革命者、殉國者;從中觀中,我們看到了楊靖宇革命生涯的不同階段,從馬尚德到張貫一,從張貫一到楊靖宇,從河南到上海,從上海到東北;從宏觀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出身農民的革命者不斷成長的腳步,看到了抗日戰爭、中國革命,乃至中國共產黨從篳路藍縷到取得勝利的整個過程。”
作家趙瑜表示他讀《山河傳》一半是當小說讀,一半是當歷史資料讀。
國家和平日久,如何進行有效的愛國主義教育,其實是一個大問題。評論家劉宏志指出:“如《山河傳》這樣,用傳奇的帶有紀實意味的故事情節講述當年革命先烈的可歌可泣令人動容的斗爭歷程,其實就是最有效的愛國主義教育方式。”
楊靖宇可親可敬
駐馬店市文聯副主席劉康建說:“1984年我采訪過楊靖宇將軍的女兒馬朵,還有他的一些活著的戰友,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一個比較接近生活的楊靖宇。我們駐馬店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就一直在寫楊靖宇,但是囿于時代環境,楊靖宇被過度神化了?!渡胶觽鳌愤@本書給的我感覺是,楊靖宇是一個生活著的人,他不是一個神,他也有七情六欲,尤其是孫蕙玲這條線索的設計,讓人看到楊靖宇也有是有感情的,這讓人非常有親近感。過去的許多文學作品,讓我們感覺楊靖宇可敬,不可親,但這本書,寫到了楊靖宇將軍內心的幽微之處,寫到了他很多的情感波瀾,所以使楊靖宇從神變成了人。”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全黨上下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此次活動的舉辦非常有意義,將是一堂生動的黨課,一次回到英雄故地現場的黨史學習教育。
責任編輯:劉銀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