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望道信仰線”
摘要:“這里就是陳望道先生的柴房,百年前,陳望道先生翻譯《共產黨宣言》時,曾把墨水當成紅糖蘸粽吃,還覺得很甜……”5月8日上午,在陳望道故居,陳華仙正在為游客講述陳望道的故事。
金華日報首席記者 王志堅 邵建偉
“這里就是陳望道先生的柴房,百年前,陳望道先生翻譯《共產黨宣言》時,曾把墨水當成紅糖蘸粽吃,還覺得很甜……”5月8日上午,在陳望道故居,陳華仙正在為游客講述陳望道的故事。
陳華仙今年54歲,是陳望道故居的管理員兼義務講解員。黨史學習教育掀起熱潮,她每天都要向各地前來學習的黨員和游客講述陳望道的革命故事,傳遞信仰的力量。
陳望道故居所在地——浙江義烏分水塘村,是“紅色火種”中文全譯本《共產黨宣言》的首譯地,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創建的金(華)義(烏)浦(江)蘭(溪)抗日根據地中心區域,也是抗日武裝第八大隊主要活動地區之一。
義烏城西街道橫塘村的蝶變,是金華統籌城鄉發展的縮影。橫塘舊村。圖片由金華日報社提供
“望道信仰線”正是起于義烏城西街道橫塘村,止于分水塘村,全長約13公里,途經五個重要節點村。行走“望道信仰線”,可以激勵人們保持理想,堅守信念。
一句祝福語,溫暖大媽15年
橫塘村是“望道信仰線”的起始地,于2017年由城西街道與陸港集團結對共建。
說起信仰的力量,原橫塘村村民喻美珍深有感觸地說:“信仰的味道非常甜,信仰的力量大無比。我就相信共產黨,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讓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
喻美珍今年71歲,回憶起15年前那個幸福的日子,她滿臉自豪。“當時,是上午9時30分左右,我正在家里哄兩歲的大孫子睡覺。聽到有人在喊‘房東在嗎’,我出去一看,居然是習近平書記來我家了。”2006年6月8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來到義烏考察調研,走進美麗鄉村示范村城西街道橫塘村,來到喻美珍家,和她聊了一段家常。臨走時,習近平還握著她的手說:“祝你們家越來越好!”
“他的這句祝福的話,讓我倍覺溫暖,我們家也真的越來越好了。”喻美珍說,因為義烏國際生產資料市場和電商園區建設的需要,橫塘村整村被納入了城市有機更新的范疇。因為拆遷,她家與村里的400多個農戶一樣,住進了附近新建的陸港社區香溪裕園小區。喻美珍和老伴要了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105平方米,南北通透,還有電梯。出租置換到的產業用房,每年還有10萬元左右的租金收入。
義烏城西街道橫塘村的蝶變,是金華統籌城鄉發展的縮影。橫塘新村。圖片由金華日報社提供
喻美珍的大兒子金向明,是橫塘村黨支部書記。他說,作為全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義烏試點首批高層安置村,橫塘村從美麗鄉村到新型社區,村民們的生活有了一次次質的飛躍,大家都過上了幸福日子。
因為信仰,她駐守故居10年
“陳望道先生是我的堂伯父,他對我的人生影響很大。”說起與陳望道的緣分,陳華仙的眉眼間滿是敬仰。
2011年,陳望道故居成為浙江省文保單位,急需尋找一名合適的故居管理員,當過公交車售票員和幼兒園生活老師的陳華仙,從此走上了故居管理員的新崗位。“起初,只負責故居的衛生打掃與安全維護,隨著游客增多,我又承擔起了故居講解的工作。”10年來,陳華仙義務為參觀者講述陳望道的故事,真情傳遞信仰的味道,樂此不疲。
對于陳華仙而言,陳望道故居就是她的家,傳承“紅色精神”是她的一份責任。如今,她每天最少接待100名游客,最多時一天接待1000多名游客。
1920年初,為翻譯《共產黨宣言》,陳望道回到義烏老家,把自己“關進”柴房,廢寢忘食地翻譯全文。《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的出版發行,有力地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讓苦苦思索中國出路的先進分子,從中看到了希望,感受到真理的力量,為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礎,并成為中國共產黨帶領無產階級和廣大勞苦群眾走向光明、走向幸福、走向自由、走向富裕的指路明燈。
“陳望道先生的求真精神真的很偉大,作為他的晚輩,我有義務和使命,把他的求真精神分享給每一名游客。”陳華仙說。
短評:
心中有信仰 腳下有力量
行走在“望道信仰線”上,村村有看點,處處是景觀。
“望道信仰線”從自然景觀提升、產業植入、文化發掘等多個方面入手,用紅色文化、山水景觀、人文歷史串起各個小村落,形成以《共產黨宣言》為主題的紅色文化之路,讓游客在紅色旅游中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品味出真理的味道。
今日“望道信仰線”,不僅是一條紅色旅游精品線,更是一條綠色生態線、產業富民線、鄉村振興線、精神傳承線。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在建黨百年的特殊年份,我們行走“望道信仰線”,更要賡續共產黨人的精神血脈,永葆對黨的忠誠之心、對人民的赤子之心,書寫新時代的新篇章。
責任編輯:劉銀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