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絡安全
首頁 三農 新農村

貧困村的華麗嬗變

2021-05-13 08:57 來源:駐馬店網 責任編輯:徐明霞
發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摘要:該村通過不斷加大土地流轉力度,探索“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的土地流轉模式,招來了新地集團公司,成立了王大塘村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村民把土地流轉給合作社,合作社再把土地流轉給新地集團公司,由公司進行集約化、機械化“六統一”模式管理,打造萬畝高油酸花生種植基地,實施一二三產...

希望的田野。

荒山變成花果山。

幸福苑里安民生。

小提琴奏響致富樂章。

載歌載舞慶脫貧。

豐收的喜悅。

“小康不小康,關鍵在老鄉。”在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大潮中,我市928個貧困村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精準幫扶下,堅持把發展作為解決貧困的根本途徑,緊緊扭住摸清致貧原因和找準脫貧出路兩個關鍵,因地制宜,出實招、下準方,積極破解基礎設施滯后、發展無企業、集體無收入等難題,從建強班子、筑牢基礎、發展特色產業等入手,歷經8年持續奮斗,一舉拔掉多年的窮根,實現了村美、民富、人和的華麗轉變。今天,我們就選取部分貧困村脫貧典型進行集中展示,看看他們是如何破繭成蝶的。

泌陽縣 河南村——十里花海十里果

記者 侯偉鋒

近幾年來,泌陽縣依托山區資源優勢,加大林果業發展力度,構筑“南梨北棗中部桃、遍布板栗和雜果”的林果格局,全縣依托林果業發展優勢,發展林果經濟,實現穩定脫貧。馬谷田鎮河南村萬畝梨園產業幫扶基地是泌陽縣林果產業扶貧的一個縮影。

河南村萬畝梨園總面積1.3萬畝,種植林果208萬株,是依托馬谷田永遠專業合作社建成的以林果業為主的幫扶基地。在推進產業扶貧過程中,因地制宜探索出托管經營增收帶貧、合作經營增收帶貧、承包經營增收帶貧、培訓就業增收帶貧四種模式帶動貧困群眾增收。前三種模式均由合作社免費統一整地、統一供苗、統一植保、統一技術、統一市場價收購,確保每畝地貧困戶收入不低于1250元,貧困戶人均三畝地,年收入達3700元以上,依靠林果經濟可實現脫貧。梨樹開始掛果前,引導群眾在樹間套種春花生,人均三畝地可再增收3100元,實現“人均三畝園,輕松能掙錢;脫貧在當年,致富在明年”的目標。第四種模式是由合作社定期舉行果苗嫁接、修枝、植保、套袋等技術培訓,一方面鼓勵貧困戶承包果園,發展產業增收;另一方面優先吸納貧困戶在合作社務工,保證年收入在6000元以上。目前,該產業幫扶基地已流轉土地9000畝,安置務工人員32人,輻射帶動全村貧困戶43戶93人,人均增收可達8000元。

荒山變成花果山,守著果園能掙錢。河南村林果產業助力扶貧,使貧困戶品嘗到了林果帶來的甜頭,得到了實惠,脫離了貧困的泥沼,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上蔡縣 小王營村:幸福苑里幸福長

記者 陳 司 通訊員 白賀陽

青磚黛瓦的小院,一室一廳一廚一衛的房間格局,室內家具、家電一應俱全。眼前的一切,對于上蔡縣黃埠鎮小王營村孤寡老人呂天理來說,就像夢幻一樣。

“不比不知道,我以前住的那能叫房子嗎?沒有院子,房前屋后全是荒草,黑洞洞的屋內也沒有什么像樣的家什。那最多算是個窩!現在這個地方才叫家呢!”上蔡縣黃埠鎮小王營村孤寡老人呂天理站在自家的老屋前感慨地說。他無兒無女,常年靠撿破爛為生。2018年重陽節,年逾花甲的呂天理住進了本村的周轉性保障房——“幸福苑”,用他自己的話說,這一家一個小院的房子跟城里人住的“別墅”沒啥區別。

呂天理除了干保潔員的活兒,一有空兒,他就到住房前邊的扶貧基地塑料溫棚里,“伺候”棚內的香菇或花卉苗木。務工收入、加上集體資產收益分紅等,2019年老呂年收入突破2萬元,光榮脫貧。

以前住在村中的破房子里,日子過得冷冷清清。住進新房之后,每天忙完手頭的活計,呂天理就和同住在“幸福苑”的左鄰右舍聊聊天、下下棋,日子過得舒坦而愜意。目前,像呂天理這樣,住在“幸福苑”的共有13戶14人。

在上蔡縣,全縣26個鄉鎮(街道)已建成村級集體周轉性保障房429套,安置分散特困供養戶、計生雙女戶以及臨時需要周轉住房的危房戶429戶631人。通過項目實施,既增強了貧困群眾獲得感,又提高了政策實施效果,實現了低成本、集約化、規范化的住房安全保障目標。

確山縣 肖莊村:志智雙扶助脫貧

記者 張新義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確山縣竹溝鎮肖莊村結合實際,大力實施項目支撐和志智雙扶,先后直接或協調引進項目53個,投入各類幫扶資金6541萬元,吸引社會資本到肖莊村投資多項產業項目,投資額達5800余萬元,全村建成扶貧產業基地6處,吸納本村及附近村莊300余人穩定就業;全村現有脫貧戶49戶129人,人均年收入由2016年的4298元增長到2020年的12805元;肖莊村村容村貌、基礎設施、人居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明顯增強,全村20個村民組100%通硬化路、100%通電、100%通寬帶,群眾出行難、用電難、上學難、看病難、通信難等問題全面解決,實現了走平坦路、住安全房、飲安全水、用衛生廁的目標;集體經濟從幫扶前多年“零收入”增長到幫扶后年收入均穩定超過30萬元以上。

肖莊村脫貧攻堅工作相關做法和經驗受到各級領導的肯定,河南日報、中國水利報、駐馬店日報等多家省市級媒體先后報道20余次。肖莊村先后被命名為“河南省傳統村落”“河南省特色旅游村”等稱號,村支部多次被評“豐碑先進基層黨組織”。

平輿縣 郭寺村:產業扶貧奔富路

記者 劉付明

萬冢鎮郭寺村是國家貧困村,2019年脫貧摘帽,位于平輿縣北12公里,全村共有14個自然村26個村民組,耕地7806畝,1448戶5715人。

發展產業、促進就業是實現脫貧致富的根本之策。郭寺村通過建立支部委員聯系服務企業帶貧機制,采取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形成了郭寺村集中式光伏發電、永信現代種植合作社、誠信藤編廠、金升食品廠的多元產業發展格局,帶動100余名貧困戶家門口就業,年收入近2萬元,集體經濟年收益近55萬元。同時,清長養殖、花花牛乳業等企業與建檔立卡貧困戶建立持續穩定的增收聯結關系,實現產業全覆蓋;通過技能培訓和擴大就業,實現有就業能力或部分就業能力的貧困人口就業技能培訓全覆蓋。目前,全村產業覆蓋率、勞動力轉移就業率連續實現100%,有效確保了貧困群眾實現穩定可持續增收。

郭寺村先后榮獲“先進黨支部”、“紅旗黨支部”和脫貧攻堅貢獻獎等稱號,2020年,郭寺村黨支部被市委授予“全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全市文明村”稱號,連續三年獲得平輿縣脫貧攻堅工作“先進村委”稱號。2019年12月,郭寺村被中央電視臺農村農業頻道選為拍攝《攻堅日記》紀錄片系列——郭寺村的脫貧路,2021年3月拍攝結束,共拍攝九集。

新蔡縣 獅子口村:載歌載舞奔小康

記者 熊國森

幾年前,新蔡縣李橋回族鎮三面被小洪河包圍的獅子口村,交通不便,是新蔡縣脫貧的“老大難”村。2015年9月,原玉榮擔任獅子口村第一書記后,每天背著雙肩包,騎著電動車,下足繡花功夫。短短幾年,獅子口村鄉親們的腰包鼓了起來,日子越過越紅火。

獅子口村共有909戶,3950人。其中,貧困戶191戶,貧困人口813人。近年來,村里通過引進扶貧車間,提供了300多個就業崗位和公益崗位,目前貧困戶已全部脫貧。

如今,獅子口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光伏發電、藤編廠、服裝加工廠、生態蔬菜種植基地……相繼落戶獅子口村。

群眾脫貧致富了,精神生活也多姿多彩起來。村里成立了腰鼓隊、秧歌隊;農閑時節,原玉榮帶領一幫姐妹把歡快的腰鼓敲起來,把優美的秧歌扭起來,把群眾感恩黨的心聲唱起來……

驛城區 魯灣村:小康畫卷山水間

記者 鄭付生

驛城區蟻蜂鎮魯灣村依山傍水,植被繁茂,因景色秀美相繼被命名為“省級生態村”、駐馬店市“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示范村”和“河南省鄉村旅游特色村”。

近日,記者在魯灣村看到千畝油菜花海正值盛花期,吸引游人前來觀賞。走進蟻蜂鎮魯灣村,鄉村風景如畫,文明新風拂面而來,畫風淳樸的文化墻,整潔明亮的農家小院,展現了美麗鄉村的風采和魅力。

該村利用良好的區位優勢和自身資源,以村莊美、產業興、農民富、環境優為發展目標,以產業帶動村經濟發展,種植葡萄、晚秋黃梨、“早春紅”桃子、蘆筍、板栗等5000多畝。

魯灣村還結合自身優勢,延伸葡萄、桑葚、荷花、菊花等相關種植品類,發展葡萄酒、桑葚醋產業,興辦民俗、餐飲等第三產業,為當地村民脫貧致富提供就業崗位。現如今,一個天藍地綠、水清路暢、景美業興、民富風正的美麗鄉村,正在成為蟻蜂鎮一張亮麗的名片。

正陽縣 王大塘村的“幸福密碼”

記者 李玉榮 通訊員 余 川

正陽縣熊寨鎮王大塘村以正陽縣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為契機,把花生產業發展與鄉村振興結合起來,著力構建“1+1+N”的產業模式,帶動貧困戶脫貧,帶動村民就業創業、增收致富奔小康。

該村通過不斷加大土地流轉力度,探索“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的土地流轉模式,招來了新地集團公司,成立了王大塘村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村民把土地流轉給合作社,合作社再把土地流轉給新地集團公司,由公司進行集約化、機械化“六統一”模式管理,打造萬畝高油酸花生種植基地,實施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流轉土地模式實行入股保底+分紅,農戶每年每畝保底680元+入股分紅,既盤活土地經營權,又帶動了農戶增收。這種“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有力推進農村產業規模化、組織化、品牌化建設,形成“產地生態、產業融合、產出高效”的現代農業、農村發展新格局。

汝南縣 小方村:產業興旺百姓富

記者 閆海峰 通訊員 趙崇峰

小方村位于“中州名鎮”汝南縣老君廟鎮北部,毗鄰宿鴨湖西岸,是市紀委監委的駐村幫扶聯系點。

近年來,小方村按照“抓黨建支部帶村、抓項目產業富村、抓環境美麗鄉村、抓穩定和諧興村、抓鄉風文明潤村”的工作思路,不斷深化美麗鄉村建設,大力發展生態農業,一排排現代化的溫室大棚不斷涌現,生態種植的科技含量也在不斷增加,火龍果、羊肚菌以及各類有機蔬菜已經成為小方村的特色產業。小方村2017年、2018年連續兩年獲得汝南縣脫貧攻堅、基層黨建、產業發展、人居環境“四面紅旗”,并被授予“標兵村”稱號;2019年、2020年先后獲得“省級文明村鎮”“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如今,這個充滿活力的移民小村,已然成為村民自豪、游子思念、外村人羨慕的美好家園。

西平縣 水泉汪村:穿針引線織幸福

記者 許 靜

記者在位于西平縣專探鄉水泉汪村電商產業園內的河南昆坤釣具有限公司采訪,只見30多名村民在織網袋、伸網框、拉網口、掛網角……隨著靈巧的雙手上下翻飛,一張張漁網初具雛形。

“我們村編織的網箱銷往全國各地特別是南方沿海市場,往往是一批訂單還沒完成,新的訂單就又來了。”楊美杰一邊織網一邊接受記者采訪。該項目占地80畝,是一個集生產、物流、倉儲、商貿于一體的大型漁網漁具電子商務產業基地。

水泉汪村電商產業園入駐企業40多家,每年實現漁網漁具電商銷售產值10億元,接納3500人就業,將形成以西平為中心,功能配套齊全的高標準新型包裝材料集聚中心。

遂平縣 于樓社區:鄉風文明景如畫

記者 丁繼坡

走進遂平縣褚堂街道于樓社區,人們深切感受到村容村貌發生的巨大變化,這是該社區深入開展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深入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取得的豐碩成果。

近年來,于樓社區緊緊圍繞“村容村貌、村風民俗、鄉村道德、平安村莊、文化惠民”建設內容,結合“三清三拆”工作開展人居環境治理,積極參與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新種樹木近2萬棵、玫瑰2000棵、圍村林75畝。社區結合實際修訂“村規民約”,建立健全村民議事會等群眾組織,推動移風易俗,掀起崇德向善、孝老愛親、脫貧致富、爭當先進的文明新風尚。

目前,社區已有23名老人簽訂贍養協議,3人繳納了孝善基金,社區成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村醫每月巡診一次,街道醫生每季度上門巡診、隨訪。于樓社區先后獲得國家級森林鄉村、河南省生態文明村、駐馬店市示范村莊達標單位等榮譽稱號。

(本版圖片為資料圖片)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點贊

  • 高興

  • 羨慕

  • 憤怒

  • 震驚

  • 難過

  • 流淚

  • 無奈

  • 槍稿

  • 標題黨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竹菊影视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天堂中文www资源在线|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网站| 欧美亚洲日本视频| 亚洲综合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 国产天堂亚洲国产碰碰| 2021国产果冻剧传媒不卡| 天堂网www最新版资源在线| 一进一出动态图|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动漫| 国产在热线精品视频国产一二 | 欧洲熟妇色xxxx欧美老妇多毛| 亚洲精品蜜桃久久久久久| 精品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岳| 黑人巨大白妞出浆|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手机观看|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线免费|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av麻豆| 中国china体内裑精亚洲日本 | 再深点灬舒服了灬太大了在线观看| 被公侵犯肉体的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网址在线观看你懂的| 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bbbbwwbbbb搡bbbb| 嫩草视频在线看| 一级看片免费视频囗交| 手机免费在线**| 久久99精品久久久大学生| 日本高清电影免费播放| 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 欧美另类老少配hd| 亚洲无成人网77777| 毛片a级毛片免费观看品善网| 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冢本|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啊~嗯短裙直接进去habo| 色婷婷亚洲十月十月色天| 国产偷国产偷精品高清尤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