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任教子 ——一個口口相傳的母愛故事
摘要:平輿上河城是以太任文化為主題的3A級景區,太任文化活動景區占地200余畝,建有高大巍峨的太任漢白玉雕像和水面清幽的太任恩澤湖,還有太任廣場,可舉辦各種太任文化集會等大型文化活動。
(資料圖)
(資料圖)
全媒體記者郭建光
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燦爛的倫理文明,是非常重視親子之情和仁愛之心的民族,孕育出許多偉大而且很有影響的母親形象。
回眸中華民族的歷史,孟子母親仉氏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中華賢母形象,在孟子三歲喪父后,她就擔負起教養孟子的全部責任。“孟母三遷”、“斷機教子”的故事傳頌了兩千多年,從孩子成長的外部環境到學習的內部規律,她都注意到了,終于使孩子成了大器,她自己成為教育子女的母親典范,被譽為“母教一人”。
而發端于平輿的太任教子的故事更使得太任成為我國第一位以胎教子的偉大母親,比肩孟母。
“摯仲氏任,自彼殷商。來嫁于周,曰嬪于京。乃及王季,維德之行。大任有身,生此文王”這是《詩·大雅·大明》中關于太任的記載,而摯在何方?太任又是誰?為何太任教子成為我國最早的關于胎教的生動詮釋?這一切都在太任傳說中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與傳播。
在中國,母親花是萱草花,又叫忘憂草。在5月9日母親節到來之際追尋太任的足跡,在太任抱子漢白玉塑像前憑吊這位偉大母親的一生,具有特殊的意義。
淵源:胎教最早發端者
《史記》記載:太任是殷商摯國(今平輿縣)國君任成的次女。她天資聰慧,賢淑端莊,品貌俱優,平素只做有德的事。后來嫁給周王季歷為妻,生下周文王。漢代《列女傳》中如此描寫太任生文王的故事:說她自有身孕起,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傲言,足不履非禮之地,能以胎教子,而生文王。這是我們的祖先認為胎兒在母體中給胎兒以良好的影響、實行胎教最早的記載。文王因為母親的胎教,生來就聰明和高圣,太任教其一他能識其百,終于成為周王朝的締造者。
太任一生相夫教子,輔助王室,備受世人敬重,與其婆母太姜、兒媳太姒因俱有高德和作為,并稱為“周室三母”,且被公認為我國第一位以胎教子的偉大母親。據平輿縣文化館館長王勇介紹,在今平輿縣城月旦坪北岸、西塔寺街西段分別保留著太任浣紗和文王母亭的遺址。
首開胎教先河而母儀天下的太任是偉大母愛的化身,她的高尚德操感染著一代代東方女性。
《太任傳說》故事分布于以平輿縣為中心的豫東南廣大地區,從商周至現代,已有三千年歷史,今年被有關部門公布為省級非遺項目。
傳承:中華太任圣母
太任胎教姬昌,加上持之以恒的家庭教育,成就了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成為“一門三圣”,也奠基了大周八百年家國天下。太任晚年思念家鄉,于三月初三回到了娘家,受到家鄉人的熱情接待,連住數日,至今已傳承為“女兒三月三回娘家居住”的風俗。太任的事跡在國人中廣泛流傳,后人尊她為中華太任圣母。
“太任傳說”由人們口碑相傳,千年至今,經張留坡一家五代人傳承:其祖上張才、祖父張燕青、父親張化學,皆上過私塾,有一定的故事傳播能力。第四代人張留坡和第五代人張賢鋒,父子倆都酷愛文學,各自都有大量的文章發表和幾部著作出版。“太任傳說”以太任的“維德之行”還原歷史,教化后人,是平輿縣土生土長的民間故事。因而具有獨特的地域性和不可復制性。傳達正面、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今,平輿縣每年都舉辦祭祀太任活動,表彰天中最美母親,宣傳太任文化,已經成為平輿乃至中原地區的一個重要文化品牌。
太任傳說初期僅限于民間流傳,群眾所知有限。被市確定為非遺后,市、縣報刊辟出版面,將該項目予以宣傳推介,使得平輿城鄉關于太任的傳說,基本到達婦孺皆知耳熟能詳的程度。當地群眾自覺向太任學習,注意培養家國情懷,該縣多次開展“探秘古摯國”采風活動,編輯出版太任文化專輯《思齊太任》,有效推動“爭創文明家庭,爭創文明縣城,爭做平輿好人”的活動不斷深入開展。
太任傳說第四代傳承人張留坡,1955年生,專科學歷。河南省民協會員,市詩詞學會副會長、縣作協主席、縣詩詞學會會長、縣政協文史資料主編。國內外發表詩文千余篇(首),著有《三地夢》等七部。對《太任傳說》在本地的民間流傳版本進行了認真收集整理,并多次參與組織了太任文化研討會、太任文化進校園等活動,對太任文化在本地的推廣做出了突出貢獻。第五代傳承人張賢鋒,1981年人,本科學歷。現任平輿縣政協常委,供職于平輿縣委宣傳部,出版了大量關于太任的著作,著有《平輿山海經》等四部。
意義:以“維德之行”教化后人
張留坡告訴記者,“太任傳說”的核心要素是“維德之行”。通過講述太任由少女時代芳名遠播的二公主,被周國三公子季歷千里求婚成就美好姻緣,之后遠嫁西周,孝事周姜,培養一門三圣人等故事,最后成長為國人敬仰的中華太任圣母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事實:太任之所以能夠成為圣母,“維德之行”必不可少。人生成才的過程主要靠德行。太任如此,世人皆如此。這個核心要素也是太任文化的核心要素。
“太任傳說”的主要特征是以“維德之行”還原歷史,教化后人。敘事脈絡清晰,內容完整生動,它運用平輿當地方言,講述平輿真實歷史人物太任的故事,生動曲折,扣人心弦,是平輿縣土生土長的民間故事。因而具有地域的獨特性和不可復制性。它在有歷史記載的平輿真人真事的基礎上,對太任的歷史作用和貢獻進行了民間的推衍和繁生,真實可信,可教化人心,弘揚社會正能量,為當前開展的文明家庭活動提供助力。
“太任傳說”來源于真實的歷史人物,《史記》《列女傳》等史書都有記載,故有其重要的史學價值;太任早已被詩人寫進《詩經》大明篇和思齊篇,故有其極高的文學價值;故事中的太任形象與歷史上的太任本人高度契合使太任的少女形象更加豐滿生動,清新可人。嫁給季歷以后,她又是一位賢能的母親,是一位最早注重胎教并且在啟蒙教育、家庭教育方面非常成功的母親。
她傳承殷商文化和摯國車輿技術,首創胎教,嘗試家庭教育并取得重要成果,教育其子和其孫成為“一門三圣人”,成為我國最早的文明家庭,故有其極高的社會價值,為開展家庭、家風、家訓教育活動與評選全國文明家庭活動,直接提供了千年傳承的典型范例。
太任的傳說進入國學講堂和中小學課堂。平輿縣廣大干群在縣委縣政府的積極引導下,以太任為榮,自覺傳承太任“維德之行”的精神,弘揚太任文化,已成為一種大趨勢。每年開展太任文化月、太任文化節、中華太任圣母節拜祭等活動,開展評選文明家庭和平輿好人活動,助推全縣文明建設更上一層樓,使太任的中華圣母形象更加深入人心。當然也存在挑戰,就是如何更好地利用太任故事,進一步打造太任文化,服務本地經濟,建設美好家園。
平輿有太任河,緊鄰占地150余畝的太任公園,園內有太任抱子雕像、太任浣紗池、太任晾衣臺、太任歷史故事情境地雕、文王八卦臺、周室三母圖等多處景點,可供游人參觀學習及休閑游玩散心活動。平輿上河城是以太任文化為主題的3A級景區,太任文化活動景區占地200余畝,建有高大巍峨的太任漢白玉雕像和水面清幽的太任恩澤湖,還有太任廣場,可舉辦各種太任文化集會等大型文化活動。每年一度的“中華太任圣母誕辰慶典”都在這里舉行。平輿第一初級中學校園內,亦塑太任雕像和太任小游園,可為縣內外太任文化專家學者開展“太任文化進校園”活動,隨時隨地提供便利場所。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是孟郊在《游子吟》中對母親的發自心底的歌頌,更是千百年來能夠通過文字生發的對母恩難忘的赤子情懷。
在這個萱草葳蕤,競相開放的時節,回顧太任的故事,感知先賢的光輝足跡,更有利于我們發掘傳統,傳播文明。
責任編輯:劉銀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