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高速看河南·改革發展之旅丨“綠色高速”守護母親河
摘要: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綜合規劃研究院院長王振民回憶,“京港澳高速劉江黃河大橋建成以后,作為當時里程最長、標準最高的黃河橋,真正實現了暢通無阻。”
河南日報記者宋敏 郭北晨
4月30日,身處黃河生態廊道中,遙看京港澳高速劉江黃河大橋,只見漫天云朵下,大橋猶如一條巨龍,橫臥在中原大地。黃河滔滔,從巨龍身下穿行而過,雄偉壯麗盡收眼底。
劉江黃河大橋是我省第一座高速公路黃河橋,南起鄭州市惠濟區,北至新鄉市原陽縣,全長9.8千米。它所在的京港澳高速是全國南北交通大動脈,也是全國最繁忙的運輸通道之一,如今日均車流量10萬輛以上。
現在的通途,早年卻是難以逾越的天塹。“以前想要過黃河,要么排隊搭乘輪渡,要么走單向交替通行的公鐵橋,一般需要一到兩個小時。”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綜合規劃研究院院長王振民回憶,“京港澳高速劉江黃河大橋建成以后,作為當時里程最長、標準最高的黃河橋,真正實現了暢通無阻。”
今非昔比。“十四五”期間,我省計劃新開工6座高速公路黃河橋,到2025年我省高速公路黃河橋將達18座。
如何通過交通規劃,更好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為推動這一重大國家戰略在我省落地見效,我們聚焦提升黃河中下游、左右岸公路網互聯互通能力,加強與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等重點區域的交通聯系,全面謀劃黃河流域高速公路規劃建設。”王振民說。
據了解,我省沿黃、鄭州至洛陽高速公路計劃今年全面開工建設,未來黃河兩岸將形成“一軸兩翼”高速公路通道布局。
“在高速公路規劃建設中,將‘生態保護與修復并重’和‘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理念貫穿全過程。”王振民說,規劃設計會盡量避讓黃河濕地等具有重要生態功能的國土空間,積極應用節水、節材技術,加強對跨黃河、水源保護地等橋梁雨水徑流的收集與處置,減少對黃河水體的影響。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