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將迎來“立夏”節氣:夏天,你好!
摘要:“春爭日,夏爭時”,立夏后雨量增多,暑熱將臨,農村進入“夏忙”時節,并以立夏這天的陰晴測一年的收成,認為立夏下雨最好。羅澍偉結合民間傳統和養生專家的建議說,立夏后,人們要順應這一轉變,加強心臟保養,保持神清氣和、心情愉快,避免“暑易入心”和“傷氣”。
新華社天津5月3日電(記者周潤健)“紛紛紅紫已成塵,布谷聲中夏令新。”《中國天文年歷》顯示,北京時間5月5日14時47分將迎來“立夏”節氣。此時節,風暖晝長,綠遍山原,蜂飛蝶舞,萬物并秀。
歷史學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介紹說,每年陽歷的5月5日或6日為立夏節氣的開始,它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古人解釋說:“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假”在這里表示“大”,意思是說春天播種的谷物,到立夏已長得粗壯高大了。
我國幅員遼闊,按照氣候學標準,立夏前后,只有南方一些地區進入“綠樹陰濃夏日長”“滿架薔薇一院香”的季節,而北方大部分地區還是“綠陰鋪野換新光,薰風初晝長”的仲春或暮春時節。
海報制作:方金洋
羅澍偉表示,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非常重視立夏。《禮記·月令》中說,天子要在立夏之日,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于南郊舉行莊嚴隆重的迎夏儀式。“春爭日,夏爭時”,立夏后雨量增多,暑熱將臨,農村進入“夏忙”時節,并以立夏這天的陰晴測一年的收成,認為立夏下雨最好。“秤人”“斗蛋”、吃立夏飯等民間習俗也保留至今。
中國傳統醫學認為,人與自然是統一的整體,五臟中的“心”對應“夏”,與“夏”相通。羅澍偉結合民間傳統和養生專家的建議說,立夏后,人們要順應這一轉變,加強心臟保養,保持神清氣和、心情愉快,避免“暑易入心”和“傷氣”。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并富含維生素,如牛奶、豆制品、雞、魚、瘦肉等;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糧,以增加纖維素、維生素的補充。同時注意規律生活,適當鍛煉,增加午休,勞逸結合,讓身心及時得到調整,保持臟腑功能正常,使“正氣充足”,免受暑邪之擾。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