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歌!大國創新中的青年“突擊隊”
摘要:航空工業集團供圖 航空工業因為產品特殊性,精度要求往往超過機械加工極限,方文墨用手工精密銼削的方法創造了“文墨精度”,成就了航空領域的技能技術標準。在方文墨的言傳身教下,文墨班成員個個刻苦鉆研、磨煉技能,多次獲得全國和省級鉗工冠軍。
新華社北京5月3日電 題:在建設科技強國中譜寫青春之歌——大國創新中的青年“突擊隊”
新華社記者溫競華、董瑞豐、胡喆
《中國科技人才發展報告》顯示,我國科技人才隊伍年齡結構更趨年輕化,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才在科技創新的第一線“冒尖”。“80”頂上、“90”登場,一支支青年隊伍如同奔涌的浪潮,正匯入大國創新的海洋。
科研人的青春是什么樣的?仰望浩瀚蒼穹,他們渴望探索宇宙更深處的奧秘;踏上科研之路,他們向世界科技前沿、國家重大需求開拓奮進。
敢去拼,科研攻關必須“逼”自己一把
這是一支高規格的百人科研團隊,90%以上的成員是博士和碩士;這又是一支如此年輕的團隊,平均年齡30歲。
正是這群青年人,肩負著實現核心芯片自主保障的使命。他們是中國電科國基北方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團隊,為我國載人航天、北斗導航、5G通訊等重大工程打造芯片配套。
團隊骨干成員、“85后”的房玉龍愛爬山,參加工作10年來,他也一直在攀登一座特別的山——碳化硅、氮化鎵第三代半導體技術高峰。
房玉龍正在測試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性能。中國電科供圖
房玉龍喜歡用爬山比喻做科研:“越到關鍵時候,越是難受,咬牙頂過去了,就能上一個很大的臺階。”
科技成果從實驗室到產業化,中間橫亙著大量的工程難題。早期實驗中一個微不足道的小波動,在產業化階段都會呈幾何倍數放大。
碳化硅襯底是第三代半導體技術的基礎支撐,國產襯底產量、性能遲遲不能滿足要求,房玉龍主動找國產襯底生產商溝通,組建聯合攻關團隊,科學規劃牽引方案,通過上下游充分迭代,拉動實現了國產碳化硅襯底的質量、產量雙重提升。
“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年輕就要拼!我們作為科研人員,更要把個人命運融入國家發展,用過硬的技術打造出國之重器,不負時代,不負青春。”房玉龍說。
如今,團隊建成了先進的化合物半導體工藝線,典型貨架產品與國際一流公司水平相當,每年為各類重大裝備提供幾百萬只核心芯片,提高了核心芯片的自主保障能力,有力支撐了裝備現代化。
秉堅韌,在苦寒中擦亮科學的眼睛
四川稻城海子山,離天很近的地方。千余個冰川湖泊與雪山交相輝映,旖旎風光引人入勝。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LHAASO)就建在這里,將探索高能宇宙線起源,并開展相關的高能輻射、天體演化、暗物質分布等基礎研究。
要讓觀測站“睜開眼睛”,需要安裝由數千個不同類型探測器組成的探測陣列。對于LHAASO青年安裝團隊來說,這意味著連續好幾年與4410米的海拔、幾乎只有平原一半的含氧量和多變的天氣做伴。“這里很美也很殘酷。”團隊成員耿利斯說。
耿利斯和楊明潔一起負責其中一組望遠鏡陣列的研制和安裝調試,系統問題陸續暴露,常常要加班到深夜;現場安裝時又要與大風和寒冷搏斗,往往操作完成后,人也凍僵了。
楊明潔在對望遠鏡設備進行性能診斷。中科院高能所供圖
回憶往事,楊明潔頗有苦中作樂的好心態:“每當風起的時候才意識到自己是個‘弱不禁風’的女子。但我們有一個共識:沒有什么是解決不了的,只要‘死磕’到底。”
一天天,一年年。忍著寒風飛雪、低溫缺氧,年輕的科研工作者們一遍遍測試望遠鏡的各項性能,仔細檢查每個部位的運行情況,記錄測試數值。
靜謐美麗又“不近人情”的青藏高原,留下過楊明潔和耿利斯兩個年輕姑娘互相擁抱取暖的身影,也見證過她們曾因工作分歧紅過臉、落過淚。
5年時光仿佛轉瞬。當18臺望遠鏡全部完成結構安裝,靜立在高原燦爛的陽光下仰觀蒼穹的時候,這場景讓耿利斯看入神了,她說,那一刻一切艱辛都煙消云散了。
LHAASO已整體進入驗收期,不久的將來,一臺臺探測器將在美麗純凈的高原上接收來自遙遠神秘宇宙的信息。
不設限,以創新追求不斷超越
在航空工業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有一個零件加工創新攻堅的“夢之隊”,不論是本單位還是其他單位遇到相關生產難題,總要請他們出手解決。
這就是文墨班。成立8年來,文墨班攻關課題20余項、協調改進工藝問題40余項,擁有12項國家專利,平均年齡卻只有30歲。領頭人方文墨,說是老師父,今年也不過才37歲。
方文墨是徒弟們眼中的奇才:26歲時成為本工種最年輕的全國鉗工冠軍, 29歲時成為集團最年輕的首席技能專家。
方文墨和文墨班成員在一起。航空工業集團供圖
航空工業因為產品特殊性,精度要求往往超過機械加工極限,方文墨用手工精密銼削的方法創造了“文墨精度”,成就了航空領域的技能技術標準。2018年,他又把精度提高到0.00068毫米,相當于頭發絲直徑的約一百二十五分之一。
在方文墨的言傳身教下,文墨班成員個個刻苦鉆研、磨煉技能,多次獲得全國和省級鉗工冠軍。鉗工技能的交接棒從“80”后交到了“90”后手中,文墨班成了名副其實的“冠軍搖籃”。
青春只進取,不設限。趙宇,中國航天科工二院六九九廠精密制造事業部操作工,為讓導彈打得更準,他練就把握微米之差。在同事眼中,趙宇出手就是免檢產品。在核心零部件的生產加工之余,趙宇創新的一系列工藝方法,解決了航天零件易變形、精度高等加工難題,提高生產效率70%以上。
“在建設科技強國的事業中,我們青年一代必須擔起科技創新、航天報國的使命,越戰越勇,不斷超越。”趙宇說。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