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穩“三鏈同構”之路
摘要:“芝麻香油、芝麻醬、芝麻丸、芝麻糖、芝麻酥、芝麻餅、芝麻葉茶……”馮志合指著屋子里的近百種芝麻產品說,“從古至今,平輿老鄉不等不靠,把‘小’做‘大’,平輿芝麻遠銷20多個國家,還被評定為‘國家地理標志性產品’,如今平輿芝麻每斤要比進口芝麻貴上一塊多錢呢!”
走穩“三鏈同構”之路
——中原農業大市駐馬店的鄉村振興路(上)
編者按
省委一號文件提出,“到2025年,鄉村振興走在全國前列,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深入推進”。任務艱巨,使命光榮。怎樣在鄉村振興中一馬當先沖鋒在前?我們必須用行動做出回答。農業大市駐馬店把握自身優勢,以打造“國際農都”為目標,找特色,建平臺,塑品牌,“三鏈同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近日,記者踏上天中大地,感受這里沃野平疇春潮涌動、鄉村振興澎湃動能。
河南日報記者 王東亮 焦莫寒 黃華
春到深處,萬物生長,生機一片。
“十四五”開新局,“三農”工作重心向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轉移,而駐馬店也迎來了千載難逢的契機。
河南“十四五”規劃和今年省兩會上所作的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推進這座曾經建過皇家驛站的農業大市建設“國際農都”。
山高愈前行,夢好起宏圖。
打造“國際農都”,駐馬店究竟底氣何在?
種好糧,端起自己飯碗
黃淮平原,沃野千里,有著先天發展農業的優勢。
駐馬店,素有“中原糧倉”“中州油庫”“芝麻王國”等諸多“農”字號美譽。這里,人均耕地面積1.5畝,是全國、全省重要糧食生產基地,常年糧食播種面積1900萬畝左右,總產量160億斤以上。
“我們的小麥產量占全省的1/7,全國的1/28。”駐馬店市市長朱是西列了一組數字,“駐馬店發展優質小麥625萬畝,占小麥面積的54%。建成高標準農田838萬畝,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966.8萬畝,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9%,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6%。”
數字的背后,是上下齊心抓好糧食生產優勢,勇扛糧食安全責任的擔當和智慧。多年來,駐馬店持續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借助糧食生產核心區優勢,加速推進農產品加工業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有力保證了糧食持續穩產增產。
駐馬店市委書記陳星說:“近年來,駐馬店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必須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要求,持續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走穩‘三鏈同構’之路,糧食總產連年攀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不斷提升。”
全市劃定866.8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34.9萬畝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占全市耕地面積的72%,“兩區”劃定多次受到農業農村部通報表揚。
同時,西平小麥、平輿白芝麻、正陽花生、泌陽花菇、泌陽夏南牛等特色品牌也叫響全國。
先天優勢,加上不懈努力,鑄就駐馬店打造“國際農都”的一張王牌。
芝麻花開,節節高
提到芝麻,人們常用“芝麻大的事兒”形容微不足道、用“丟了西瓜撿了芝麻”形容因小失大、用“磅秤上放粒芝麻”形容無足輕重……一粒小小的芝麻,總在大家眼里扮演不值一提的角色,但在平輿人的眼里,芝麻是大產業!芝麻的事是大事!
平輿縣有個芝麻小鎮,小鎮里有個芝麻博物館,博物館外墻上,“芝麻花開,香飄世界”的標語格外引人矚目。
“我們平輿的芝麻現在可出了大名了!”4月8日,平輿縣藍天芝麻小鎮董事長馮志合興奮地說,“芝麻博物館接待天南海北的游客,讓更多人知道,是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源遠流長的栽培歷史,共同成就了平輿芝麻,如今的平輿白芝麻年加工能力突破5000萬公斤,系列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出口量占全國的三分之一,平輿也一躍成為全國白芝麻第一大縣。”
“芝麻香油、芝麻醬、芝麻丸、芝麻糖、芝麻酥、芝麻餅、芝麻葉茶……”馮志合指著屋子里的近百種芝麻產品說,“從古至今,平輿老鄉不等不靠,把‘小’做‘大’,平輿芝麻遠銷20多個國家,還被評定為‘國家地理標志性產品’,如今平輿芝麻每斤要比進口芝麻貴上一塊多錢呢!”
鄉村振興,產業振興至關重要。平輿縣在小芝麻上做大文章,從芝麻的深加工到芝麻葉、芝麻稈的利用開發,從育種到相關機械研發,從推廣種植到整體形象包裝,當地農民生活如芝麻開花,節節高。
落花生,落地生花
“世界花生看中國,中國花生看正陽”。正陽的花生種植面積達170萬畝,是全國花生生產第一大縣。“正陽花生”被農業農村部評為“中國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花生產業實現了產值、品牌價值“雙百億”目標。
4月8日,記者來到正陽,在這里見識了花生的“無限風光”。
正陽不僅有花生廣場,還有專門的花生造型的花生博物館;不僅花生油飄香全國,很多企業還盯上了花生葉、花生殼、花生稈、花生根。
“沒有我們做不了的花生產品!”
說這話的是正陽縣花生產業服務中心副主任程洋,他說,“對于花生,我們做出來的產品遵循的原則是——‘吃干榨凈’。”
這話不假。在正陽,以花生油、休閑食品、花生飲料、花生保健食品為主的深加工企業達30家,產品近百種。
不僅如此,圍繞花生“吃干榨凈”,正陽縣還研發160多個以花生為食材的佳品,形成具有正陽地方特色的“花生宴”,打造花生特色小鎮等,建立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花生全產業鏈。同時,利用花生秸稈養湖羊、奶牛,用花生殼種植食用菌、養殖生豬、開發養生枕,用花生葉開發養生茶等,花生秸稈綜合利用率達100%。
花生喜歡沙質疏松土壤,而正陽縣的花生地大多屬于黏性土壤,長出來的花生果不大,收獲費時費力。在這樣的條件下發展花生產業,靠的是科技的力量。機械化就解決了黏性土壤收獲難的問題。
在正陽,有首個國家花生產業技術體系成果轉移轉化中心,有張新友院士的院士工作站,還有5個博士工作站。從優良種子的培育推廣到機械化種收,再到產品深加工,花生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其價值被最大化。
而在駐馬店全市,則有院士工作站12家,引進院士13名、博士160名、各類專業技能人才2000名,充分實現了“引進一個院士,興盛一個產業”的資源集聚效應。
駐馬店市副市長劉曉文說:“現在,每天全國3000多家花生企業報價來自正陽,話語權、定價權出自正陽,駐馬店的農產品正一步步走出去!”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