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歲抗美援朝老兵楊書德 70年永葆黨員本色 初心不變
摘要:上甘嶺戰役是楊書德記憶最深刻,面臨最危險的一次作戰任務。也正是有了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讓楊書德老人覺得更要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美好生活。
駐馬店網訊(記者 許靜 通訊員 張凱旋)西平縣委宣傳部退休干部、抗美援朝老兵楊書德,退而不休樂奉獻,矢志不渝跟黨走,被當地群眾傳為佳話。這是記者最近走進老兵楊書德時了解到的情況。
楊書德1936年出生,西平縣權寨鎮朱楊村人,1952年10月,為積極響應“抗美援朝 保家衛國”的號召,毅然加入到了志愿軍行列,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那年楊書德僅16歲。
一枚枚黃燦燦的紀念章、一本本泛黃的證書,楊書德老人視若珍寶,悉心收藏著它們,因為這是楊書德一生最寶貴的記憶和那段難忘歷史的見證。
1952年對于楊書德來說是極不平凡的一年。當年10月份,他懷著一腔熱血,和同村的伙伴們參加了抗美援朝的志愿軍,在洛陽經過兩個月的短訓,坐火車輾轉到丹東、跨過鴨綠江,開啟了他的抗美援朝之路。
據楊書德老人回憶,去丹東坐的是悶罐子火車,沒有座位,沒有窗戶,沒有通風口,到那兒集訓了一個星期,就過江到了朝鮮,被分配到某炮兵連連部跟著連長當通訊員。
1952年11月,楊書德所在的部隊配合主攻部隊在上甘嶺進行作戰任務,有天晚上,楊書德和戰友們在趕往炮兵陣地的路上,聽到美軍炮彈呼嘯聲后,就趕緊隱蔽到山坳里,炸彈在身邊十幾米處應聲落地,自己也被埋在了泥土里,險些讓這位年輕志愿兵永遠留在異地他鄉。
上甘嶺戰役是楊書德記憶最深刻,面臨最危險的一次作戰任務。講到這些難忘的經歷時,楊書德老人眼眶濕潤了起來。
1953年7月,朝鮮停戰協議簽訂后,楊書德和他的部隊換防回國,先后在山東青島、江蘇南京、遼寧大連駐防,并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歷任炮兵連計算班班長、代理司務長,1956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7年5月,楊書德復員回到家鄉,先后任高級農業社(生產大隊)團支部書記、權寨公社宣傳委員、副社長、西平縣文教局副局長、西平縣計生委副主任、西平縣文聯副主席,1997年5月光榮退休。退休后,楊書德老人一直保持讀書看報的好習慣,堅持參加單位、社區黨組織活動,團結鄰里,助人為樂,按時交納黨費,2008年汶川地震,他主動捐款500元支援災區,躬身踐行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
也正是有了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讓楊書德老人覺得更要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美好生活。他說:“希望當代年輕人能銘記歷史,珍惜當下,為國家各項事業的建設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責任編輯: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