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大王”楊新芳:心有夢想天地寬 創業創新立標桿
摘要:記者 張建福 通訊員 朱劍鋒 文/圖
記者 張建福 通訊員 朱劍鋒 文/圖
他是產業帶貧“鑫芳模式”的開創者,天中綠色生態農業的“引領者”,曾被駐馬店市長朱是西譽為“西紅柿大王”;他先后被推選為河南省工商聯執委、駐馬店市人大代表;被授予中國鄉村旅游致富帶頭人、河南省勞模助力脫貧攻堅十大領軍人物、河南省向上向善好青年、駐馬店市五四青年獎章、駐馬店市最美助殘人、平輿縣返鄉創業之星等榮譽稱號……近日,他的人生履歷上又增添了一份光鮮的榮譽——第四批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優秀帶頭人典型案例。
他所創立的河南鑫芳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科技部和教育部共同授牌的特色農業生產基地、國家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示范基地、河南省三品一標示范基地、河南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駐馬店市脫貧攻堅工作優秀帶貧企業;他創出的“番順”番茄品牌,在市場競爭中突出重圍,目前與沃爾瑪、盒馬、華潤萬家、武商集團、步步高集團、中百倉儲、胖東來、大張集團等連鎖超市實現穩定持續合作,日均供應200噸以上,帶動公司幫扶的貧困戶實現穩定增收……
他就是河南鑫芳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領頭人楊新芳。
返家鄉 十年真情灑沃土
一身隨意而休閑的裝扮,一副憨厚而正氣的面容,一雙睿智而專注的眼神……面對采訪,楊新芳心思活絡,侃侃而談。
楊新芳曾是一名海軍戰士,2005年,他從火熱的軍營退役轉戰商海,通過自己的努力,從一名銷售小白做到大區經理,并收獲了人生第一桶金。讓人訝異的是,2011年,他卻毅然決然地選擇回到家鄉。
在外地,雖說一年的工資和提成就有12萬元,事業也是小有所成,但故鄉貧瘠的狀況卻始終牽動著他的心。心之所向是初心,行之所往顯擔當。心系故土的楊新芳最終決定返鄉創業,利用家鄉農業優勢,發展新型農業,帶領鄉親脫貧致富。
彼時26歲的他,開始奔赴全國各地農業基地考察學習。在取得河南農業大學孫治強教授的支持后,在遂平縣石寨鋪流轉了500畝土地種植綠色蔬菜,并注冊成立了河南鑫芳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然而沒有人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由于農業經驗不足,當時并沒有取得預想中的結果,楊新芳并沒有氣餒,對于他來說,“既然選擇了農業這條路,就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水激石則鳴,人激志則宏。經過一番總結思考和考察實踐,楊新芳深感農業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簡單。軍旅生涯練就的不服輸、不怕苦的特質,讓他擁有一顆平和的心和堅韌的毅力。2015年,楊新芳轉變發展思路,決定在老家平輿縣李屯鎮再次創業,利用豐富的土地資源,規劃起了綠色西紅柿產業園,并注冊了“番順”西紅柿商標,為打造全國知名西紅柿品牌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2020年8月3日,河南鑫芳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平輿縣番順西紅柿產業園舉行了第二屆鑫芳農業務工分紅大會,包棚戶孫全紅家屬喜領95600元分紅。)
不言悔 春去秋來細作耕
做農業很苦,栽培、施肥、技術……事無巨細,可每當看到群眾分紅時臉上露出的由衷微笑時,那一刻,他的心是甜的;做農業很累,充滿著不確定性和不可控因素,但是看到越來越多的鄉親因為這份產業從外地返鄉工作,回到家鄉參與生產,得以教育孩子、贍養老人,那一刻,他的心是輕松的;做農業很難,投入大、周期長、回報慢……在他看來,怎能以山高而不攀,路遠而不行,水深而不涉?
世事皆難農亦難,時代賦我莫等閑。“回家鄉創業,是我做過的最重要也是最正確的選擇。作為一名80后,應該擔負起這個時代賦予的責任和使命,再多的苦,再多的累,再多的難,也不后退。”春去秋來,他把奮斗作為青春的底色,無悔地肩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與擔當。
不攀崎嶇高山,怎知大地平坦?只因那份“揮之不去的情懷”,他全心全意堅持著一個信念,耕耘著一份大愛的事業,讓夢想一點點實現。
筑品牌 小番茄撬動大產業
發展產業是實現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也是幫助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的長遠之計。十年來,楊新芳和他的鑫芳農業,把小番茄做成大產業,過程免不了坎坷和挫折,但這也正是一直推動他不斷前進的動力。
技術是提質增效的關鍵。很多人以為農業技術含量低,其實不然。“請最好專家,引最優技術、建最適合設施”,建立統一標準化的農業管理模式是鑫芳農業品質保障的第一步。
“綠色”是農產品的通行證。鑫芳農業通過溯源系統對生產過程進行監控追蹤,并通過了國家綠色食品認證,讓消費者看到“番順”的健康生產過程,把好綠色關口。并率先制定西紅柿標準流程,利用品牌穩定價格,使“番順”成為優質西紅柿的代表。
品牌是品質的保障。沒有自己的品牌,企業永遠無法做強做大。基于此,楊新芳在品牌品質上沒少下功夫。他聘請中國工程院院士、沈陽農業大學教授李天來以及河南農業大學教授孫志強為技術顧問,先后選育出"番順1號""番順5號""番順6號""番順8號"等高品質西紅柿,并嚴格按照綠色標準種植,真正實行統一引種、統一技術、統一標準、統一品牌、統一銷售。在品質上精益求精,只為讓消費者吃到更加健康、美味的“番順”西紅柿。
從小番茄到大市場,從小番茄到大品牌,從小番茄到“脫貧振興柿”,從平輿縣、汝南縣到驛城區三個“番順”番茄產業園,從駐馬店到全國各地……楊新芳對實現“促一方經濟、富萬千民眾,耕者有其利、食者有其益”的追求從未改變。市場是最好的證明,“番順”西紅柿不僅越來越受消費者青睞和喜愛,與鑫芳農業合作的連鎖商超也越來越多。
強模式 創業創新生活力
作為第四批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優秀帶頭人典型案例,在企業管理和運作的過程中,楊新芳善于總結經驗和教訓,不斷地學習和完善自我,不斷地帶領公司走向成熟、規范、科學。他開創的“鑫芳模式”,采用“政府+企業+村集體經濟+貧困戶”的方式,讓近萬名貧困戶受益。
正如志在山頂的人從不貪戀山腰的風景,談及企業未來的愿景,楊新芳自信地說道:“我的目標是建設中國最大的綠色番茄生產基地,讓駐馬店成為全國優質西紅柿生產基地,讓番順西紅柿產業園成為中國番茄產業發展地標、全國番茄產業科技創新的策源地、番茄全產業鏈企業總部!”
在“促一方經濟、富萬千民眾,耕者有其利、食者有其益”的夢想引領下,鑫芳農業通過政府+龍頭企業+集體經濟+貧困戶的方式,與平輿108個貧困村委、汝南165個、驛城區51個非貧困村簽訂了合作協議,每年分紅2000萬余元,直接為一萬多名貧困戶帶來了直接收益,開創了“集體經濟保收益、產業興旺民得利、政企連同創佳績、親清政商獲美譽”的產業發展新模式,實現了“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企業發展、貧困戶脫貧、群眾增收”四方共贏的大好形式。
守初心 精準定位促產業
大道至簡。楊新芳將他的創業心得概括為“專注和聚焦”。“不管做什么事,都要鍥而不舍,潛心專注,不能朝三暮四,見異思遷。”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十年來,鑫芳農業精準定位,專注實行“統一種苗、統一農資、統一技術、統一管理、統一品牌、統一銷售”六統一,做大做強番茄西紅柿產業,使“番順”成為優質綠色農產品的代表,鑫芳農業也成功躋身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行列。
“我們的西紅柿按照綠色生態標準種植,熊蜂授粉,58天自然成熟,每一個西紅柿都能吃出兒時的味道。"楊新芳介紹,“番順”系列西紅柿一問世就得到了市場的高度認可,產品暢銷深圳、武漢、杭州、南京等各大城市的大型超市。
促一方經濟,富萬千民眾。時至今日,能夠做到“番茄大王”,楊新芳有的不只是責任,更是情懷。在這個充滿無限誘惑的時代,楊新芳卻能摒棄浮躁,懷著“我愿十年磨一劍,不負農民不負田”的精神和毅力,在希望的田野里,以開拓者的姿態,在創業歷程中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促進了土地增效,帶動了貧困戶脫貧致富,這種不負初心、不忘本意的匠人精神,著實令人敬佩。
獻愛心 情系桑梓送溫暖
須臾不忘桑梓情,大愛付出暖人心。兒時經歷過留守日子的楊新芳更懂得留守兒童的孤獨,作為農民的孩子,也更能體會到貧困帶來的無助。除了心無旁騖地做好產業扶貧外,他在捐資助學、扶危濟困上更是盡心盡力地踐行著社會責任。
2016年10月17日,河南鑫芳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舉行鑫芳農業產業扶貧簽約儀式,238戶貧困戶現場簽約,其中65戶為貧困殘疾人家庭;2017年1月23日,在河南鑫芳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舉行的精準扶貧捐贈分紅儀式上,楊新芳為4個村的238戶貧困戶分紅,并向60余戶貧困殘疾人家庭發放了豬肉、食用油、面粉等物品,向20戶貧困家庭學生每人資助現金1000元;2020年8月3日,河南鑫芳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舉行了第二屆鑫芳農業務工分紅大會,84戶包棚戶喜領328萬元分紅;2021年,河南鑫芳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舉行“溫暖伴你行”愛心助學捐贈儀式,共計給100個貧困兒童捐贈了價值60000元的牛奶、蘋果、書包、文具、旺旺大禮包及200元新年紅包等愛心慰問品……
"新芳真是個大好人啊,逢年過節都過來看望我們,給我們送吃的送喝的。"李屯鎮祥和敬老院的老人們對楊新芳再熟悉不過,提及他的名字也總是贊不絕口。他還經常帶領公司員工參與各項公益活動:給村莊修路、裝路燈,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主動捐資捐物……在他看來,行善是一種習慣,公益是一種常態。
勤求索 創業創新立標桿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意義,強調要以“十年磨一劍”的精神在關鍵核心領域實現重大突破。細細數來,楊新芳從事農業已十年有余。十年篳路藍縷,十年勤勞開拓,楊新芳砥礪前行、求實務實,以“十年磨一劍”的堅韌和努力,從規模種植到技術引領、從基礎設施建設到拓展市場銷售,走出了一條產業扶貧的新道路。
心有夢想天地寬,創業創新立標桿。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開啟之年。站在新起點,楊新芳瞄準新目標,擔起新使命:“現在正值農業供給側改革的大好時機,我們力爭在5年內,引領駐馬店周邊農戶發展設施優質西紅柿種植10萬畝以上,打造中國最大的優質西紅柿設施生產基地,產值過百億元,帶動更多貧困戶脫貧致富。"
天道酬勤,力耕不欺。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楊新芳所展示的不僅是卓爾不群的智慧和強大的正能量,更是他在創新創業路上上下求索的心。在大多企業家搞多元化經營的潮流下,能夠從一而終,堅持初心做農業,不浮躁,不高調,為了心中夢想傾情投入,為了家鄉故土從未停歇,以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一步一步完成使命,讓夢想開花結果。
從一名光榮的退役軍人到事業有成的銷售精英,從一名普通的返鄉創業青年到全國創業創新優秀帶頭人,十年時間,楊新芳堅持科技創新,引領產業發展,帶領團隊打造了一個個獨具特色的番順西紅柿產業園,把小番茄做成了“脫貧振興柿”,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跡。
星光不問趕路人,時光不負有心人。我們有理由相信,楊新芳和他的鑫芳農業,將綻放屬于自己的璀璨芳華,讓家鄉的土地更加富饒,更有活力,更顯美麗,在鄉村振興中發揮更為出色的作用。楊新芳縱然只是眾多創新創業典型人物的一個縮影,但他們為之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一路走來的艱辛與情懷,終將共奏和諧中國的動人樂章。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