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莊慘案”—— 土地革命戰爭中震驚鄂豫皖的事件
摘要:8名烈士犧牲后,村民白天不敢認尸,到了晚上趁敵人不備自發組織起來,悄悄把烈士遺骨分別掩埋在了不同的地方,李渭濱、管守蒲、管守桓、管守嵐、管蔭堯5名烈士就此長眠在小李莊村這一方土地上。
“小李莊慘案”犧牲烈士的后代講述革命先烈的感人故事。
文/圖 全媒體記者 代建新
位于大廣高速公路新蔡縣西站出入口附近的小李莊村,是新蔡縣陳店鎮謝老莊村的一個自然村,距離新蔡縣城12公里。小李莊在國內第二次革命戰爭時期曾是中共新蔡縣委機關所在地。1932年2月,為策應鄂豫皖蘇區的反“圍剿”斗爭,中共新蔡縣委根據上級黨組織提出的“發展黨的組織、建立赤色村莊、發展游擊隊伍、牽制襲擊敵人、配合紅軍反‘圍剿’”的指示,決定建立新蔡工農紅軍游擊隊,開辟新蔡、正陽、汝南邊區革命游擊根據地,建立蘇維埃政權。游擊隊組建時,只有3支短槍、3支長槍、14名隊員,周成一任隊長。中共新蔡縣委決定以游擊隊員為骨干,以農協會員為主力,舉行武裝暴動。曹園寨地主徐廷甫頑固反動,自擁武裝多次鎮壓農民運動。2月18日,新蔡工農紅軍游擊隊員和100多名農協會員將曹園寨包圍,經過激戰消滅了徐廷甫的反動武裝,擊斃徐廷甫及其家丁6人,繳獲長短槍19支、子彈300多發。武裝暴動的勝利,沉重打擊了反動勢力的囂張氣焰,為發展游擊革命活動區、創建游擊革命根據地、建立蘇維埃政權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中共鄂豫皖省委特派員李渭濱在艱苦卓絕的斗爭中,創建了我黨以小李莊村為中心、方圓30公里范圍的紅色區域。在這個區域內多數村莊都有黨的基層組織和農協會組織,村村有共產黨員和農協會會員。后來,黨的游擊隊武裝發展到300多人、赤衛隊1500多人,與國民黨反動派斗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
1933年7月2日,中共鄂豫皖省委特派員李渭濱、新蔡縣委書記管道樂等中共省、縣區領導在新蔡縣陳店鎮小李莊村召開縣委擴大會議,研究建立新正汝邊區蘇維埃政權問題。會議結束后,多數同志立即返回工作崗位,只有少數主要負責同志留在小李莊,繼續研究建立蘇維埃政權籌備工作。
7月4日夜晚,由于內奸告密,叛徒張新齋帶領國民黨駐謝圍孜的新蔡縣保安大隊數百名士兵偷襲小李莊,將小李莊團團包圍。張新齋率隊沖進小李莊,國民黨當場拘捕李渭濱、管道樂、管蔭堯、管守蒲、管守嵐、管守桓、張秀蓮和曹濟文8名省、縣區領導干部。
7月7日上午,敵人將他們殺害,制造了震驚鄂豫皖的“小李莊慘案”。行刑前,李渭濱等同志走上刑場,面向幾千名群眾,宣傳共產黨的主張、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的罪惡,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8名烈士犧牲后,村民白天不敢認尸,到了晚上趁敵人不備自發組織起來,悄悄把烈士遺骨分別掩埋在了不同的地方,李渭濱、管守蒲、管守桓、管守嵐、管蔭堯5名烈士就此長眠在小李莊村這一方土地上。
“小李莊慘案”發生后,中共新蔡縣委與上級黨組織失去聯系。在敵人重兵壓境下,新蔡紅軍游擊隊在崔華樓、周成一的帶領下,隨同縣委部分領導成員一起轉移到豫皖交界的麻里店一帶,開創新蔡、阜陽、息縣、潢川、固始等游擊區。
1933年9月,新蔡縣黨組織與中共皖北中心縣委取得聯系,根據皖北中心縣委的指示,在麻里店南的鄭新莊成立了中共新(蔡)息(縣)縣委,劉四任縣委書記。
1934年2月28日,根據皖北中心縣委指示,恢復建立新蔡工農紅軍游擊隊常備大隊,由中共新息縣委軍事部長崔華樓統一指揮。新蔡工農紅軍游擊隊常備大隊組成之后,認真總結了過去武裝斗爭的經驗教訓,作戰更加機動靈活、頑強勇猛,為配合鄂豫皖蘇區的第五次反“圍剿”和開創新的游擊革命根據地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銘記歷史,才能砥礪奮進。今年清明節前后,小李莊革命烈士紀念館接待了新蔡縣各單位和中央、省、市媒體記者團,中小學校及社會各界人士3000多人次。觀眾在展廳里瞻仰烈士遺容、聆聽講解員的生動講述,受到一次繼承革命傳統、堅定理想信念的心靈洗禮。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