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朝作戰 出生入死 老兵唐新友躬耕田園本色不變
文/圖 全媒體記者 郭建光
通訊員 程新青
老兵是黨和人民的有功之臣,是國家的寶貴財富。在泌陽縣馬谷田鎮河南村有位傳奇老人,名叫唐新友,現年86歲。說他傳奇是因為老人出生在湖北,戰斗在朝鮮,工作在陜西,落戶在河南。
他放棄國家安排的正式工作面朝黃土背朝天在農村辛勤勞作,教育子女要踏實勤奮,從不愿意給人添麻煩,他的境界并非誰都能夠達得到。
兒子眼中的父親
“從小就聽說父親當過兵,去過朝鮮,打過美帝。父親說他就是在戰場上耳朵被震壞的。”唐麗平回憶,小時候家里非常窮,逢年過節很少吃肉,家里姊妹9個,“父親每天忙著在地里干活,常常顧不上吃頓熱乎飯,等到干完活回家就對付著吃點東西,從未有過任何怨言。”
唐新友偶爾會在農閑的時候給孩子們講自己上戰場的故事,回憶起那些出生入死,浴血奮戰的戰友也是唏噓不已紅了眼眶。
回鄉后,他默默無聞,身殘志堅,與妻子孫運鳳一起種地養家,一切農活從頭學起,永葆部隊英雄本色,忠守革命軍人傳統。唐新友在干農活掙工分養家糊口的同時,還擔任馬谷田公社前進大隊(河南村的前身)治安主任兼民兵教導員。
在當時農業學大寨運動中,唐新友發揚在部隊養成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起早摸黑,一心為公,時時處處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帶頭奮戰在農業生產第一線,多次被評為“農業學大寨先進工作者”。
“那時候,父親整天忙著農活,總是說國家不容易,不能給國家增添麻煩。自己做個農民挺好。”唐麗平告訴記者,父母都很操勞,尤其是母親幾年前去世,活著的時候幾乎沒享過什么福。
唐麗平回憶,父母感情很好,雖然生活條件較差,在記憶中他們倆幾乎沒有吵過嘴,等到孩子們長大,買些補品孝敬他們,他們還總是相互謙讓,這些溫馨的記憶時刻影響著周圍的鄰居與家里的晚輩。
“父親養我們小,我們養他老。他牙口不好,愛吃軟乎的食物,我們就把食物煮得又熟又爛。他耳朵聽不見,大哥掏4000多元錢給他佩戴一個助聽器。開始父親嚷著這個助聽器是個假的,后來才發現助聽器上有個孔上覆蓋著一層塑料薄膜沒有揭掉。隨后再用助聽器就聽到聲音了。”唐麗平表示,父親一生默默無聞,勤勤懇懇,是他們后輩一生學習的榜樣。
奔赴朝鮮為國作戰
唐新友老人回憶說,在朝鮮戰場,他參加了三次大的戰斗,每次都與死神擦肩而過,戰友們都把生死置之度外,上前線就沒想著回來。朝鮮生活條件非常艱苦,許多志愿軍戰士都在零下二十多度的低溫里穿著單衣晝夜潛伏,美軍飛機狂轟濫炸,很多山頭被炸得草木不生,戰爭非常殘酷。
1951年10月,唐新友在參加朝鮮金城阻擊戰中,一顆炸彈過來,將唐新友炸昏過去,隨后被掀起的土掩埋。后來戰友打掃戰場,才發現了他,隨后將唐新友扒了出來,但這次戰斗中他的右耳朵被震聾;1952年11月,在參加朝鮮魚蔭山反擊戰時,唐新友跟著部隊,冒著槍林彈雨往前沖,一直打到三八線附近,他所在的團參謀長犧牲,唐新友右胳膊被炸彈皮穿過,痊愈后留下了疤痕,至今清晰可見;1953年6月,唐新友在參加朝鮮金城反擊戰時,一顆子彈從他頭皮上擦了過去,頭上至今還留有一道明顯的疤痕。
在朝鮮戰場,為了和當地老百姓交流方便,唐新友和戰友們虛心好學,一些常用的朝鮮語都能夠流利地說出,與朝鮮人民進行日常交流。老人說朝鮮大爺叫“阿爸基”,嫂子叫“阿媽尼”,吃飯叫“帕比某糕”……講起當年在朝鮮戰場犧牲的戰友,這位抗美援朝老兵依舊沉浸在回憶中淚流不止,至今他家墻上老鏡框里,還保存著許多戰友們送給他的老照片。端詳著這些老照片,作為生死之交,唐新友還能一一叫上來他們的名字,這些戰友大都來自江蘇、湖北兩省。
讓唐新友一直遺憾的是,他當時在朝鮮參戰期間,他的父親唐道富去世。直到戰爭結束他回到家才聽說是姑老表將父親簡單埋葬了,父親去世后,母親輾轉來到了河南省泌陽縣農村。
辭職回農村做農民
1958年5月15日,唐新友從部隊轉業,被國家分配到陜西省西安國棉一廠工作,先后任副工長、車間主任,每月工資40元,在陜西工作4年之后,唐新友不忘黨和政府的哺育之恩,積極響應毛主席提出的支援農業生產第一線號召,體諒國家困難,第一個報名辭職回到河南當了一名農民。
唐新友家至今珍藏著他在朝鮮參加戰斗經歷的證書,抗美援朝和平鴿徽章,預備役軍官兵役證,轉業復員軍人證明,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等。唐新友從湖北老家參軍,在朝鮮戰場5年,打了3年仗,頭皮留疤痕、右耳朵被炸彈震聾、右胳膊落下殘疾,作為一名從陜西辭職回河南當農民的抗美援朝老兵,唐新友雖然文化不高,但他通過戰爭洗禮,部隊熏陶,重視家風和家教,影響和感染著兒孫們,一個個都成了當地脫貧致富的帶頭人。
唐新友63歲的大兒媳婦楊新美如今是馬谷田鎮河南村“桃花腰鼓隊”隊長,經常組織腰鼓隊義務為附近村民演出,很受百姓歡迎;他的孫子唐恒,創辦河南恒存物流有限責任公司一步步走上致富路。唐恒致富不忘家鄉,為河南村美麗鄉村建設捐獻了數百萬元資金,去年底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戰爭年月,唐新友誼和他的戰友們辭別爹娘冒著槍林彈雨浴血奮戰;和平年代,他們默默無聞甘守清貧不愿意給黨和政府添麻煩;他們也曾戎馬倥傯,也曾榮譽加身,也曾兒女情長,更多的是干一行愛一行,用一生實踐為國奉獻雖九死而未悔的錚錚誓言。讓我們記住身邊這些優秀的共產黨員,記住這些抗美援朝老兵,他們永遠是最可愛的人!
責任編輯:劉銀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