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于丹青世界 七旬老人演繹“藝術人生”
文/圖全媒體記者 李賀建
退休后干點啥?有的人選擇每天鍛煉身體,有的人喜歡下棋解悶。而今年70多歲的張湘梅老人則將退休生活中的大部分時間用來繪畫,以水墨丹青為伴,描繪出一幅幅充滿生機的花鳥畫。
退休前,張湘梅是一名教師,從教三十多年,桃李遍天下。退休后,她拿起畫筆,徜徉在丹青世界,在揮灑筆墨中充實著退休生活,找到了新的生活樂趣。
從師學藝打基礎
繪畫入門不易,提高水平更難。在學畫的過程中,張湘梅積極尋覓各種學習機會,她先后在中國美術美院、北京等地,向良師請教,與畫友切磋,參觀各種畫展,苦練繪畫基本功。
學畫10多年,張湘梅的繪畫技藝在勤學苦練中漸入佳境,在眾多的鄉土題材作品中,紫藤因寓意美好而成為她的最愛。她積極參加各種公益文化活動,在一些征集作品的活動中,也獲得過一些好成績。因為平時喜歡安靜,所以跟大多數人不同的是,張湘梅不熱衷外出旅游,也不喜歡聚到人多的地方,最喜歡的還是靜靜地待在家里,做自己喜歡的事。
張湘梅說:“一個人的愛好,也是由不同人的性格、興趣、認知和生活經歷等諸多因素決定的。旅游、唱歌、跳舞、看書、學習等,都可以成為不同人的愛好,并無一個絕對的好與壞可言,適合自己的便是最好的愛好。而人在做自己喜愛的事,必定心情愉悅,這樣也就會很大程度地對健康有益。因此,對于退休老人來說,身心健康是最重要的。”
退休前因為工作和照顧家庭,很多人即使有愛好,很多時候都因為條件所限,難以讓自己的愛好得到發揮,張湘梅也是其中之一。“在我原來的退休生活規劃中,最想學的是彈琴,因為學彈琴是我兒時的夢想。但是怕影響鄰居,所以我就選擇了畫畫并愛上了繪畫。繪畫不僅讓我學到了一門藝術,陶冶了情操,而且讓我從中領略了各個不同畫種的魅力所在。每一幅畫都會讓我聚精會神,認真仔細地去完成,樂趣無窮。因此,退休后的生活,個人愛好是可以通過學習和培養而來的。”
畫如人生人生如畫
在張湘梅眼中,生活的一切都能入畫。在她心中,更是勾勒出一幅幅生活的寫意圖。從小在農村生活的經歷,讓張湘梅對隨處可見的農作物有著濃厚的感情,玉米、芝麻、棉花這些在農民看來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作物,都能被她帶入畫的世界。正是由于她的這種執著,在駐馬店市組織的繪畫優秀作品展中,人們看到了張湘梅筆下栩栩如生的農作物躍然于紙上,倍感親切。
張湘梅善于觀察,更是在繪畫方面有著自己獨到的視角。她去海南幾個月,創作出的《南國四屏》讓人們看到了屬于南國的風采:椰子樹、香蕉樹……她去西北體驗生活,震撼人心的胡楊圖讓人們猶如親臨感受胡楊的滄桑……對張湘梅來說,人生就是一幅幅生活的畫面,而她用筆展現在宣紙上,可謂寫意人生。
退休是人生第二部春秋的開始
沒有止境地學習,是每一個向上者必要的。人要想不斷地進步,就得活到老,學到老,在學習上不能有厭足之心。人生幾十年,彈指一揮間。如果說在工作崗位上是我們人生的第一部春秋,那么,退休不是我們人生的終點,應該是我們勾畫人生第二部春秋的開始。
“國家越來越好,心情越來越暢快,這都可以激發創作靈感。”張湘梅微笑著說。“其實畫畫對我們老人來說是一項很好的鍛煉方式。”張湘梅說,繪畫時或坐或站著,手臂在揮毫潑墨時要控制好運筆,可以全方位鍛煉身體,而在構思整個畫面時要認真思考,自己精神愉悅,在生活中更加平心靜氣,繪畫能提高個人修養,她非常享受繪畫的過程。
“這里還有一群閑不住的人,生活得都特充實。”聽張湘梅講,在她畫室周圍,活躍著一群像她一樣的詩書畫愛好者。因共同的興趣而結識,因愛好書畫走到了一起。大家在一起互相請教,互相交流,其樂無窮。
如今,慕名來求畫的人越來越多,畫了那么多作品,也只剩下了不到一半。“張老畫好,人也豁達。”張湘梅的朋友稱贊道。有人說她大器晚成,她卻笑著說:“晚成也好,不成也好。在我看來,畫畫讓我的晚年生活多了好多樂趣。人要有所愛好,有所學習,要‘活到老,學到老’。”
夕陽無限好,晚霞別樣紅。
責任編輯:劉銀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