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為新疆棉“加油”
摘要:省農科院在新疆建立了棉花育種基地,有3個棉花新品種在新疆、中亞棉區得到推廣應用,取得了河南—新疆—“一帶一路”棉區棉花穿梭育種的初步成效。省農科院培育的棉花新品種“銀山2號”在塔吉克斯坦種植面積超過85萬畝,占該國植棉總面積的30%,被命名為“友誼1號”。
□河南日報記者 李運海
最近,新疆棉花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很多讀者詢問,河南作為曾經的棉花種植大省,如今的棉花種植情況如何?棉花育種能力如何?在新疆棉花發展中發揮了什么作用?3月27日,記者就這些問題采訪了有關專家和種植大戶。
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棉花研究室副主任唐中杰說,上世紀90年代,我省棉花種植面積曾超過1800萬畝,是當時全國棉花種植大省。進入21世紀后,我省棉花種植面積不斷減少。2020年,我省棉花種植面積僅有24萬畝。
他說,我省棉花種植面積減少的主要原因是,與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相比,種植棉花的比較效益低,棉花種植機械化程度低、人工投入成本較高。同時,我省作為全國的糧食生產核心區,對種糧有很多鼓勵性政策,農民紛紛棄棉種糧。
雖然種植面積減少了,但我省仍然保持了較強的棉花科研能力,并在雜種優勢利用和抗病、抗逆研究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在雜交棉產量、抗性同步改良等方面處于國內領先水平,選育一批高優勢棉花雜交種,先后培育出“豫雜35”“豫雜37”“銀山14”等16個棉花新品種,在省內外累計推廣面積2000多萬畝。
近年來,我省積極響應科技援疆、“一帶一路”倡議,立足河南,服務新疆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棉花生產。省農科院在新疆建立了棉花育種基地,有3個棉花新品種在新疆、中亞棉區得到推廣應用,取得了河南—新疆—“一帶一路”棉區棉花穿梭育種的初步成效。省農科院培育的棉花新品種“銀山2號”在塔吉克斯坦種植面積超過85萬畝,占該國植棉總面積的30%,被命名為“友誼1號”。
在我省安陽市,有一家棉花研究單位,就是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該所新疆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永山說,所里培育的“中棉35”“中棉49”等品種在新疆起到了更新換代的引領作用,曾在南疆得到廣泛種植。
未來,我省棉花種植的前途如何?河南豫達隆發棉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新奇說,棉花在我省局部地區再現輝煌是可能的。
趙新奇是太康縣人,原來在江浙一帶從事紡紗行業,后回家鄉創業,所用的棉花都是從新疆或者周邊地區買的。太康原本也是棉花種植大縣,年種植面積曾經超過100萬畝。如果在當地推廣棉花種植,就地加工,成本將大大降低,也能推動農民增收。因此,從2017年開始,他采用“公司+農戶”的方式,鼓勵農民進行訂單生產。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畝地能產籽棉300多公斤,訂單保底價是一公斤6.6元,農民一畝地的收益能超過2000元。他說,只要收益高,會有越來越多的農民種植棉花。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