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市紅十字紀念園落成
摘要:據悉,自2011年我市開展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工作以來,我市器官捐獻工作取得了顯著成就,目前全市已有158名捐獻者成功實現了器官捐獻,遺體捐獻11例,眼角膜捐獻5例,位居全省前列,彰顯了駐馬店文明之城、好人之城的大愛精神。
讓奉獻精神長存 將愛心善舉傳承
我市紅十字紀念園落成
駐馬店網訊(全媒體記者 王捷)“落葉本非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在我們身邊,有一群遺體器官捐獻者,他們如落葉般平凡,沒有豪言壯語,卻用無私奉獻給他人重生的希望。”3月25日,清明節即將來臨,在驛城區香山公墓駐馬店紅十字紀念園內紅十字志愿者正在深情朗誦。當天,駐馬店紅十字紀念園落成暨遺體、器官捐獻緬懷紀念活動在這里舉行。緬懷活動由市紅十字會黨組成員、副會長王應中主持。
市紅十字會、市文明辦、市衛健體委、鄭大一附院相關領導同志,各縣區紅十字會負責人及相關工作人員,解放軍990醫院、市中心醫院、市中醫院、市第一人民醫院、駐馬店眼科醫院、駐馬店口腔醫院代表,器官捐獻協調員,遺體器官捐獻者家屬代表,市紅十字蛟龍救援隊、市紅十字山地救援隊,市紅十字模特隊、市紅十字愛心藝術團的志愿者及媒體記者們共150多人參加活動。
為紀念緬懷遺體、器官捐獻者,給廣大志愿者和捐獻者的家人提供開展紀念活動場地和平臺,弘揚大愛精神,推進我市人體器官捐獻事業健康發展,市紅十字會經過多方努力,爭取市政府領導、市財政局、驛城區政府、香山社區楊樓村委等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在香山公墓區建立了占地600平方的駐馬店紅十字紀念園,于2020年10月順利通過驗收。
上午9時,緬懷紀念活動開始,市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孔艾華、常務副會長馮勇緩步向前向紀念碑敬獻花籃并整理緞帶,對遺體、人體器官捐獻者表達敬仰和緬懷之情。全體人員默哀30秒。默哀畢,紅十字志愿者朗誦《捐獻贊歌》,謳歌遺體捐獻者和人體器官捐獻者。
器官捐獻志愿者代表發言并承諾:將留愛心在人間,用最后的生命,換取更多家庭的幸福,奉獻自己,照亮他人。
隨后,孔艾華介紹了我市遺體、人體器官捐獻和紅十字紀念園的基本情況,她說,推動公民逝世后人體器官志愿捐獻工作是保護生命的迫切需要,是新形勢下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揚人道、博愛和奉獻精神的具體體現,也是推動健康駐馬店建設的實際需要。
講話中,她還對市委市政府、驛城區委區政府、市財政局、香山社區楊樓村委等各屆人士對緬懷園建設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并對那些為遺體器官捐獻工作付出無數心血的志愿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最后,現場參加活動的代表依次把潔白的鮮花敬獻在鐫刻著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碑前,寄托哀思和緬懷。
據悉,自2011年我市開展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工作以來,我市器官捐獻工作取得了顯著成就,目前全市已有158名捐獻者成功實現了器官捐獻,遺體捐獻11例,眼角膜捐獻5例,位居全省前列,彰顯了駐馬店文明之城、好人之城的大愛精神。
駐馬店市紅十字紀念園是繼焦作、鄭州、新鄉之后,我省第四個地市級紅十字紀念園,此次共有158位捐獻者的名字鐫刻在紀念碑上,在這些成功捐獻的志愿者當中,年齡最大的67歲、最小的僅3個月。捐獻者張春曉、田新文分別是我市,同時也是我省第一例、第二例捐獻者,他們的大愛拉開了我省器官捐獻的序幕。遂平青年王俊文意外去世后捐獻器官,善行感動東莞,他身上體現出的時代精神和大愛情懷,也是在外務工“駐馬店人”的縮影。每一名捐獻者都像一盞明燭,以自己的身軀延續著生命的另一種意義。他們每個名字背后,都是一個關于愛與付出的故事,都是一次對駐馬店好人之城、文明之城的生動詮釋。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