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情志調護
摘要:七情與五臟: 肝在志為怒,心在志為喜, 脾在志為思,肺在志為憂,腎在志為恐,這些均指出了人的心理活動與軀體的生理活動相關。今天我分享一例喜勝悲的案例,《內徑》中提出“憂則氣結,喜則百脈舒”,用各種方法使患者喜樂,以制約原有的以悲憂為主的情志障礙。
通訊員 周甜 李傲霜
何謂情志:人的心理活動,中醫學統稱為“情志”。人有七情:喜、怒、 憂、思、悲、恐、驚。七情與人體臟腑功能活動有密切關系,分屬于五臟,以喜、怒、思、悲(憂)、恐(驚)為代表,統稱為五志。
七情與五臟: 肝在志為怒,心在志為喜, 脾在志為思,肺在志為憂,腎在志為恐,這些均指出了人的心理活動與軀體的生理活動相關。
中醫理論認為:心身疾病的主要原因為情志所傷。《素問.舉痛論》說:“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
何謂情志療法:用一種情志有效地抵消或制約原有的過盛之情志,從而治愈疾病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
情志過極,非藥可醫,須以情勝。五志之間相克相勝的規律:悲勝怒、怒勝思、思勝恐、恐勝喜、喜勝悲。
今天分享一例喜勝悲的案例,《內徑》中提出“憂則氣結,喜則百脈舒”,用各種方法使患者喜樂,以制約原有的以悲憂為主的情志障礙。
息城有一官僚,有一天突然得知他的父親被人殺死,異常悲痛,放聲大哭,哭罷便覺心痛,逐漸加重。一個多月后自覺胸中有一團塊,時常劇痛難忍。經服藥、針灸等治療均無效果。后求治于著名醫家張子和。張到病人家中時,恰好一位巫婆也在場,他就學巫婆的樣子,信口開河,亂說一頓,同時又和病人開玩笑又唱又跳,弄得病人忍不住捧腹大笑,甚至笑得只能面向墻壁。過了一二日病人發現胸中結塊消失,自此心痛也就好了。張子和說,憂愁可使氣郁結,大喜則可使百脈舒和,這就叫喜勝悲。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