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村史館 引領文明風
摘要:姚寨村黨支部書記焦海洋說,“‘村史館’是我們留住鄉愁的地方,也是我們告別貧困、走向美好生活的見證。“看到這些老物件,我就忍不住想起以前的生活狀況,做飯燒鍋的時候得拉風箱,火才會越燒越大。“村史館”是鄉村振興的精神源泉,是培育文明鄉風、留住鄉愁鄉情、弘揚傳承文化的重要載體。
“村史館”一角。
“土寶貝”引起孩子的興趣。
本報訊(文/圖 全媒體記者 王曉晶 通訊員 張萌)近日,記者在汝南縣金鋪鎮姚寨村“村史館”看到,擺放著的鋤、犁、耙等農具,陳列著的織布機、收音機、電視機等傳統生活用具,還有布滿生活印跡的木柜、茶幾、鐘表、煤油燈,每一件“土寶貝”都散發著鄉土氣息,見證了歷史文化的變遷。
“‘村史館’展示的老物件都是在村里收集的。‘村史館’自從建成后,受到廣大村民的一致好評,附近村民也經常到這里參觀。”姚寨村黨支部書記焦海洋說,“‘村史館’是我們留住鄉愁的地方,也是我們告別貧困、走向美好生活的見證。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今后我們一定齊心協力,建設好新家園,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耕地的犁、割麥的鐮、播種的耬、揚場的锨……現在,隨著農業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老舊農耕工具退出了歷史舞臺,逐漸被人們淡忘。很多農村的孩子已經不清楚老一輩農事生產過程,更沒見過農耕時期農具的模樣。
“看到這些老物件,我就忍不住想起以前的生活狀況,做飯燒鍋的時候得拉風箱,火才會越燒越大。不像現在,做飯都用天然氣了。老百姓的生活條件真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姚寨村78歲的老黨員王家申感慨地說。
“村史館”是承載幾代人的共同記憶,不僅讓人看得見、摸得著,還能教育后輩傳承鄉土文化和民俗風情。
“村史館”是鄉村振興的精神源泉,是培育文明鄉風、留住鄉愁鄉情、弘揚傳承文化的重要載體。
責任編輯:劉銀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