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二月二
剛剛邁出正月的門檻,迎面就遇上了二月二。農歷二月初二,雖說不屬于二十四節氣,但它在老家人的心目中,比雨水、驚蟄、春分這些臨近的節氣還重要。
我的老家在豫南上蔡的一個小村莊。每年的農歷二月二,是家鄉父老很有儀式感的一個傳統節日,煎餡餅、撒麥圈等習俗,至今在我童年的記憶里還是那么清晰。
仲春的二月二富有詩情畫意。清晨,小村莊嗅著淡淡的花香,聽著婉轉清脆的鳥鳴聲,漸漸從睡夢中醒來。隨后,裊裊炊煙隨著柔柔春風飄蕩在村子上空。此時,家家戶戶在制作一種特殊的食品,這種食品在高檔餐館菜譜上稱餡餅,我們老家人叫它餡食。母親用刮刀把蘿卜刮成細絲,摻面攪成稀糊狀,加入適量的蔥、姜和食鹽,均勻地拌在一起調成面糊餡。條件允許的話,再打入幾個雞蛋,那可是再好不過了!文火燒鍋,淋上些食用油,用筷子挑一團面餡放入鍋內,再用鍋鏟將其按成手掌大的圓片,不時翻動,直至煎得兩面焦黃。咬上一口,外焦里嫩,口齒留香,是我小時候難得的舌尖上的美味。
二月二煎餡食,是家鄉流傳已久的習俗,俗稱煎蚰蜒爪子。那餡食周邊漏出的長短不一的蘿卜絲,與蚰蜒爪子像似。農歷二月二前后,驚蟄始,百蟲出,那天煎餡食吃,有驅除蝎子、蚰蜒、蜈蚣等害蟲之意。
在我童年的記憶里,二月二這天早晨除了煎餡食外,還有一個富有寓意的習俗,那就是撒麥圈。茅草屋、矮土墻的農家小院,那天被灑掃得干干凈凈,院內剛剛泛青的樹木枝丫,幾只鳥雀在上面嘰嘰喳喳地蹦跳著。父親從灶臺下面鏟出一些草木灰,在院子里撒出象征糧圈的圓圈,一邊撒灰還一邊念叨:“二月二,龍抬頭,大圈滿,小圈流”。有的農戶可著院子撒個大圈圈,在圈中撒出“豐收”倆字;有的農戶在院中撒出幾個圓圈,分別在圈中撒著“小麥”“大豆”“玉米”等字樣,在那個靠天吃飯的年代里,祈求龍王爺風調雨順,期盼來年五谷豐登。還有一些農戶會圍著墻根撒上一圈草木灰,這跟煎餡食為同一個寓意,意為阻止蝎子、蚰蜒、蜈蚣等害蟲爬進屋內,以免傷到家人。
那時的家鄉人在正月份,沒有特殊情況是不會理發的,“正”與“整”諧音,古有以發代首之說,正月份不理發,取完整無損傷之意。出正月,頭發長了,借著“二月二,龍抬頭”的吉言,集市上的理發店內,村中剃頭的攤點前,便圍滿了前來“剃龍頭”的人們,以便在吉日討個好兆頭。
隨著歲月的流逝和社會的發展,童年記憶中的土墻草頂小屋變成了寬敞明亮的樓房,昔日“望天收”的土地也改造成了“旱可澆、澇可排”的旱澇保收田,人們的日子越來越好了。二月二,煎餡食祈求無病無災,撒麥圈期盼五谷豐登,理頭發討美好兆頭,作為家鄉的民俗風情,時至今日依然接續傳承著。
責任編輯:劉銀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