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5年,錢袋子“鼓起來”離不開這項收入
摘要:業內人士指出,上市公司分紅是投資者獲得財產性收入的一種重要方式,被規劃綱要提及,意味著未來這項制度將得到進一步的重視和完善。近年來,伴隨監管持續引導和股東回報意識不斷增強,A股上市公司分紅水平逐年提升。
新華社記者 劉 慧 李延霞
12日公布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
這意味著,作為財產性收入“主戰場”的投資理財市場將迎來更多機會。居民理財將迎來哪些變化?與大家“錢袋子”息息相關的改革將從哪些方面推進?一起來看看吧!
財產性收入在“錢袋子”中地位越來越高
先來看一組數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財產凈收入為2619元,這個數字在2013年還是1423元。同時,財產凈收入占全部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也從7.7%提升到了8.5%。
這說明,財產性收入在“錢袋子”中地位越來越高。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的觀念,加入理財大軍,花心思打理自己的“錢袋子”。
人們旺盛的理財需求背后,實際上是中國經濟成長不斷釋放的紅利。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2189元,我國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如期實現。
在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許光建看來,“十四五”時期,提升居民財產性收入,是提升消費水平、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途徑。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就是要為消費提供長期的內生動力,同時也更好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金公司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中國居民家庭資產自改革開放開始逐步累積,配置主力從滿足生活基本需求起步,到通過購買各類家庭耐用消費品提高生活水平,再到購買不動產、乘用車等“昂貴”的固定資產,目前可能正在進入金融資產配置加速的時期。
適合的金融產品給適合的你
“創新更多適應家庭財富管理需求的金融產品”,規劃綱要中這個表述受到市場關注。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認為,居民的財產性收入主要來自金融市場的回報,要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需要開發與各類居民需求相匹配的金融產品。
“總量上我們的理財產品已經很豐富,但從結構上來看,還有一些需求沒有得到充分滿足。”曾剛說,居民需求是多層次的,不同類型主體有不同的風險偏好,目前特色化差異化的產品相對不足。隨著人口老齡化的進程,與養老相關的理財產品需求會更加旺盛,未來也是發展的重點。
實際上,金融產品的開發離不開繁榮健康的金融市場。伴隨金融市場的改革開放持續深入,可以預見,未來的市場交易規則將更公平、信息披露將更透明、違規行為將得到更有效約束。
曾剛指出,這將為各類金融機構打造一個更加公平的競爭“舞臺”,憑借自身優勢服務不同的理財需求。隨著銀行理財子公司、公募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的能力不斷增強,投資者得到的服務也會更加專業。
完善上市公司分紅制度提升投資者獲得感
細心的觀察者還在規劃綱要中發現了這么一句話:完善上市公司分紅制度。對于超過1.8億的證券市場投資者來說,是非常值得關注的。
業內人士指出,上市公司分紅是投資者獲得財產性收入的一種重要方式,被規劃綱要提及,意味著未來這項制度將得到進一步的重視和完善。
去年3月施行的新證券法已經明確:上市公司應當在章程中明確分配現金股利的具體安排和決策程序,依法保障股東的資產收益權。上市公司當年稅后利潤,在彌補虧損及提取法定公積金后有盈余的,應當按照公司章程的規定分配現金股利。
近年來,伴隨監管持續引導和股東回報意識不斷增強,A股上市公司分紅水平逐年提升。2017年度年報披露的分紅總金額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此后這一紀錄被不斷刷新,2019年已經達到1.36萬億元。
“只有那些盈利能力強、現金流好的上市公司,才能給投資者穩定、可持續的現金分紅回報。”無錫方萬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紹霞說,A股市場分紅的力度不斷加大,是注冊制、退市制度升級等資本市場改革不斷深化的體現。
他認為,未來要完善上市公司分紅制度,必須持續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加大證券市場的投資端改革,讓一毛不拔的“鐵公雞”越來越少,證券市場投資者的獲得感才能越來越強。
(新華社北京3月15日電)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